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释氏稽古略》

「史传部」经文2037卷49页码:P0737
元 觉岸编

  《释氏稽古略》四 ▪第18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同光故事

  八月。吴主下诏禅位于齐王。徐知诘即皇帝位于建康。大赦国号曰唐(南唐也)。年曰升元。尊吴主曰让皇。宫室乘舆服御皆如故。宗庙正朔徽章服色悉从吴制。明年让皇殂。唐主废朝二十七日。追谥曰睿皇帝。唐升元三年。知诰复姓李。更名昪(始见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岁)

  汝州风穴禅师。讳延沼。钱塘余杭人。姓刘氏幼不茹荤。习儒应进士。一举不第乃出家。依本州开元寺智恭披剃。受具习天台止观。年二十五谒镜清。参南院颙禅师悟旨。依止六年辞去。后唐明宗长兴二年至汝水。草屋数椽依山如逃亡家。问之父老。田父曰。古风穴寺世以律居僧物故众弃去。师曰。我居之可乎。父曰可师乃留止。日乞村落。夜然松脂单丁者七年。至是天福二年州牧李使君闻师之道尽礼致之。上元日开堂说法。禀嗣南院颙。汉隐帝乾祐二年李君移守郢州。师避寇往依之馆于郡斋。汝州有宋太师者施第为宝坊号新寺。延师住持。法席雄冠。周太祖广顺元年。赐其寺额曰广慧。师住二十二年。当余百众。僧问如何是佛。师曰。杖林山下竹筋鞭。宋太祖开宝六年八月旦日。登座说偈曰。道在乘时须济物。远方来慕自腾腾。他年有叟情相似。日日香烟夜夜灯。至十四日手书别诸檀越。十五日跏趺而逝。寿七十八。夏五十九。师嗣南院颙。颙嗣兴化奖。奖嗣临济玄禅师

  戊戌天福三年 大辽会同二年

  赵凤翔吴越 文穆王元瓘楚荆南唐 升元二年闽 通文三年蜀 广政元年汉 大有十一年

  八月。晋帝上尊号于大辽主及太后。以平章凭道刘煦为册礼使。备卤簿仪仗车辂诣辽主行礼。帝事辽甚谨。奉表称臣。曰父皇帝

  十月。帝以大梁舟车所会便于漕运。乃建东京于汴州。复以汴州为开封府。以东都(洛阳)为西京。以西都(长安)为晋昌军节度

  敕听公私自铸铜钱。文曰天福元宝

  己亥天福四年 大辽会同三年

  赵凤翔吴越楚荆南唐李升 升元三年闽 永隆元年蜀 广政二年汉 大有十二年

  春正月。南唐群臣累表请唐主徐知诰复姓李。立唐宗庙。唐主许之。更名昪(皮变反)。群臣又请上尊号。不受。唐主不以外戚辅政。宦者不得预事。他国所不及也

  秋闰七月闽主为拱宸控鹤军使连重遇所弑。其叔父延义自称威武节度使闽国王。更名曦。谥闽主。曰唐宗

  观世音菩萨 杭州上天竺僧道翊。一夕见山间光明。往视之得奇香木。命良工刻成观世音菩萨像。白光焕发继以昼夜。汉高祖乾祐二年。有僧从勋者。以古佛舍利置菩萨毫相中。舍利时现冠顶 又庆元路(浙东道明州也)海中补怛洛伽山。乃菩萨示现之地。唐宣宗大中年间。西域天竺僧至洞中燔指祈祷。亲睹观世音菩萨妙相。与说法要。名迹始着。其后日本国僧慧锷者。自燕北五台山得菩萨画像。舍于山侧土人张氏。张奉之捐所居为观音院。昌国志云。梁贞明二年始建寺也。宋神宗元丰三年。遣使王舜封往三韩。舟抵洞。黑风骤起龟负舟。舜封祷之。菩萨现相舟稳还朝。以闻朝廷。颁金帛移寺。建于梅岑山之阳。赐额宝陀。今之寺也

  庚子天福五年。大辽会同四年。闽王曦度民为僧万一千人(闽纪载)

