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五略十广?五略十广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五略十广”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五略十广”的解释

  摩诃止观之正说,广立十科,称为十广,即:大意、释名、体相、摄法、偏圆、方便、正观、果报、起教、旨归。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称为五略。(一)大意,内含五略,即:(1)发大心,修止观须先发菩提心,故阐明四弘誓愿,揭示十广中前六章之大意。(2)修大行,阐明四种三昧,揭示十广中第七止观之大意。(3)  感大果,即修观之结果,阐明由“观行”,经“相似”而至于“分真即”之位,则感得大果报而八相作佛,揭示十广中第八果报之大意。(4)裂大网,感大果之后,趣于化他,宣说五时八教,故为阐明破邪见大网之大用,揭示十广中第九起教之大意。(5)归大处,化他之事既毕,即归于三德秘藏之大涅槃,故揭示十广中第十旨归之大意。(二)  释名,解释止观之名。(三)体相,说明止与观并非别体,乃同一法性之寂照二用。(四)摄法,阐明止观二法中摄入恒沙无量之万法。(五)偏圆,阐明尔前四时三教之止观皆偏,唯今教之止观独为圆妙。(六)方便,为修观前之加行方便,即广明二十五方便。(七)正观,阐明正修止观之相,揭示十境一一可修十乘观法之旨,但此章未竟,智顗归寂,故本书中缺果报以下之三章。[摩诃止观卷一上、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二、卷一之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五略十广”的解释

  (名数)摩诃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十科,谓为十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谓为五略。摩诃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为十:一大意,二释名,三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为五,谓发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是也。发大心者,修止观,先须发大菩提心,乃明四弘誓愿。修大行者,示十广第七正观之大意,明四种三昧。感大果者,即修观之结果,示十广之第八果报,明从观行,经相似,而至于分真即之位,则应同百佛世界而八相作佛,裂大网者,既感大果,终则趣于化他,说五时八教,明裂破邪见大网之大用,归大处者,既说教破网。化他之能事终,则即归于三德秘藏之大涅槃云。其中发大心之一,示十广中前六章之大意,余四者示后四章之大意。要之五略,即十广之大意,其要与法华玄义之十妙相同。十广中,释名者,释止观之名。体相者,明止与观非别体为同一法性之寂照二用,摄法者,明止观二法中,摄入恒沙无量之万法,偏圆者,明尔前四时三教之止观皆偏,今教之止观独圆妙,方便者,为观前之加行方便,即广明二十五方便,正观者,明正修止观之相,示十境一一可各修十乘观法之旨。但此章至半,以智者大师归寂,摩诃止观中,因缺果报以下之三章。又见止观辅行传弘决等。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五略十广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