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广狭二义:(一)广义之真言宗,泛指自印度传入西藏、中国、日本之密宗。(参阅“密宗”4477)
(二)狭义之真言宗,特指流传于日本之密宗。为日本八宗之一。以“即事而真”、“三密加持”为主要法门。又称真言陀罗尼宗、真言密宗、秘密宗、曼荼罗宗、瑜伽宗、陀罗尼宗、三摩地宗。以重视念诵真言(即咒语),故称真言宗。开祖为弘法大师空海(774~835)。相对于最澄所传之天台密宗(即台密)而言,又称东密。其法统由教祖大日如来(即摩诃毗卢遮那)传金刚萨埵(二祖)、龙猛(三祖)、龙智(四祖)、金刚智(五祖)、不空(六祖)、惠果(七祖)、空海(八祖),称为付法八祖。其根本圣典为大日经(善无畏译)、金刚顶经(不空译),称为两部大经。另又依准苏悉地经、瑜只经、释摩诃衍论、菩提心论、大日经疏等经轨与论释。此外,空海自撰之十住心论、秘藏宝钥、辨显密二教论、即身成佛义、声字实相义、吽字义、般若心经秘键等,亦极为重要。其教义大纲系讲说六大(体)、四曼(相)、三密(用)等三大圆融,建立两部曼荼罗,而以“即身成佛”为其主旨。自空海极力弘传,依据显密二教判与十住心而建立横竖二判之纯密教,以表示胜于其他诸宗,密宗虽衰于印度、中国,却于西藏、日本永传不坠。
延历二十三年(804),空海入唐,师事惠果,大同元年(806)返国,以时机相应,受朝野归仰。自来日僧入唐请回经籍者虽有所谓入唐八家,然得七祖之嫡传、化风之盛,则无出空海之右者,故以之为付法第八祖,并被尊为日本真言宗开祖。弘仁七年(816),于高野山创设金刚峰寺。弘仁十四年,嵯峨天皇赐予东寺(即教王护国寺),遂与金刚峰寺同为此宗之根本道场。门人甚多,以真济、真雅、实慧、道雄、圆明、真如、杲邻、泰范、智泉、忠延等十人最为杰出,或媲美为世尊之十大弟子。空海与此等门人大扬宗风,而予平安时代社会各阶层以极深之影响。然于空海寂后百年顷,事相之传承分成小野、广泽两大流派。即于真雅之下有源仁,源仁之下有益信、圣宝二哲。益信之后,经数代至宽朝时,其门流称广泽流;圣宝之后,经数代至仁海时,其门流称小野流。二者复各分六流,合称野泽十二流,其后更生三十六流、七十余流。
广泽流以益信为开祖,以嵯峨之遍照寺为中心道场,宇多天皇对益信备极敬仰,昌泰二年(899)归依、落发、受具足戒,延喜元年(901)灌顶传法而成法皇,置其僧房于花园(御室)之仁和寺,自此,仁和寺即成广泽流之根本道场。至宽助时,广泽流大别分出六派,称广泽六流:(一)仁和寺御流,由觉法法亲王开出,住持皆由皇子出家之法亲王担任,此即日本皇族寺院门迹制度之嚆矢。(二)保寿院流,由永严开出。(三) 西院流,由信证开出。(四)华藏院流,由圣慧法亲王开出。(五)忍辱山流,由宽遍开出。 (六)传法院流,由觉鍐开出。
小野流以圣宝为开祖,圣宝尝习三论、法相、华严,尤精三论,以东大寺东南院为根本道场,专弘三论,同时又倾慕修验道之祖役小角之行迹而于山中修行,故后世称之为修验道之中兴人物。于其师真雅示寂后,从真然受密法灌顶,又从源仁受东密之奥密,声誉与益信齐。宽平九年(897),其所建之醍醐寺被列为官寺,而与广泽流之仁和寺并峙。圣宝之下,先后传观贤、淳祐、元杲、仁海,为小野流之极盛期,仁海与广泽流之宽朝,号称东密二大重镇。仁海之下有成尊,成尊门下出义范、范俊、明算。义范之下传胜觉,范俊之下传严觉,由此二人各出三流,成为小野六流:(一)三宝院流,由定海开出。(二)理性院流,由圣觉开出。(三)金刚院流,由圣贤开出。(四)劝修寺流,由宽信开出。(五)随心院流,由增俊开出。(六)安祥寺流,由宗意开出。
