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现观?现观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法相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现观”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现观”的解释

  梵语abhisamaya,巴利语同。意指现前之观境。(一)据俱舍宗言,在见道阶位以无漏智观四谛之境,此种观法称为圣谛现观。共有三种现观:(一)见现观,即以无漏智慧于四谛之境现见分明。(二)缘现观,即合此无漏智慧及与此慧相应之心、心所共同缘四谛之境。(三)事现观,以无漏智慧及与之相应之心、心所及无表色并四相(生、住、异、灭)等不相应法,共同对四谛能作知、断、证、修等事业。大众部以为一刹那之心一时可现观四谛,故主张“顿现观”。一切有部则认为系由八忍八智之十六刹那次第现观,即所谓“渐现观”。[俱舍论卷二十三]

  (二)以有漏、无漏之智慧观现前境明了,并资助使之不退转。据成唯识论卷九、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一、显扬圣教论卷十七等,此种现观共有六种:(一)思现观,与喜悦之感受(喜受)同时生起,由思惟而成立(思所成)之智慧。(二)信现观,对佛法僧三宝具有有漏、无漏之决定信,可助现观,使其不退转。(三)戒现观,得无漏戒能除破戒之垢秽,使作观更明了。(四)现观智谛现观,指于见道与修道能观真如本体之根本智、后得智。(五)现观边智谛现观,即因现观边而起,观差别法之有漏、无漏智慧,亦即于观真如本体(非安立谛)后,更观真如之相(安立谛)之见道修道智谛。此即俱舍宗所谓“现观边”,或“现观边世俗智”,相当于在苦、集、灭三类智后边所修之未来(毕竟不生法)世俗智;(六)究竟现观,指究竟位之无漏十智。此六种现观,后三者为现观之自性,前三者为现观俱起之法。显扬圣教论卷十六列举发起、证得、等流、成满等四现观,复举尸罗净、定净、见净、度疑净、道非道净、行净、行断智见净等七现观;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三列举法、义、真、后、宝、不行、究竟、声闻、独觉、菩萨等十现观。另据摄大乘论本卷中载,声闻之现观与菩萨之现观有十一种差别,即:(一)所缘差别,(二)资持差别,(三)通达差别,(四)涅槃差别,(五)地差别,(六)与(七)清净之差别,(八)于自他得平等心之差别,(九)出生之差别,(十)受住之差别,(十一)果之差别。[大毗婆沙论卷三、卷四、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六十三、大乘义章卷十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现观”的解释

  (术语)慧现观谛理也。于见道十六心之位观上下八谛之理,谓之圣谛现观。此有二种,如小乘有部以十六心见道故,为渐现观,如大乘法相立一心真见道故,为顿现观。唯识述记九末曰:“现谓现前,明了现前观此现境,故名现观。”又曰:“现观者,慧现观诸法。”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现观”的解释

瑜伽三十四卷二十一页云:由能知智、与所知境、和合无乖,现前观察;故名现观。如剎帝利与剎帝利和合无乖、现前观察,名为现观。婆罗门等、当知亦尔。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现观者:谓于内现观法已;于诸法中非不现见非缘他智。 - 朱芾煌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现观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