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行支?行支是什么意思?

在法相辞典、佛学次第统编、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行支”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行支”的解释

  成唯识论八卷九页云:卽彼所发:乃名为行。由此一切顺现受业,别助当业,皆非行支
  二解  俱舍论九卷十页云:于宿生中,福等业位,至今果熟;总得行名。
  三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三页云:云何行?谓过去业位。 - 朱芾煌

【佛学次第统编】对“什么是行支”的解释

  或有一业,唯感总报,或有一业,通感总别,并是行支也。顺现受业,别助当业,皆非行支,此皆唯能感别报果也。感当业中,别有一业,唯感别报,谓之别助当业。 - 明·杨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行支”的解释

十二因缘的第二支。行是心识中思心所的作用,《俱舍论》曰:“思及思所作,思即是意业,所作谓身语。”所作就是行为,我人的行为有三方面,即身行、语行、意行。其实就是蒙昧的意志冲动。行的后果──造作的后果就是业,有此业因,必有业果。所谓业果,就是“业识”的投生受报。所以无明与行二支,可说是前一生惑与业,以此业因而投胎受报。若以现代观念诠释行,行是行为,是造作,是身、口、意三者活动的总和。我人过去的一切活动,各有其经验痕迹留下来(即所谓熏习),建立我人现在的智能、性格,形成了现在的自我。而现在的活动经验又影响到将来的自我。这种活动经验的累积,在宗教意义上即是所谓“业力”。而我们世人的活动,是由无明而来,无明即是迷惑,由迷惑而造作下了业,有了业因就要受果报,所以才在生命连锁中轮回;若反乎此,由实践佛陀指示的正道而入于清净之行,就成为离苦得乐之行了。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行支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