  赵凤翔吴越楚荆南唐 升元四年闽曦 永隆二年蜀 广政三年汉 大有十四年

  辛丑天福六年 大辽会同五年

  赵凤翔吴越 子弘佐立楚荆南唐 升元五年闽 永隆三年蜀 广政四年汉 大有十三年

  八月。吴越国文穆王钱氏元瓘薨。其子弘佐即王位。弘佐温恭明断。好书礼士躬勤政务。治七年。寿二十

  十一月唐分遣使者按行民。旧以肥瘠定其税。民咸称其平允。汉十二月戊戌。汉主寝疾。有梵僧谓曰名龚不利。汉主自造龑字名之。义取飞龙在天。读若俨通。闽主于城南西阜建石塔七层。功未半发如盖者三夕既成。光耀际天又三夕。王慰幸遂额之曰净光。而于其下又建寺宇焉(长乐集)

  壬寅天福七年六月帝殂 大辽会同六年

  赵凤翔吴越忠献王弘佐楚荆南唐 升元六年闽 永隆四年蜀 广政五年汉玢立 光天元年

  南汉即南平广州也。高祖刘龑四月殂。秦王弘度即皇帝位。更名玢(悲巾反)

  齐王

  史曰出帝。讳重贵。高祖兄敬儒之子也。封齐王。高祖五子皆早卒。重睿尚幼。天福七年六月高祖殂。七月守司徒兼侍中凭道与天平节度使侍卫马步都虞候景延广议。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乃奉广晋尹齐王重贵为嗣。即皇帝位。大臣议奉表称臣告哀于辽。景延广请致书称孙不称臣。李崧谏之不从。凭道依违其间。帝卒从延广议。辽主大怒遣使来责让。延广答以不逊。丙午岁开运三年也。十一月辽大举灭晋。辽主命张彦泽迁齐王于开封府。顷刻不得留。帝在位四年。远迁辽地。寿年不载 称天福八年开运(三)

  癸卯天福八年 大辽会同七年

  赵凤翔吴越国楚荆南唐璟 保大元年闽 天德元年蜀 广政六年汉弘熙立 乾和元年

  唐主饵方士药浸成躁急。群臣奏事往往暴怒。问道士王栖霞。何道可致太平。对曰。王者治心治身乃治家国。今陛下尚未能去。饥虞饱喜何论太平。宋后称叹以为至言。唐主凡所赐予。栖霞皆不受。二月唐主疽发背。召齐王璟入侍疾。谓璟曰。吾饵金石欲益寿。乃更伤生。汝宜戒之。是夕殂。元宗璟即位

  闽族王氏延政称帝于建州国号大殷。初天福四年曦既立。骄淫苛虐猜忌宗族。其弟建州刺史王延政以书谏之。曦怒。由是兄弟积相猜恨战斗。至是延政称帝

  汉殇帝。骄奢不亲政事。晋王弘熙欲图之。乃盛饰声伎娱悦其意以成其恶。顷之乘其醉而弑之。弘熙即皇帝位。中宗也。改年曰乾和

  法眼宗 建康清凉寺禅师。名文益。生余杭鲁氏。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同伟禅师落发。弱龄禀具於越州开元寺。究毗尼探儒典。振锡南参抵福州。见长庆棱禅师不大发明。乃欲出岭过漳州。阻雪于城西石山。地藏院禅师桂琛问曰。上座学解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乃指阶前石曰。此石在心内在心外。师曰在心内。琛曰。行脚人着甚来由。安片石在心头走。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一月余。呈见解说道理。琛语之曰。佛法不恁么。师曰。某甲词穷理绝也。琛曰。若论佛法一切见成。师于言下大悟。遂依止久之。时唐潞王清泰二年也。辞行至江西抚州。州牧重师之道。请住崇寿院。南唐有国。唐主迎师住金陵报恩禅院。署号净慧禅师。迁任清凉寺。大阐法化。唐主邀师观牡丹花。请师赋诗。师应声曰。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唐主顿悟玄旨。至周显德五年。唐之交泰元年也。七月十七日师示疾。唐主亲加礼问。闰月五日辞众跏趺而逝。寿七十四。腊五十四。公卿李建勋以下素服奉全身。塔于江宁县之丹阳。敕谥大法眼禅师。塔曰无相。再谥曰大智藏大导师。师入室弟子四十三人。各导一方。随根悟入者不可胜纪。师嗣地藏琛。琛嗣玄沙备。备嗣雪峰存禅师。宗门尊仰其道曰法眼宗

