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相应因?相应因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法相辞典、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相应因”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相应因”的解释

  梵语samprayukta-hetu。谓相应而互为存立之因。小乘家将一切万法能生之原因分为六种(六因),相应因即其第四。心王与心所互为相应,以心王为因而起心所,又以心所为因而起心王,故彼此相应,称为相应因。据俱舍论卷六所载,心王、心所必具足所依、所缘、行相、同时、同事等五义相同,更互为因,故称为相应因。又据同书卷六(大二九·三二下):“相应因体,即俱有因。如是二因,义何差别?由互为果义,立俱有因。如商侣相依,共游险道。由五平等共相应义,立相应因。即如商侣,同受同作食等事业,其中阙一,皆不相应,是故极成互为因义。”可知相应因之体即是俱有因(六因中之第二),然相应因唯局限于心、心所,俱有因则广通诸有为法;相应因必定为俱有因,而俱有因未必即是相应因,故须于俱有因之外,别立此相应因。可谓俱有因系就互为果之义而成立,相应因系就互为因之义而成立。[发智论卷一、杂阿毗昙心论卷二、顺正理论卷十六、大智度论卷三十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相应因”的解释

  (术语)六因之一。心王与心所互相应,以心王为因,而起心所,以心所为因,而起心王,故彼此相应,名为相应因。其相应之义,心王与心所有平等之义五种也。是云五义平等。俱舍论六曰:“由五平等共相应义立相应因。”又曰:“唯心心所,是相应因。”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相应因”的解释

  如等行中说。
  二解  俱舍论六卷十页云:如是已说同类因相;第四相应因相云何?颂曰:相应因决定,心心所同依。论曰:唯心心所,是相应因。若尔;所缘行相别者,应更互为相应因?不尔。所缘行相同者,乃可得说为相应故。若尔;异时所缘行相同者,应说为相应因?不尔。要须所缘行相,及时同者,乃相应故。若尔;异身所缘行相,及时同者,应说相应?如众同观初月等事,为以一言总遮如是众多妨难。故说同依。谓要同依心心所法,方得更互为相应因。此中同言,显所依一。谓若眼识,用此剎那眼根为依;相应受等,亦卽用此眼根为依。乃至意识及相应法,同依意根,应知亦尔。相应因体,卽俱有因。如是二因,义何差别?由互为果义,立俱有因。如商旅相依,共游险道。由五平等共相应义,立相应因。卽如商旅,同受同作食等事业,其中阙一,皆不相应。是故极成互为因义。
  三解  大毗婆沙论十六卷十一页云:云何相应因?答:受,与受相应法,为相应因。受相应法,与受,为相应因。想思触作意欲胜解念三摩地慧,与慧相应法,为相应因。慧相应法,与慧为相应因。是谓相应因。问:此中何故不说心耶?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或有说者,亦应说心,而不说者;应知此中是有余说。说六因义,皆不尽故。若作尽理无余说者;应作是说:云何相应因?谓一切心心所法。问:何故心心所法,展转为相应因?答:展转为因故,展转力生故,展转相引故,展转相养故,展转相增故,展转相依故。如二芦束,相依而住;多绳相合,能牵大木;多人连手,能渡大河。有为诸法,性羸劣故;展转相依,方办事业。义问受言:汝若离想,能纳境耶?答:言:不能。余心心所,为问亦尔。
  四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十三页云:心心所法,展转相应,同取一境;名相应因。如心与受等,受等与受等,受等复与心,各除其自性。
  五解  发智论一卷十一页云:云何相应因?答:受与受相应法为相应因,受相应法与受为相应因。想思触作意欲胜解念三摩地,慧与慧相应法,为相应因。慧相应法与慧为相应因。是谓相应因。 - 朱芾煌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相应因”的解释

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心王与心所互为相,以心王为因而起心所,又以心所为因而起心王,故彼此相应,称为相应因。《俱舍论》卷六所载,心王、心所必具足所依、所缘、行相、同时、同事等五义相同,更互为因,故称为相应因。又据同书卷六:“相应因体,即俱有因。如是二因,义何差别?由互为果义,立俱有因。如商侣相依,共游险道。由五平等共相应义,立相应因。即如商侣,同受同作食等事业,其中阙一,皆不相应,是故极成互为因义。”可知相应因之体即是俱有因(六因中之第二),然相应因唯局限于心、心所,俱有因则广通诸有为法;相应因必定为俱有因,而俱有因未必即是相应因,故须于俱有因之外,别立此相应因。可谓俱有因系就互为果之义而成立,相应因系就互为因之义而成立。见《俱舍论》卷六。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相应因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