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偷盗?偷盗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偷盗”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偷盗”的解释

  梵语adatta^da^na,巴利语  adinna^da^na。不与而取,称为偷盗。新译作不与取。乃力取或盗取他人财物之意。于身、口、意十种恶行为(十恶)中,与杀生、邪淫同属身业。偷盗为戒律所严禁,若犯偷盗,严重者如盗五钱以上,则犯波罗夷罪(如断头之重罪),在十恶、五戒中,为仅次于杀生之重罪。据旧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地品”之说,偷盗之罪能令众生堕于三恶道,若生于人中,亦必得二种果报,一为贫穷,二为失财不得自在。[十不善业道经、俱舍论卷十六、法界次第卷上之上](参阅“十善十恶”468)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偷盗”的解释

  (术语)十恶业之一,新译作不与取,他人不与而自取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盗取他财物,故名为偷盗。”俱舍论十六曰:“要先发欲盗故思,于他物中起他物想,或力或窃起盗加行,不误而取,令属己身。齐此名为不与取罪。”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偷盗”的解释

  十恶业之一,即不与而取。 - 陈义孝编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偷盗”的解释

十恶业之一。不与而取,称为偷盗,乃盗取他人财物之意。于身、口、意十种恶业中,与杀生、邪淫同属身业。据六旧《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地品之说,偷盗之罪能令众生堕于三恶道,若生于人中,亦必得二种果报,一为贫穷,二为失财不得自在。见《十不善业道经》。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偷盗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