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释氏稽古略》

「史传部」经文2037卷49页码:P0737
元 觉岸编

  《释氏稽古略》五 ▪第2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三年 辽统和四年

  秋八月二十五日。秀水高僧晤恩端坐面西而逝。初天台宗。元自唐德宗建中三年荆溪尊者灭后五传而至清竦。竦有二弟子。曰羲寂。曰志因。寂以教观正脉传义通。通传知礼(四明尊者)遵式(下竺忏主)。源源授受。志因传晤恩。恩名著僧史。恩传洪敏源清。清传智圆(孤山法师)庆昭。昭传继齐咸润。境观解行各师其说。四明知礼辞而辟之。衡岳家世斥之为山外宗(天台教部)

  丁亥雍熙四年 辽统和五年

  十月。天台教荆溪尊者下六世螺溪传教定慧院净光法师羲寂入寂。义通嗣之(本传)

  四川西路益州(成都路也)香林院禅师名澄远。二月入灭。师生西川汉州绵竹上官氏。嗣云门偃禅师(传灯)

  戊子端拱元年 辽统和六年

  义通法师 传天台教。是年十月十八日入寂于明州宝云院。通本高丽王种。初出家传华严起信有声。石晋天福中渡海来谒螺溪羲寂。顿悟开显十法界圆融之旨。嗣法流通。逾二纪得知礼遵式高弟。益大其传(塔记)

  己丑端拱帝建开二年宝寺成 辽统和七年庚寅淳化元年 辽统和八年

  诏参知政事苏易简。撰三教圣贤事迹。易简奏。天寿寺通慧大师赞宁。大乙官道士韩德纯分领其事。通慧赞宁着鹫岭圣贤录一百卷

  辛卯淳化二年 辽统和九年

  壬辰淳化三年 辽统和十年

  癸巳淳化四年 辽统和十一年

  首山 汝州首山禅师。名省念。莱州狄氏子。受业本郡南禅寺。才具戒遍游丛席。常密诵法华经。众目之曰念法华。受风穴沼禅师记莂。开法首山为第一世。次住汝州叶县广教及宝应。于昨淳化三年十二月四日午时上堂说偈曰。今年六十七老。病随缘且遣日。今年却记来年事。来年记着今朝日。至今年十二月四日辞众上堂。仍说偈曰。白银世界金色身。情与非情共一真。明暗尽时俱不照。日轮午后示全身。言讫泊然而逝。荼毗收舍利建塔。师嗣风穴延沼。沼嗣南院慧颙。颙嗣兴化存奖。奖嗣临济义玄禅师。其嗣师之法道者。汾阳善昭叶县归省神鼎洪諲谷隐蕴聪广慧元琏丞相王随公等凡一十二人。省传浮山法远。远传净因道臻等。法道昌盛于后(僧传)

  甲午淳化五年 辽统和十二年

  乙未至道元年 辽统和十三年

  御制 秘藏诠二十卷。缘识五卷。逍遥咏十卷。命两街僧笺注。入释氏大藏颁行(大藏目录)

  丙申至道二年 辽统和十四年

  丁酉至道三年三月帝崩 辽统和十五年

  真宗

  太宗第三子。讳恒。二十九岁即位。务从简易。作文武七条以赐臣僚。转运知州并带劝农事。东封泰山。西祀汾阴。以文理太平治二十五年。寿五十四岁。以十二月二日为承天节 咸平(六)景德(四)大中祥符(九)天禧(五)乾兴(一)

  戊戌咸平元年 辽统和十六年

  己亥咸平二年 辽统和十七年

  庚子咸平三年 辽统和十八年

  夏大旱。浙东天台讲宗知礼(四明尊者)遵式(下竺忏主)同修护国金光明三昧忏三日乃雨。明州太守苏为以碑颂其德(忏主行业记。四明教行录)。浙西自春涉夏亦不雨。给事中知杭州张去华率僚属具旛盖鼓吹。迎天竺圆通大士祷于梵天寺。继时雨霔四境沛足。此观世音菩萨出应民望慈悲灵感之始也(上竺纪实灵感传)

  辛丑咸平四年 辽统和十九年

  天竺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进新译经帝制序(大藏经驱字函)

  壬寅咸平五年 辽统和二十年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施护译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请帝制继圣教序(天竺教藏荐字函)

  癸卯咸平六年 辽统和二十一年

  帝敕右街僧录。备仪仗音乐华旛。迎大相国寺佛牙舍利。供养于开宝寺塔。下帝制赞曰。西方有圣释迦文。接物垂慈世所尊。常愿进修增胜果。庶期饶益富黎元(三朝御赞舍利序)

  甲辰景德元年 辽统和二十二年

  传灯录 吴僧道原集释迦世尊初祖迦叶以至东土禅宗传嗣诸祖机缘。为景德传灯录三十卷进呈。帝览之嘉赏。敕翰林学士杨亿等刊正。撰序颁入大藏。天下流行(经目)

  日本国僧寂照。赍本国禅师源信所陈经论义目二十七条。问疑于四明法师知礼。受教归国(教行录)

  四明大法师知礼着十不二门指要二卷。开明南岳天台所证一心三观之妙(教行录)

  乙巳景德二年 辽统和二十三年

  丙午景德三年 辽统和二十四年

  丁未景德四年 辽统和二十五年

  戊申大中祥符元年 辽统和二十六年

  冬十月帝东封泰山祀上帝。十一月朔幸曲阜祭孔子。加谥曰玄圣文宣王。追谥齐太公曰昭烈武成王。周文王曰文宪王。各立庙。寻以圣祖讳改玄圣为至圣。己酉年二月诏许曲阜先圣庙立学(帝纪)