开出广泽传法院流之觉鍐,于天承元年(1131)登高野山,创建大传法院,并兼任金刚峰寺座主,其时为平安末期。高野山与东寺向来主张“大日如来本地法身说”,觉鍐则针对高野山之说而提倡“自性加持身说”。由是两派乃告分裂,高野山派称为古义真言宗,觉鍐及其拥护者则称为新义真言宗。其后觉鍐由于高野山徒之忌,于保延六年(1140)移至和歌山县之根来,奠立新义派之基础。觉鍐之下有兼海、证印,兼海之后有赖瑜,亦主张“加持说”,并受报恩院流贤深之付法,开出中性院流,至圣宪时,集加持说之大成,确立新义派之基础。根来遭毁后,专誉、玄宥各住大和长谷寺、京都智积院,各建法幢,开创丰山(长谷寺)、智山(智积院)二派。至于高野山,则有宥快、长觉等固持“本地说”,其后传长誉、快全、成雄、仟遍、印融等。至江户时代,慧光、昙寂、道空、弘道等人辈出,致力融合新古二说,至后丰山之法住而集大成。
日本真言宗自根本之小野、广泽二流开始,虽衍生众多流派,然中世以来仅大别为新义、古义二派,江户时代,古义派多属高野山,新义派则隶属智山、丰山二山。明治五年(1872)设立教部省,初以高野山为古义派之总本山,以智、丰二山为新义派之总本山,由二派三山之住职轮流出任真言宗管长,未久以东寺得古义总本山之认可,遂由二派四山交替任管长职,统辖全日本真言宗寺院。十一年,仁和、大觉、广隆、神护、法隆、西大、招提等七山合为西部真言宗,别置管长,四山轮流制乃废,而东寺、高野二山则号真言宗。翌年,内务省命废各部派管长,而应以一宗设立一管长,乃以东寺为此宗之总本山,设法务所,以统辖全宗。十八年,智、丰二山合称真言宗新义派。二十九年,醍醐寺请愿独立一派。三十三年,古义派中,仁和寺称真言宗御室派,高野山为高野派,大觉寺为大觉寺派,醍醐寺为醍醐寺派,东寺、劝修寺、随心院、泉涌寺等四山合称真言宗;新义派中,智、丰二山亦分裂,各称新义真言宗智山派与新义真言宗丰山派,别置管长。四十年,真言宗四山亦分裂为真言宗东寺派、真言宗山阶派(劝修寺)、真言宗小野派(随心院)、真言宗泉涌寺派。大正十四年(1925),高野、御室、大觉寺三派联合,以金刚峰寺为总本山,其他二寺为本山,改称古义真言宗。昭和六年(1931),小野派又以善通寺为本山,派名改为善通寺派。
目前古义真言宗较重要者有七大派,即:(一)真言宗高野派,宗祖空海,本山在高野山金刚峰寺,空海于嵯峨天皇弘仁七年(816)上表请此地,赐“高野山”。末寺(隶属本寺之寺院)有二七六○所。依古义各派联合制规,金刚峰寺座主任真言宗联合高野山大学总理及高野山中学校长,并协同各寺派经营京都专门学校及东寺中学,以教育门下子弟。(二)真言宗山阶派,宗祖空海,派祖严觉,大本山在山科劝修寺。为昌泰三年(900),醍醐天皇之母后发愿所建,以承俊为开山。有末寺一二○余所。并协同各寺派经营京都专门学校及东寺中学校,以教育本派子弟。(三)真言宗醍醐派,宗祖空海,派祖圣宝,总本山在山城醍醐寺。派祖圣宝受空海法孙源仁之付法,于清和天皇贞观十六年(874)开创醍醐寺为修法道场,其法流称小野流。领有末寺九四○余所,并协同各寺派等,经营京都专门学校及东寺中学校。(四)真言宗御室派,宗祖空海,派祖为宽平法皇(宇多天皇),本山在山城御室仁和寺。仁和寺为光孝天皇敕愿,于仁和二年(886),在小松乡大内山麓创建。本派又衍出广泽御流、西院流、保寿院流、忍辱山流、传法院流、华藏院流等派。末寺有一二○○余所,并协同各寺派经营京都专门学校及东寺中学校,以教育门下子弟。(五)真言宗东寺派,空海为开祖,总本山在京都东寺。弘仁十四年(823),嵯峨天皇将东寺赐予空海,专研修真言宗之经律论,成为弘通真言之根本道场。末寺有一八○余所,并协同各寺派在东寺境内设立京都专门学校及东寺中学校,以教育派下之子弟。(六)真言宗善通寺派,宗祖空海,派祖增俊,大本山在赞岐国善通寺。末寺有三十余所,并协同各寺派在京都东寺境内经营专门学校及东寺中学校等,以教育子弟。(七)真言宗泉涌寺派,宗祖空海,开祖俊艿,大本山在京都泉涌寺。俊艿于建久年间入宋学法,归日后复兴泉涌寺,使之成为台、密、禅、律四宗兼学之道场。末寺有四十余所,并协同各寺派经营京都专门学校及东寺中学校。
