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氏稽古略》四 ▪第19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兵南来。遂欲北归。恐中国无主。时有唐明宗子李从益。与母王淑妃在洛阳。翰迎而立之。以为帝。帅诸酉长拜之。百官谒见。淑妃泣曰。吾母子卑弱如此。而诸公所立是祸吾家也。翰留燕兵千人守诸门为从益宿卫。翰乃辞行。汉帝至洛阳。命郑州防御使郭从义。先入大梁清官杀李从益及王淑妃。汉帝至大梁。复以汴州为陈京。国号汉
右晋二主合一十一年归于汉
汉
刘姓以水德王都汴 高祖 隐帝
高祖
讳知远。改名暠。沙陀部人。世居太原。与晋高祖俱事唐明宗。晋高祖即位。以知远为保义军节度使。迁河东节度使。开运二年封北平王。晋帝北迁。帝即位于晋阳。在位二年。寿五十四 称天福年(二)乾祐(一)
戊申乾祐元年 大辽世宗天禄元年
赵凤翔吴越 弘俶楚荆南 保融立唐 保大六年蜀 广政十一年汉 乾和六年
正月。帝更名暠(古老子)甲子不豫。丁丑殂于万岁殿。秘不发丧。二月立皇太子丞祐为周王。即帝位时年十八岁
冬十月。荆南节度使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卒。其子保融知留后。治十年。寿四十一岁
隐帝
讳氶祐。高祖第二子。在位三年。寿二十岁 称乾祐年
己酉乾祐二年 大辽天禄二年
赵凤翔吴越楚 希广被弑荆南唐 保大七年蜀 广政十二年汉 乾和七年
韶国师 名德韶。处州龙泉陈氏子。年十五出家。十七岁依本州龙归寺受业。十八纳戒于信州开元寺。后唐庄宗同光年中。游方首谒投子山同禅师。次谒龙牙疏山。如是参历五十四员善知识。最后至江西抚州。谒法眼益禅师。倦于参问但随众而已。一日僧问法眼。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眼曰。是曹源一滴水。师于座侧闻之。豁然开悟。白于法眼。眼曰。汝向后当为国王所师致祖道光大。寻回本道。游天台山。睹智者顗禅师遗踪。有若宿契。初止白沙。时吴越忠懿王弘俶为王子刺台州。向师之名延请问道。至是乾祐二年。王已嗣吴越位。遣使迎师伸弟子之礼。尊为国师。有传天台智者之教沙门义寂者。即螺溪法师也。屡言于师曰。智者之教年祀寝远。卒多散落惟。新罗国其本甚备。请和尚慈力为致之。师乃闻于越王。王为遣使赍师之书往彼国。缮写备足而还。迄今台宗教文获全者。师有力焉。师有偈曰。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法眼闻云。即此一偈可起吾宗。宋太祖开宝五年六月二十八日集众言别。跏趺而逝于莲华峰。寿八十二岁。腊六十五。师嗣法眼益禅师
庚戌乾祐三年 大辽天禄三年
赵凤翔吴越楚荆南唐 保大八年蜀 广政十三年汉 乾和八年
武平节度使马希萼希广之兄也。捕楚王希广杀之。希萼自称武安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降于唐。唐封之为楚王。终为唐灭。迁马氏于金陵。夏四月。汉制以郭威为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枢密如故。以右监门卫将军郭荣为天雄衙内都指挥使。荣本姓柴父守礼郭威妻兄也。威未有子。养荣以为子。五月威受命辞行言于帝曰。太后从先帝久多历天下事。陛下富于春秋。有事宜禀其教而行之。亲迓忠信。放远邪佞。善恶之间所宜明审。枢密使右仆射同平章事杨邠总机政。枢密使兼侍中郭威主征伐。