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四无记?四无记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四无记”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四无记”的解释

  无记,为善性、恶性、无记性等三性之一;三性,系对诸法道德性质之分类;无记,则系非善非恶之性质。(一)为无覆无记心之四种分类。此说通于大小乘。据杂阿毗昙心论卷十、俱舍论卷七等载,就善、不善,乃至学、无学心等十二心中,于欲界之无覆无记心,开立下列四种:(一)异熟生心(梵vipa^ka  -ja  ),又作异熟无记、报生心,指业力所感的异熟生之心,亦即对十二处任运而缘之心。(二)威仪路心(梵airya^pathaka  ),又作威仪无记、威仪心,谓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诸威仪动作,皆为此心所缘。(三)工巧处心(梵s/ailpastha^nika  ),又作工巧无记、工巧心,谓依身语之工巧所造作之图画、歌咏等,皆为此心所缘。(四)能变化心(梵nairma^n!ika  ),又作能变无记、变化心,谓能于定中变化宫殿等之心。变化心又称通果心,然二者有宽狭之异,据俱舍论光记卷七载,若言变化心则义狭,若言通果心则义宽。

  异熟生心以十二处为所缘,其余三心,以色、香、味、触四尘为所缘。然工巧及通果二心,有时亦缘声。威仪、工巧、通果三心,仅为意识。若就加行而言,工巧心通于眼、耳等前五识,威仪心则通于耳识以外之其余四识。若就后起而言,则威仪心及工巧心所引之意识,以十二处为所缘。又威仪及工巧二心,虽亦通于有覆无记心,然异熟生与通果二心则仅属无覆无记心。盖于欲界方具四无记心;色界以能变化之心强胜,故无工巧处心;无色界仅具异熟生心,以无行、住等事,且无摄受三摩地之支,故无其余三心。然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九,则认为欲界之变化心,仅属色界心之影像。

  此外,威仪路心之加行心,称为威仪路加行心;正发威仪之心,称为起威仪路心、发威仪路心;缘威仪之心,称为缘威仪路心;威仪路心所引之心,称为似威仪路心。工巧处心亦如上述。又异熟生心为生而具有者,故其性羸劣,不能发身语业,威仪、工巧二心仅于自类作加行,无法于无间生起加行善等。[摄大乘论释卷三(无性)、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六、显扬圣教论卷十八、俱舍论卷三、佛地经论卷七、成唯识论卷七、成唯识论了义灯卷六上](参阅“无记”5107)

  (二)系法相宗对色、心等五位法中之无记所作之四种分类。成唯识论卷三末举出四种无记,即:(一)能变无记,指无记之心、心所法。(二)所变无记,又作所缘无记。指无记之色法及种子。(三)分位无记,指名、句、文等无记性之不相应法。(四)胜义无记,指虚空及非择灭,即拣别真如、择灭等之含摄胜义善。

  又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末,举出三无记之说,即:(一)相应无记,与上述之能变无记同。(二)不相应无记,指所变、分位二无记。(三)真实无记,与胜义无记同。[成唯识论演秘卷三末、大乘法相宗名目卷四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四无记”的解释

  (名数)就无覆无记之一而更分别为四种:一异熟无记,依一切前世业因而感之身心果报也,异熟为果报之异名。二威仪无记,起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威仪时之心无记者。三工巧无记,作图画雕刻等种种工巧时之心无记者。四变化无记,以通力作种种变化时之心无记者。其中威仪工巧之二者,虽亦通于善恶二性及有覆无记,而今只取无覆无记之一边耳。见百法问答钞三。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四无记”的解释

  [出宗镜录]  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又于善恶法中无所记别。故名无记。一能变无记谓第八识心王。是无记性。与心所五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无所分别。故名能变无记。(五法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二所变无记谓根身种子器世间三类之境。皆由本识之所变现。以此三境。无分别性。故名所变无记。三分位无记谓于不相应行中。假无记法立诸分位。由此诸法。不属善恶。不与心相应。不与色相应。无所记别。故名分位无记。四胜义无 - 明·一如等 撰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四无记”的解释

无记,为善性、恶性、无记性等三性之一,此又称善、不善、非善非不善就是无记。唯识宗对色、心等五位法中之无记分为四种,如《成唯识论》卷三所载,一、能变无记,指无记之心、心所法。二、所变无记,又作所缘无记。指无记之色法及种子。三、分位无记,指名、句、文等无记性之不相应法。四、胜义无记,指虚空及非择灭,即拣别真如、择灭等之含摄胜义善。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四无记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