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五分法身?五分法身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法门名义集、佛学次第统编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五分法身”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五分法身”的解释

  又作无漏五蕴、无等等五蕴(梵asamasama  -pan~ca-skandha  )。乃大小乘之无学位(最高之悟境),即佛及阿罗汉之自体所具备之五种功德。按小乘佛教之解释,俱舍论光记卷一末所举,即:(一)戒身(梵s/i^la  -skandha  ),又作戒蕴、戒众、戒品。即无漏之身语业。(二)定身(梵sama^dhi  -skandha  ),又作定蕴、定众、定品。即无学之空、无愿、无相等三三昧。(三)慧身(梵prajn~a^  -skandha  ),又作慧蕴、慧众、慧品。即无学之正见、正知。(四)解脱身(梵vimukti  -skandha  ),又作解脱蕴、解脱众、解脱品。即与正见相应之胜解。(五)解脱知见身(梵vimukti  -jn~a^na-dars/ana-skandha  ),又作解脱所见身、解脱知见蕴、解脱知见众、解脱知见品。即无学之尽智、无生智。其中,解脱身与解脱知见身,合称为解知见。盖小乘之无学位所证得之尽智、无生智为解脱知见,此于佛教教团中,本被视为抑制肉体与精神之欲望,以便能够静心、磨炼智慧,而从一切束缚中解脱之法门;并且自己能意识到解脱后之清净无染,而显示出进入所谓之悟境。

  次按大乘佛教之解释,见于慧远之大乘义章卷二十本,佛之自体所具备之五种功德,即:(一)戒身,指如来之身、口、意三业远离一切过非之戒法身。(二)定身,谓如来之真心寂静,自性不动,远离一切妄念,称为定法身。(三)慧身,谓如来之真心体明,自性无闇,观达法性,称为慧法身,即指根本智。(四)解脱身,谓如来之自体无累,解脱一切系缚,称为解脱法身。(五)解脱知见身,谓证知自体本来无染,已实解脱,称为解脱知见法身。同书又举出关于五分法身名义之解说:“分”为因,而上记之五种为成身之因,故称为“分”;“法”为自体,而上记之五种为无学之自体,故称为“法”;又“法”是轨则之义,上记之五种为成身之轨,故称为“法”;“身”者是体,而上记之五种为诸佛之体,故称为“身”;又以众德聚积之义,故亦称为“身”。

  五分法身之次第历然,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由慧而得解脱,由解脱而有解脱知见。戒、定、慧三者就因而受名,解脱、解脱知见二者就果而付名,然此五者均为佛之功德。以此五法而成佛身,则称为五分法身。此外,俱舍论卷一载,戒蕴为色蕴所摄,其余四蕴为行蕴所摄。又智顗之请观音经疏举出,转色、受、想、行、识之五阴,则顺次可得戒身、定身等之五分法身

  又密教之五分法身中,戒指生佛不二、六大无碍之三昧耶戒;定指安住于生佛不二之大决定心;慧指自觉明了六大无碍之理之智慧;解脱指自悟已明六大无碍之理,而隔执之缚忽然解脱之位;解脱知见,指自明已无隔执之缚之知见。[杂阿含经卷二十四、卷四十七、长阿含经卷九、增一阿含经卷二、卷十八、卷二十九、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下、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佛地经论卷四]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五分法身”的解释

  (术语)以五种功德法成佛身,故曰五分法身。小乘以之为三身中之法身:一、戒,谓如来口意三业离一切过非之戒法身也。二、定,如来之真心寂静,离一切妄念,谓之定法身。三、慧,如来之真智圆明,观达法性,谓之慧法身。即根本智也。四、解脱,如来之心身,解脱一切系缚,谓之解脱法身。即涅槃之德也。五、解脱知见,知已实解脱,谓之解脱知见法身。即后得智也。此五者有次第,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由慧而得解脱。由解脱而有解脱知见。前三者。就因而受名。后二者。就果而付名。而总是佛之功德也。以此五法成佛身,则谓之五分法身。大乘义章二十本曰:“此五种分别为分,法是其轨则之义,此之五种成身之轨,故名为法。身者是体,此五佛体,故名为身。”行宗记一上曰:“五分法身者,戒定慧从因受名,解脱解脱知见从果受号。由慧断惑,断惑惑无之处名解脱。出缠破障,反照观心名解脱知见。”济缘记三下曰:“五法成身,故名为分。”王介甫金陵话录曰:“五分法身,所谓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五者,皆以超出五阴故。戒,超色阴;定,超受阴;慧,超想阴;解脱,超行阴;解脱知见,超识阴。”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五分法身”的解释

  [出法华玄义释签]  五分法身者。分即分齐。法者。戒定慧诸法也。身者聚也。聚集诸法以成其身也。(聚集诸法者。谓聚集色受想行识之法也。)一戒身谓二乘因持无作之戒。戒法成就。证得此身。故名戒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作戒者。不作意持任运无犯。名无作戒也。)二定身谓二乘因修无漏净禅证此身。故名定身。(无漏者。不漏落生死。净禅者。谓因修禅定。能断诸漏。漏即三界烦恼。既无烦恼。心则清净。故名无漏净禅也。)三慧身谓二乘因修无漏智慧得证此身。故名慧身。(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五分法身”的解释

  以五种的功德法,成就佛身,叫做五分法身。一、戒法身,谓如来三业,离一切的过失。二、定法身,谓如来真心寂灭,离一切的妄念。三、慧法身,谓如来真智圆明,通达诸法的性相。四、解脱法身,谓如来的身心,解脱一切的系缚。五、解脱知见法身,谓如来具有了知自己实已解脱 - 陈义孝编

【法门名义集】对“什么是五分法身”的解释

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是名五法身。戒者防非止恶。定者心住一境。慧者缘中决断。解脱身者。绝缚离羁。解脱知见身。解脱缘中。审之明白。此五分法身。是佛德体故。言为说身 - 唐·李师政 撰

【佛学次第统编】对“什么是五分法身”的解释

  以五种之功德法而成身,谓之五分法身
  一、戒  身口意三业,离一切之过非,谓之戒法身。
  二、定  息虑静缘,离一切之妄念,谓之定法身。
  三、慧  破惑证真,谓之慧法身。
  四、解脱  正习俱断,得尽智,谓之解脱法身。
  五、解脱知见  了了觉照,得无生智,谓之解脱知见法身。 - 明·杨卓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五分法身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