归德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兼中书令史弘肇典宿卫。三司使同平章事王章掌财赋。邠等公忠帝信宠内客省使阎晋卿枢密承旨聂文进飞龙使后匡赞翰林茶酒使郭允明谗谮执政。帝年益壮。厌为大臣所制。遂与枢密聂文进[匚@于]赞允明。于十一月丙子旦。杀邠弘肇章于广政殿东庑下。帝遣供奉官孟业。赍密诏诣澶州及邺都杀王殷。又令邺都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步军都指挥使曹威杀郭威及监军宣徽使王峻。郭威乃名郭崇威曹威及诸将。告以邠等冤死。且曰。吾与诸公披荆棘。从先帝取天下。受托孤之任。竭力以卫国家。今诸公已死。吾何心独生。君辈当奉行诏书取吾首以报天子。庶不相累。郭崇威等泣曰。天子幼冲。此必左右群小所为。愿从公入朝自诉荡涤鼠辈以清朝廷。不可为单使所杀。郭威乃留其养子荣镇邺都。命郭崇威将骑兵前驱。自将大军继之至封丘。十一月帝遣慕容彦超等将兵拒之。彦超等战败奔还。是日帝出劳军。兵败独与从宫数十人宿于七里寨。余皆逃溃。乙酉旦帝策马将还宫至玄化门。刘铢在门上问帝。左右兵马何在。因射左右。帝回辔西北至赵村。追兵已至。下马入民家。为乱兵所弑。郭威自迎春门入。丁亥郭威帅百官诣明德门。起居太后具奏称军国事请立嗣君。太后诰策河东节度使刘崇之子武宁节度使赟即皇帝位。威奏遣太师凭道。诣徐州奉迎。庚寅威帅群臣上言。皇帝到阙动涉浃旬。请太后临朝听政。壬辰太后始临朝。郭威渡河馆于澶州。癸丑将士大噪立威拥威南行。威乃上太后笺。请奉汉宗庙事。太后为母。武宁节度使赟已至宋州。郭威遗赟书云为诸将所逼。召凭道先归赟曰今何以为计。道默然。十二月己未。太后诰废赟为湘阴公。以侍中郭威监国 辛亥年春正月丁卯。汉太后下诏授监国符宝即皇帝位。监国威自皋门入宫。即位于崇元殿。制曰。朕周室之裔[(采-木+ㄎ)*(后-口+(一/巾))]叔之后。国号宜曰周。是月戊寅杀湘阴公于宋州
右汉二主合四年归于周
周
郭姓木德王都大梁 太祖 世宗 恭帝
太祖
讳威。字仲文。刑州尧山人。父简事晋为顺州刺史。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敢死士为军卒。威年十八以勇力应募。晋天福二年范延光以魏州反。威为军士。尝从杨光远北征。威旧隶刘知远。自知远乞留。人问其故。威曰。杨公有奸诈之才。无英雄之气。得我何用。能用我者其刘公乎。后事知远为侍卫都虞侯。知远即帝位。威赞佐有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汉隐帝之世屡立战功。为邺都留守。汉乾祐三年十一月隐帝遇弑。帝即位。在位三年。寿五十二岁 广顺(三)
辛亥广顺元年 大辽天禄四年九月穆宗立。
应历元年 释迦文佛入灭一千九百年
赵北汉建国称乾祐四年凤翔吴越荆南唐 保大九年蜀 广政十四年汉 乾和九年
北汉
初河东节度使兼中书令刘崇。汉高祖母弟也。高祖即位。以崇为太原尹北京留守。汉隐帝遇害欲起兵南向。闻迎其子赟为帝乃止。曰吾儿为帝。吾又何求。及周太祖代汉杀赟于宋州。崇大怒。是日即皇帝位于晋阳。国号汉。称乾祐四年。二月辽主闻北汉立遣招讨使潘聿捻。遗其子刘承钧书。汉主使承钧复书言。本朝沦亡。欲循晋室故事求援请兵。辽主大喜。夏四月汉主使郑珙致辽书称侄请行册礼。辽帝命燕王述轧。册命汉为大汉神武皇帝。更名旻
辽帝九月亲行援汉。至新州之火神淀。燕王述轨及伟王之子大宁王沤僧等率兵作乱弑帝。而述轧自立。太宗之子齐王述律逃于南山。诸大臣奉之以攻述轧沤僧杀之。并其族党立述律为帝。改元应历。葬帝医巫闾山。庙号世宗。在位凡五年
