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所之名。为俱舍宗十大善地法之一,唯识宗十一善心所之一。略称舍。指远离惛沈、掉举之躁动,住于寂静,而不浮不沈,保持平等正直之精神作用或状态。又此舍于五蕴门中,乃行蕴所摄,故称行舍,以别于受蕴所摄之受舍。依据成唯识论卷六记载,此心所具有平等、正直、无功用等三种作用。然此三作用实为一念中之三用,仅就其显著而立其先后之别而已。(参阅“十一善”326、“舍”4590)
(术语)与善心相应之心所,有称为舍,使心住于平等离掉薄之过者。是于五蕴门属于行蕴,故称为行舍,以别于受蕴所摄之受舍。
行是修行,舍是舍弃,即修行人应舍弃我相和法相,亦即行一步舍一步的修善。 - 陈义孝编
成唯识论六卷四页云:云何行舍?精进三根,令心平等、正直、无功用住、为性。对治掉举,静住为业。谓卽四法,令心远离掉举等障,静住名舍。平等,正直,无功用住,初中后位辩舍差别。由不放逸,先除杂染;舍复令心寂静而住。此无别体。如不放逸。离彼四法,无相用故。能令寂静,卽四法故。所令寂静,卽心等故。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