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圆教?圆教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佛识慧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圆教”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圆教”的解释

(一)指究竟圆满之佛教。于旧译华严经卷五十五,有为善财童子说圆满因缘修多罗之记载。在我国,将诸经典内容体系化,以作教相判释,而称究竟圆满之教为圆教

  (一)北魏慧光判立渐、顿、圆三教,而将华严经列入圆教

  (二)隋代智顗大师判五时八教,其中化法四教即包括三藏教、通教、别教和圆教;其中圆教之“圆”即不偏而圆满之意。据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五载,若就教理义门之大小而言,则通、别二教为“小中大”,圆教为“大中大”;若就教相之偏圆而言,则藏、通、别三教为“偏中圆”,圆教为“圆中圆”;若就教义之圆满究竟与否而言,则通、别二教为“半中满”,圆教为“满中满”;若就权实而言,则别教为“权中实”,圆教为“实中实”;若就顿渐而言,则别教为“渐中顿”,圆教为“顿中顿”;若就谛理之真俗而言,藏、通、别三教为“俗中真”,圆教为“真中真”;若就义法之了义与否而言,藏、通二教为“不了义”,别教为“不了中了”,圆教为“了中了”;若就经典之判释而言,于华严、方等、般若之说法中,虽亦皆说圆教,但均属未开显之圆,而非纯粹之圆教,仅有法华经方属纯圆。

  (三)唐代法藏判立小乘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等五教,而将华严经列入第五之圆教圆教即一乘教法,分为同教一乘、别教一乘二种。但以别教一乘超越诸经,乃说华严经之圆融无碍,故圆教又特指别教一乘。

  (四)唐代元政判教,以真言密教为一大圆教。日本天台之密教亦采此说而发展,并且设立教判。

  (五)日本天台圆宗,如圆(顿)戒,在天台宗为超越一切之差别,而互相融合,相辅相成。圆顿戒之本意乃依于法华开显之妙旨,授与梵网经所说之十重四十八轻戒。此戒本为我国天台大师智顗所倡,后由日僧最澄传入日本。迄今此一教说颇受一般重视,而为日本天台宗徒所特崇。[华严经旨归、金刚顶经疏卷一末、四教义卷一](参阅“五教十宗”1146)

  (二)明代民间宗教。又称大同教。安徽巢县方荣升所创。宣称以解除无边众生痛苦为宗旨,谓真命天子下凡,过去为燃灯佛青莲掌世,为无极青阳教;现今是释迦佛红莲掌世,为太极红阳教;未来是弥勒佛白莲掌世,为皇极白阳教。至弥勒掌天盘之世,混沌七七日,日月改行,气候更变,唯习圆教者可免此劫。主要经卷有定劫宝卷、破邪显正明心录、应劫册等。盛行于长江下游各省。嘉庆二十年(1815)密谋起义,为清廷剿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圆教”的解释

  (术语)以名大乘穷极之实教。后魏光统律师立三教,第三为圆教圆教之名,自此始。其后由晋华严经五十五:“尔时如来,知众生应受化者,而为演说圆满因缘修多罗。”又“显现自在力,演说圆满经。”之经文而立名。天台宗判四教,第四为圆教,华严宗复立五教,第五为圆教。今依台宗之说释之,先就圆体言之,则为圆融圆满之二义。十界三千之诸法,一如一体,谓为圆融,十界三千之诸法,条然具足,谓为圆满,亦曰圆足。圆融为空谛,圆满为俗谛,此二相即不二为中谛。观此三谛于一时,谓为圆。辅行二之一曰:“圆名圆融圆满义,又圆者全也。李奇云:圆钱也,即圆全无缺也。”四教仪一曰:“圆以不偏为义,此教明不思议因缘二谛中道事理具足不别,但化最上利根之人,故名圆教也。”次就行位言之,则谓为圆顿。华严经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涅槃经说发心究竟二无别是也。顿者顿极顿足,诸法本圆融,故一法圆满一切法,以一念之开悟,顿疾极足佛果,谓为圆顿。是天台所判四教中,第四圆教之所诠也。是为宗之极致。故教名圆顿宗。戒名圆顿戒。观名圆顿观。辅行二之一曰:“圆顿者,顿名顿极顿足。(中略)体非渐教,故名为顿。”次称三谛相即之实相,不可思议。谓为圆妙。释签一之一曰:“圆,觉妙之别名。”四教仪集解下曰:“三谛圆融,不可思议,名为圆妙。”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圆教”的解释

  大乘究竟圆满的教法,为天台所立四教之第四,或华严宗所立五教之第五。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对“什么是圆教”的解释

大乘究竟圆满的教法。

- 梵心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圆教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