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性具?性具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性具”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性具”的解释

性,指法界性、法性、真如,或称本、理、体;具,具足、具有之义。性具,即吾人本有之真如法性。又作本具、理具、体具。天台宗主张法界中之一一事法,本来圆具十界三千迷悟因果之诸法,此称性具。即谓各个现象世界皆具有善与恶,彼此完全具足,且彼此互不混淆。此性具之义,为天台一宗之极说,乃天台教学之基础及根本特色。

  天台与华严二宗之思想,其根本不同之处,即天台主“性具说”,华严主“性起说”。性起为华严之极谈,性具则为天台之圆谈。华严之性起说,说一理随缘而成差别法,不随缘时则无差别。天台圆教则谓真如之理性本来具足迷悟诸法,称为理具三千;此理具常随缘现起,诸相宛然,称为事造三千。理具三千与事造三千皆是同一,故终日随缘,而终日不变,即相对于“别理随缘”之不即以论其相即。故四明知礼之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下谓,若不谈体具,随缘与不随缘皆属别教。

  此性具之说乃以智顗“三谛圆融、一念三千”之说为基础,然智顗、湛然等皆以观心为主,故特别强调心具三千之旨,至宋代奉先源清等山外派更承其说,主张唯心具三千,且以能具之心为灵知之自性,是为“心性灵知”之说。又孤山智圆仅说心具,而以心性为能造,以色等诸法为所造。霅川、仁岳等诸师虽同意色具之说,然认为色心非仅指俗事,即于真如随缘时始得为能具。又针对山外诸师所主张唯心具三千之说,四明知礼根据摩诃止观之观不思议境等文,主张心具及色具,谓“性”非指“但理”,而系圆具三千之性;又驳斥心性灵知之说,而谓于吾人恒起之阴妄刹那之“一念心”中,具有三千之性相。

  天台宗即以此性具之说,于修行方面主张十界(六凡四圣)互具,谓众生本性,既具有菩萨界以下九界之恶法,亦具有佛界之善法,佛与众生无根本差异。[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卷下、金刚錍显性录卷二、十不二门文心解、四明十义书、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三](参阅“山家山外”949、“性善性恶”3237)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性具”的解释

  (术语)又曰体具,理具。谓本觉之性,具菩萨界以下九界之恶法及佛界之善法,总具十界三千之善恶诸法也。天台始发之,荆溪,四明,盛详述之。他宗虽言性具善,然不言性具恶,台家独谈性具恶也。因之天台分之为别圆二教,以他宗之极说未尽性具,总谓之别教。观音玄义记二曰:“九界望佛皆名为恶,此等诸恶,性本具不?答:只具一字,弥显今宗。以性具善,他师亦知。具恶缘了(缘因了因有性善,亦具性恶。观音玄义上详说之),他皆莫测。”佛心印记曰:“是知今宗性具之功,功在性恶。”妙宗钞上曰:“诸宗既不明性具十界,则无同断同悟之义。”同下曰:“荆溪云:他宗不明修性,若以真如一理,名性随缘差别为修,则荆溪出时甚有人说也。故知他宗同极,只云性起,不云性具,深可思量。”是指华严宗也,然贤首之菩提心章曰:“随举一门亦具一切,随举一义亦具一切,随举一句亦具一切。然此具德门中,性具善恶。法性实德,法尔如是。”是分明有性具之说也(蕉窗漫笔上)。教行录三教门杂问答曰:“问:一切大乘经论皆谈一切众生本性清净,台宗明性具十界,六既是秽,如何合诸经论?答:十法界六秽四净,台宗既云性具,即是性恶法门,安得不清净乎?明此应具二义:一约情智说,二约迷悟分。情智者,犹言以情分别诸法皆邪,离情分别诸法,分别皆正。今圆人应用佛眼种智了达一念染情,体具十界,互融自在,则一切诸法,悉皆清净,荆溪所谓知刹那染体悉净者是也。二约迷悟分别,当知迷则十界净秽俱染,悟则十界净秽俱净,台宗所明十界性恶法门悉皆清净者,正约悟解边说也。故荆溪曰:三千在理,同名无明,岂非迷故三千俱迷也,三千无改,无明即明,岂非悟故三千俱悟乎。然此二义犹是对修门说,若直约平等法界言之,则非修非性,非迷非悟,非净非秽,一切众生不劳造作,本性灵明,具足十界,不受诸垢。故经曰:五道清净不受色,学此者有即成大道,岂非一切众生法界本净乎。”参照性恶条。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性具”的解释

  又名体具或理具,就是从本以来就有的意思。 - 陈义孝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性具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