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du^ram!gama^-bhu^mi。音译头罗迦摩普。为菩萨十地之第七地。又作深行地、深入地、深远地。此地之菩萨住于纯无相观,远出过世间与二乘之有相行,故有此称。菩萨于此地修行方便善巧波罗蜜,断细相现行障,证得法无别真如。[成唯识论卷九](参阅“十地”419)
(术语)菩萨十地中第七地之名。此地之菩萨住于纯无相观,远出过世间与二乘之有相行,故名。唯识论九曰:“七远行地,至无相住功用后边出过世间二乘道故。”
菩萨十地中之第七地名。 - 陈义孝编
瑜伽四十八卷十五页云:此地菩萨、有加行行、圆满摄故;名远行地。卽由此义、当知亦名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如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中广说。
二解 瑜伽七十八卷三页云:能远证入无缺无间无相作意,与清净地、共相邻接。是故第七、名远行地。
三解 显扬三卷二页云:七、远行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六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微妙解脱解脱智见蕴。由已远入一切现行诸相解脱;是故此地、名为远行。
四解 摄论三卷二页云:何故七地、说名远行?至功用行最后边故。世亲释七卷十七页云:何故七地名为远行?谓此地中、于功用行,得至究竟。虽一切相、不能动摇;而于无相、犹名有行。无性释七卷二十页云:言远行者,至功用行最后边故。谓此地中,诸功用行、最为究竟。一切法相、虽不能动;而于无相、犹有功用。
五解 成唯识论九卷十三页云:七、远行地。至无相住功用后边,出过世间二乘道故。 - 朱芾煌
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七位。此位菩萨,善修无相行,不起功用,远出过世间二乘出世间道。如《解深密经》云:能远证入无缺无间无相作意,与清净地其相邻接,是故第七名远行地。唐代遁伦撰著《瑜伽论记》,有云:“始从初地讫至第七,经一僧祇修无相行,方得无间证入无相,与彼第八清净地地邻,名远行地。八地离功用过,名清净地。”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