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第四品。信者,闻而不疑;解者,领悟于心。法华经之第二品为方便品,第三品为譬喻品。因中根之人,初闻方便品之说,虽虚心信受,然未能领悟其意,故世尊便于譬喻品中广引三车一车之譬,而说会三归一之旨。于是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犍连等四大声闻始领悟其旨。彼等欲述所悟之旨,乃于此品说长者穷子之譬,以慈悲之长者譬佛,以愚昧之穷子譬三乘,而以财产相续(付财)譬成佛之记别,以自彰其领悟之境界与法悦。此譬喻又分五大要节,天台宗从之建立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等五时之教判,五大要节是指:(一)父子相失,譬喻中途退失大乘心。(二)父子相见,譬喻华严之“拟宜”。(三)父命追诱,表示由阿含进入方等时所受的弹呵之益。(四)领知家业,譬喻般若时之转教。(五)正付家业,譬喻法华之开显。
(经名)在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四经之第二。信者闻人言而不疑也,解者悟解于自心内也。此一品为譬喻品中第二之领解段。中根之人初闻方便品之法说,虽虚心信受,然未能悟其意,世尊为于上譬喻品广引三车一车之譬,而说会三归一之旨。于是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连四大声闻,始领悟其旨,欲述其领悟之旨,说长者穷子之譬,述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五时之教门,自彰其领悟之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