  甲辰开运元年 大辽会同八年

  赵凤翔吴越国楚荆南唐 保大二年闽 朱文进蜀 广政七年汉 乾和二年

  刘煦授司空平章事撰旧唐史。佛祖异迹皆载之。宋欧阳修撰唐书。始皆删去

  春正月。闽拱宸都指挥使朱文进。阁门使连重遇弑闽王曦。召百官告之曰。太祖光启闽国。今子孙淫虐其坠厥绪。天厌王氏。宜更择有德者立之。众莫敢言。重遇乃推朱文进。升殿被兖冕帅群臣北面再拜称臣。文进自称闽王。谥闽主曦曰景宗。是年文进为其下所杀。函首送于建州殷王延政。明年南唐兵取建州。延政降闽合五十年而国除

  钟声息苦 南唐江南上元县一民暴死三日复苏云。至一殿庭。忽见先王缧械甚严。近问之曰。主何至此。曰吾为宋齐丘所误。杀和州降者千余人。冤诉囚此。汝得还可语嗣君。凡寺观鸣钟须延其声。受苦闻钟得暂休息。或能为造一钟尤善。吾在位尝交聘于阗国。彼王遗吾一玉天王像。吾常置于髻中。后藏于瓦棺寺佛左膝无知者。汝以此像为验。民既还具奏之。唐主亲诣瓦棺寺。果得玉像于佛膝。感泣造一钟于建康清凉寺。其文曰。荐烈祖孝高皇帝。脱幽出厄以玉像。建塔葬于蒋山(法苑珠林)

  乙巳开运二年 大辽会同九年

  赵凤翔吴越国楚荆南唐 保大三年闽灭蜀 广政八年汉 乾和三年

  丙午开运三年 大辽会同十年

  赵凤翔吴越楚荆南唐 保大四年蜀 广政九年汉 乾和四年

  丁未开运四年 大辽会同十一年

  赵凤翔吴越国 弘佐薨楚 希广立荆南唐 保大五年蜀 广政十年汉 乾和五年

  四月辽太宗殂。在位二十二年。五月世宗立。讳阮番。名兀欲。东丹王突欲之子。太祖孙也。戊申年改元天禄。天禄四年辛亥秋九月。为燕王述轧等弑于新州之火神淀。在位五年

  五月。楚文昭王希范卒。将佐奉其弟希广立之

  六月吴越忠献王弘佐薨。遗令以丞相弘倧为镇海镇东节度使。是岁为内牙统军使胡进思所废。更立其弟弘俶。忠懿王也。王留心释教。嗣位之初。凡两浙诸郡名山圣迹之处。皆赐金帛创建伽蓝。福州支提山乃天冠菩萨道场。王施七宝。铸天冠像一千身。仍创寺宇。宏丽甲于七闽焉

  丁未年春正月。辽兵至大梁。晋帝与太后已下上表乞降。迎于封丘门外。辽主辞不见。封晋帝为负义侯。置于黄龙府。即慕容燕之和龙城也。辽主改服中国衣冠。百官起居皆如旧制。迁晋帝李太后凭后北行。后宫左右从者百余人。契丹三百骑援送之。二月辽主还国。以萧翰为大梁节度使。翰述律太后兄之子。其妹复为辽主后。翰始以萧为姓。自是契丹后族皆称萧氏。述律太祖阿保机之后也。夏四月辽主回至临城得疾。及栾城病甚。丙子至杀胡林而卒。国人为剖其腹实盐数斗载之北去。晋人谓之帝羓。初河东节度使刘知远。闻辽主入汴。分兵守四境以防侵轶。于是将佐劝知远正尊号号令四方。知远不许。军士皆曰。今契丹执天子天下无主。番汉孔目官郭威都押牙杨邠劝进。知远从之。二月辛未即皇帝位。乃更称天福十二年。改国号曰汉。契丹萧翰闻汉帝拥…

《释氏稽古略四》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