辽穆宗天顺皇帝。讳璟。番名述律。后更名明。太宗之长子也。初太宗攻石晋。留帝侍述律太后。太宗崩。诸将立世宗。世宗遇弑。诸将迎帝即位。自火神淀入幽州。帝年少好游戏不亲国事。每夜酣饮。达旦乃寐。日中方起。国人谓之睡王。在位十八年
永明 杭州永明寺禅师。名道潜。河中府人。姓武氏。初谒法眼益禅师。眼问曰。子于参请外看甚么经。师曰华严经。眼曰。总别同异成坏六相是何门摄属。师曰文在十地品中。据理则世出世间一切法皆具六相也。眼曰。空还具六相也无。师懵然无对。眼曰。汝问我。师乃问。空还具六相也无。眼曰空。师于是开悟。异日因士女到院。眼问师曰。律中道隔壁间钗钏声即名破戒。见睹金银合杂朱紫骈阗是破戒不是破戒。师曰。好个入路。眼曰。子向后有五百毳徒。为王侯所重在。师寻礼辞驻锡衢州古寺。阅大藏经。至是广顺元年吴越忠懿王弘俶延师入府受菩萨戒。署号慈化定慧禅师。建大伽蓝于南山。曰慧日永明。请师居之。师请塔下罗汉过新寺。符王之先梦也。于是又加应真二字于师号。师于周显德五年入寂师嗣法眼益禅师
杭州慧日永明智觉禅师。名延寿。余杭王氏。总角之岁归心佛乘不茹荤。日唯一食。持法华经七行俱下。才六旬悉能诵之。感群羊跪听。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志慕真乘。吴越文穆王元瓘知师在道。乃从其志礼龙册寺翠岩参禅师剃染。执劳供众都忘身宰。衣不缯纩食无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寻往天台山天柱峰。九旬习定。斥鷃巢衣襵中。暨谒韶国师。一见而深器之。悟于玄旨。乃谓师曰。汝与元帅有缘。他日大兴佛事。师初住雪窦。尝有偈曰。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此境此时谁会意。白云深处坐禅僧。吴越忠懿王弘俶。请师开山灵隐新寺。明年迁永明大道场。众盈二千。僧问。如何是永明妙旨。师曰。更添香着。僧曰谢师指示。师曰。且喜没交涉。僧礼拜。师曰。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师居永明十五年。度弟子一千七百人。常与七众授菩萨戒。夜施鬼神食。放诸生类不可称算。六时散花行道。余力念法华经计万三千部。着宗镜录一百卷。吴越王为制前后两序。颁入大藏流行。今净慈方丈曰宗镜堂。师之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播于海外。高丽国王览师言教。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奉金线织成僧伽黎衣紫水晶念珠金澡罐。彼国之僧三十六人承印可记莂。前后归高丽各化一方。宋太祖开宝七年。师入天台山度戒约万余人。明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辰时焚香辞众跏趺而逝。世寿七十二。僧腊四十二。次年建塔于大慈山。宋太宗赐额曰寿宁禅院。师嗣天台韶国师。韶嗣清凉法眼益禅师。六祖青原派也。嗣寿之法者。杭州乾明津禅师。富阳子蒙和尚(径山旧相图行业碑)
壬子广顺二年 大辽穆宗应历二年
赵北汉 称乾祐五年凤翔吴越楚唐灭之合五十六年荆南唐蜀 广政十五年汉 乾和十年
六月朔。周帝如曲阜。谒孔氏祠命葺之。禁孔林樵采。访孔子颜渊之后。为曲阜令及主簿
癸丑广顺三年 大辽应历三年 旃檀佛像
自此下一百七十七年在汴京
赵北汉刘…
《释氏稽古略四》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