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语catva^ro ma^ra^h!,巴利语catta^ro ma^ra^。指夺取人之身命及慧命之四种魔。(一)蕴魔(梵skandha -ma^ra ,巴khanda-ma^ra ),又作阴魔、五阴魔、五蕴魔、五众魔、身魔。即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积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夺慧命。(二)烦恼魔(梵kles/a -ma^ra ,巴kilesa-ma^ra ),又作欲魔。即为身中之百八等烦恼,能恼乱众生心神,夺取慧命,致不能成就菩提。(三)死魔(梵mr!tyu -ma^ra ,巴maccu-ma^ra ),能令众生四大分散,夭丧殒没,而使修行人无法续延慧命。(四)天子魔(梵deva -putra-ma^ra ,巴deva-putta-ma^ra ),又称他化自在天子魔、天魔。即欲界第六天之魔王,能害人善事,憎嫉贤圣法,作种种扰乱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上述前三者为内魔,最后者为外魔。
据大智度论卷五十六载,天魔能变现龙身等种种令人畏怖之异形,于夜间恐怖修行人;或显现上妙之五欲,以扰乱菩萨;或变转世间之人心为大供养,行者若贪着供养,则堕失道德;或轻恼菩萨,打骂伤害,无所不为;或令行者遭受苦厄,心生嗔恚忧愁。天子魔以其杂福德业之因缘,故具有大势力;并以其具邪见力之故,能夺行者之慧命。
诸经论中,有关破除四魔之法,略有下列几种:(一)彻观诸法如幻之相,能破除阴魔;了见诸法皆空之相,能破除烦恼魔;了见诸法不生不灭之理,能破除死魔;灭除憍慢之心,能破除天魔。(二)了知四谛中之苦谛,以对治阴魔;远离集谛(有漏烦恼之聚集),以对治烦恼魔;证得灭谛,以对治死魔;勤修道谛,以对治天魔。(三)诸修行菩萨若证得菩萨道,即能破除烦恼魔;若证得法身,即可破除阴魔;若复得道而证得法性身,即可破除死魔;若能专注一心而不妄着于一切处,入于不动三昧,即可破除天魔。[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一、南本涅槃经卷二、大方等大集经卷九、大智度论卷五、卷六十八、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摩诃止观(会本)卷八之三、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
(二)指恼害众生之无常、无乐、无我、不净等四颠倒心;此四颠倒心乃无为涅槃“常、乐、我、净”等四德之对称。又阴魔等四魔与无常等四魔,合称八魔。[南本涅槃经卷二十、大乘义章卷十四、摩诃止观(会本)卷八之三]
(名数)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二,阴魔,又云五众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三,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译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此中第四为魔之本法,他三魔皆类从而称魔也。见智度论五,义林章六本。
(名数)详见魔条。
[出瑜伽师地论]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又云杀者。谓能夺智慧之命。而杀害出世善根故也。一蕴魔蕴犹积聚也。谓色受想行识等积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夺智慧之命。故云蕴魔。二烦恼魔谓三界中一切烦恼妄惑也。修行之人。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烦恼魔。(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三死魔死者谓四大分散。天丧殒没也。修行之人。为此夭丧。不能续延慧命。是名死魔。(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四天魔此魔即欲界第六天也。若人勤 - 明·一如等 撰
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烦恼魔指贪嗔痴等习气能恼害身心;五阴魔指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能生一切之苦;死魔指死亡能断人之生存命根;天魔指能坏人善事的天魔外道,如欲界自在天的魔王是。 - 陈义孝编
烦恼魔(生死因)。阴魔。死魔(此二是生死果)。天魔(生死缘)此四种能解脱。故名为魔 - 唐·李师政 撰
瑜伽二十九卷二十一页云:当知诸魔略有四种,魔所作事有无量种。勤修观行诸瑜伽师,应善遍知,当正远离。云何四魔?一、蕴魔,二、烦恼魔,三、死魔,四、天魔。蕴魔者,谓五取蕴。烦恼魔者,谓三界中一切烦恼。死魔者,谓彼彼有情,从彼彼有情众夭丧殒殁。天魔者,谓于勤修胜善品者求欲超越蕴烦恼死三种魔时,有生欲界最上天子得大自在,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事业,是名天魔。当知此中苦死所依。若能令死,若正是死,若于其死作障碍事,不令超越。依此四种,建立四魔:谓依已生,已入现在五取蕴故,方有其死;由烦恼故,感当来生,生已便有夭丧殒殁。诸有情类,命根尽灭,夭丧殒殁,是死自性。勤修善者,为超死故,正加行时,彼天子魔得大自在,能为障碍。由障碍故,或于死法,令不能出;或经多时极大艰难,方能超越。又魔于彼,或有暂时不得自在,谓世间道离欲异生,或在此间,或生于彼。或魔于彼得大自在,谓未离欲,若未离欲,在魔手中,随欲所作。若世间道而离欲者,魔缚所缚,未脱魔[罥-口+ㄙ]。由必还来生此界故 - 朱芾煌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又云杀者。谓能夺智慧之命,而杀害出世善根故也。
一、蕴魔 蕴犹积聚也,谓色受想行识等,积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夺智慧之命,故云蕴魔。
二、烦恼魔 谓三界中一切烦恼妄惑也。修行之人,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烦恼魔。
三、死魔 死者谓四大分散,夭丧殒没也。修行之人,为此夭丧,不能续延慧命,是名死魔。
四、天魔 此魔即欲界第六天也。若人勤修胜善,欲超越三界生死,而此天魔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是名天魔。 - 明·杨卓
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
烦恼魔是指贪瞋痴等习气能恼害身心;
五阴魔是指色、受、想、行、识五蕴能生一切之苦;
死魔是指死亡能断人之生存命根;
天魔是指能坏人善事的天魔外道。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