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r!s!i,巴利语isi。(一)音译利师、哩始。又作仙人、神仙、大仙、仙圣。略称仙。即住于山林,保持长寿之人。据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下载,此诸仙人皆持成就禁戒,常修苦行,具足威德,有大光明,或住山河,或居林薮,食果饮水,具有五种神通,游行虚空,一切所为无有障碍。又以佛为仙人中之最尊者,故亦称大仙。于佛教经典中,所列举仙人之种类与名称极多,如中阿含卷三十教昙弥经举出七古仙之名,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二问阿罗逻品列举二十九仙人之名,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下举出六十八大仙之名,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则列举仙人之十种类。此外,我国自古亦盛行神仙之说,如抱朴子内篇卷二论仙即是。[长阿含经卷二十二世本缘品、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一星宿品、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
(二)婆罗门教及印度教用以指吠陀颂诗之作者,然未必指特定之人;后亦泛称一般之圣人,是在神、人、阿修罗等以外之似神如人者,并被赋与极大之法力神通。一般分为三类:(一)出身于神者,称天仙(梵devar!s!i )。(二)出身于婆罗门者,称梵仙(梵brahmar!s!i )。(三)出身于刹帝利者,称为王仙(梵ra^jar!s!i )。有时又分七类,即上记三类外,另有大仙(梵maha^r!s!i )、至上仙(梵paramar!s!i )、多闻仙(梵s/rutar!s!i )等。
(术语)梵语曰哩始,&Rdotblw;&sdotblw;i称外道之高德者为仙人。以其多入山行道故也。仙果已极,得五种通力。故谓为五通仙。又称佛亦曰大仙。大日经疏六曰:“持明仙者,是余药力等所成。悉地持明仙者,皆是专依咒术得悉地人。直云诸仙者,皆是围陀事火之类,劝修苦行成五通神仙。”楞伽经四曰:“大慧!我于此娑呵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中略)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中略)有知仙人者。”楞严经八曰:“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中略)此等皆于人中练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参照仙条。
1.修行人。2.圣者;先知。3.解脱者。4.指佛陀,如「第七仙」。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