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作瓶天子”。据佛本行集经卷十四至卷十六载,佛陀为太子时,十年于宫内受五欲之乐,作瓶天子见之,遂以神力,令宫内婇女伎儿所作音声歌曲自然传述出离五欲、趣向涅槃之声,太子闻之,渐生厌离之心。其后,作瓶天子复以神力,于太子游观四门时,依次变化为老人、病人、死尸、出家人,令太子彻见老、病、死之相,而欣求出离之道。又作瓶天子之名,于过去现在因果经作“净居天”。
(天名)一作作瓶天子。释迦佛为太子时。因出四门,历观诸相。忻厌之意,日愈一日。繇是父王益其伎乐以悦之。每至夜分,有净居天人名作瓶。住在空中,发言警策。复使乐器皆出五欲非乐,世间无常,涅槃寂静,速须出离之声(云云)。详见佛本行集经。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曰:“于是澡瓶天子,以警觉彰伎女之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