又新义真言宗之两大派,分别为:(一)新义真言宗智山派,略称智山派。宗祖空海,派祖觉鍐,中兴开祖玄宥,总本山在京都智积院,乃德川家康所捐献。末寺有三○七○余所,并于东京设立智山专门学校,以教育本派子弟。(二)新义真言宗丰山派,略称丰山派。高祖空海,宗祖觉鍐,派祖专誉,总本山在大和丰山长谷寺。末寺有二九九○余所,昭和元年(1926)联合天台、净土两宗于东京设立大正大学,以教育本派子弟。(参阅“入唐八家”262、“空海”3479、“密宗”4477、“觉鍐”6801)
(流派)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为佛说之号也。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三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为之立名。真言之名,为约于三密中语密之名,约于语密者,以三密中普利益人之语密最为广大故也。就本宗之传来而论。大日如来越三世之一时,于色究竟天之法界心殿,对金刚萨埵等从心流出自内证之内眷属,为自受法乐说大日经,又于真言宫殿说金刚顶经,金刚萨埵结集之(日本台密谓阿难亦预之)。其后释迦佛灭后约八百年顷,龙猛(龙树)菩萨咒七个白芥子投之,开十六丈(表示金刚界之十六菩萨)南天之铁塔,亲从金刚萨埵传受两部之大经(台宗云大日经于塔外由文殊菩萨传受),而龙猛传之于龙智,龙智保寿至七百岁,授大经于善无畏,善无畏老龄七十九,携大日经及苏悉地经于唐玄宗开元四年丙辰来长安,开元十二年译苏悉地经三卷,十三年译大日经七卷,沙门宝月译说之,沙门一行笔授之,且作其疏。而金刚顶者,龙智授之金刚智,金刚智授之不空。金刚智赍十万颂之金刚经,伴年少十四之不空,开元八年来长安,不幸于海上逢暴风,投其经本于海中。开元二十九年,金刚智入灭,天宝元年,不空还南天竺,逢龙智,复受十万颂之大本,于天宝五年归唐,同十二年,译出教王经十卷。吾国真言宗于是大盛。不空门下有含光,慧朗,慧果。含光慧朗,法统不盛。慧果门下有义明,义圆,惠日,惠应,义操,及日本之弘法。义操门下有义真,海云,法全。惠应门下有文[王*密]。义真门下可考者,惟日本之圆仁等。法全门下有造玄,而日本之圆仁等亦就学焉。法全以后,真言遂衰。宋代虽有法贤,施护,法天等,译出密部经论,而无足见者。元世发思八出,乃唱变态的密教,即今西藏之红衣派喇嘛教是也。而日本自弘法学成回国,密教大盛。至于今不衰。三国佛教略史曰:“真言宗者,依秘密真言为宗,故名。此宗弘传由来,以大日如来为秘密教主。大日如来于法界心殿开示两部之秘密,金刚萨埵亲受灌顶职位,是为真言秘密第二祖。萨埵承持秘法,待人传弘。及龙树菩萨开南天铁塔,亲礼萨埵,受传法仪轨,是为第三祖。龙树传之龙智菩萨,为第四祖。龙智寿七百岁,授之金刚智三藏,为第五祖。三藏该通大小,总持显密。来于长安,传弘密教。亦为支那传密宗之第一祖也(善无畏虽先来,未开宗立教,无有承者,故不入列祖之数)。时不空三藏年甫十四,从金刚智来,能通汉语,与智共译经。三十七岁,还天竺,更遇龙智菩萨受瑜伽秘密法,是为第六祖。亦支那之第二祖。天宝五年,再来京师,大译经论,总出七十七部一百一卷。汉地密教之盛者,三藏之力也。三藏门下惠果等八人为上首,并弘传三密之妙法。(中略)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之义。三密者,手结印契,口诵陀罗尼,心观阿字本不生之理是。”
依秘密真言而为宗,故名真言宗。又真言属秘密藏,为如来三密中之语密,故又称为密宗。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