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十五种无明?十五种无明是什么意思?

在、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十五种无明”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五种无明”的解释

  (名数)一根本无明,由无始之际,一念不觉,而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之诸惑烦恼者名之。二枝末无明,心心所相应而起,有贪嗔慢疑见等之烦恼者名之。三共无明,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之诸业者名之。四不共无明,第七识别体之相无,妄起染心障蔽无漏之圣法而恒无间断者名之。五相应无明,第七识恒与贪痴见慢四惑相应而起者名之。六不相应无明,缘粗显之境不与余识相应者名之。七迷理无明,根本无明,障中道之理而不能显发者名之。八迷事无明,见思之烦恼,障蔽生死之事而不能出离者名之。九独头无明,妄觉之心不缘外境,孤立生起,生已增广者名之。十俱行无明,心心所之法常相随逐而曾不舍离者名之。十一覆业无明,一切之结使覆蔽诸业,使人不知名誉利养恭敬等者名之。十二发业无明,以贪疑我见慢等悉能发生一切恶业而名。十三种子子时无明,种子者藏识,子时者子刻也。子时为十二时之首,藏识为诸识之首,故以为喻。染习此种子在于藏识中而未发显者名之。十四行业果无明,以十二因缘中无明,行,爱,取,有之五者烦恼,为业因,他之七者为苦果而名。十五惑无明,以名俱生分别及根本随烦恼等之惑。见毗婆沙论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五种无明”的解释

  (名数)见无明条。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十五种无明”的解释

  [出鞞婆沙论]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三共无明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无明。(结使者。谓一切烦恼。能缠缚驱使于人。入于生死也。)四不共无明谓第七识。无别体相。妄起染心。障蔽无漏圣法。恒不间断。是为不共无明。(第七识。即意识也。无者。谓不漏落生死也。)五相应无明谓第七 - 明·一如等 撰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十五种无明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