  己酉大中祥符二年 辽统和二十七年

  禅师名遇贤。姑苏长洲林氏子。七岁出家依嘉兴永安可依大德。年三十剃落圆具。往参龙华球禅师。发明心印。回居明觉院。唯事饮酒。醉则成歌警世道俗。号之酒仙。歌曰。扬子江头浪最深。行人到此尽沈。吟。他时若到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曰。金斚又闻泛。王山还报颓。莫教更漏捉。趁取月明回。曰。一六二六其事已定。一九二九我要吃酒。长伸两脚眠一寤(音忽)。起来天地还依旧。曰。门前绿树无啼鸟。庭下苍苔有落花。聊与东风论个事。十分春色属谁家。曰。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一点动随万变。江村烟雨蒙蒙。有不有空不空。箍篱捞取西北风。曰。生在阎浮世界。人情几多爱恶。秖要吃些酒子。所以倒街卧路。死后却产娑婆。不愿超生净土。何以故。西方净土且无酒酤。至是祥符二年上元日。师凌晨索浴罢就室。握拳以右举左张其口而化(平江域东禅院)。师嗣龙华彦球。球嗣长庆棱。棱嗣雪峰存禅师。存嗣德山鉴禅师(五灯录)。诏诸州路置天庆观(帝纪)

  申国长公主。太宗第七女。生不茹荤。至是恳求为僧。进封吴国。赐名清[示*谷]。号报慈正觉大师。都城西为建崇真资圣禅院。嫔御三十人。诏两禁送之入寺。赐斋申国。俗寿三十八。尼夏十六而入灭(皇朝事苑)

  庚戌大中祥符三年 辽统和二十八年

  冬十月。有旨改明州保恩院为延庆院。敕改华亭陆机别业大明寺额曰普照。敕改义兴函亭乡禅林院。额曰圣感禅寺。传十方住持。奉祠山祀典神祇(寺记碑文)

  辛亥大中祥符四年 辽统和二十九年

  诏译经润文使参知政事赵安仁翰林学士杨亿撰大藏目录(皇朝类苑)

  壬子大中祥符五年 辽统和三十年

  天竺酤兰古国刹帝利种沙门觉称至京师馆于译院。年始四十许通四十余本。经论润文使丁晋公(名谓)嘉其敏慧。遣译者导之见。杨翰林亿(名也)设茗果与之语。觉称曰。愿至五台山拜文殊即还本土。入此国见屠杀猪羊市肆悬肉。痛不忍观。西竺举国不食肉。他日晋公问。数万里远来更何所为。曰并欲礼宣律师塔耳(皇朝类苑若杨文公谈苑)

  癸丑大中祥符六年 大契丹开泰元年

  春三月帝赐御制法音集。付传法院笺注(藏经目录)

  帝赐译经院修心偈曰。初祖安心在少林。不传经教但传心。从人若悟真如性。密印由来妙理深(明教正宗记第十二卷)

  大辽复号大契丹。以幽州为析津府。改元曰开泰。至丙午咸雍二年。复称大辽

  甲寅大中祥符七年 大契丹开泰二年

  天竺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法天译金刚大教宝王经。冬十一月。京师建王清昭应宫成。起自大中祥符二年四月。至是年十一月毕工。总二千六百一十区。丁晋公(名谓)为修宫使。土木金石丹漆之用搜材选胜于天下。沈存中笔谈曰。温州雁宕山诺矩罗尊者所居。前世人所不见。因昭应采木。此境始露(洪迈容斋三笔)

  乙卯大中祥符八年 大契丹开泰三年

  大法师遵式。讲于天台东掖山十有二年矣。至是始西渡居杭州古灵山寺(今下天竺)。初西晋天竺慧理法师居焉。隋高僧真观讲法华之地。唐道标继成之。至僖宗时为寇所毁。西岩有桧枯株。存于焚败之余。法师以水洒而祝之。枝叶重荣。力行四种三昧。建金光明忏堂。一椽一甃。必诵大悲咒七遍。殿宇全备。奏蒙朝廷赐天竺灵山寺额传天台教观(忏主衍业记)

  丙辰大中祥符九年 大契丹开泰四年

  丁巳天禧元年 大契丹开泰五年

  诏天下立放生池。明州大法师知礼。自丙辰春偕十僧。誓修法华三昧。三年满。如药王故事烧身供养妙法莲华经以生净土。翰林学士杨亿闻知。邮置长书坚请住世。仍委郡守李夷庚保护。天禧四年宰相寇。准翰林杨亿以知礼行业及遗身事奏闻。帝曰。但传朕意请留住世。特赐师号法智大师(教行录)

  秋七月太尉文正公王且薨。公在政府十八年。病革。嘱翰林学士杨亿曰。吾深厌烦恼。愿未来世为苾刍林间宴坐。观心为乐。至易箦时。君为我剃须发。着坏色三衣。用火葬礼。营骨塔于先茔之侧。亿曰。公三公也。敛赠公[褒-保+公]岂可加于僧体乎。与诸孤议。但以三衣置柩中。不藏宝玉而已(文莹湘山录)

  戊午天禧二年 大契丹开泰六年

  己未天禧三年 大契丹开泰七年

  庚申天禧四年 大契丹开泰八年

  辛酉天禧五年 大契丹开泰九年

  诏殿头俞源清。往明州延庆院为国修忏三昼夜。法智大师知礼着修忏要旨一卷(教行录)。壬戌乾兴元年。二月帝崩 大契丹太平元年

  帝特赐杭州天竺寺法师遵式号慈云大师。章献明肃皇后刘氏遗使至天竺为国修忏。法师着护国金光明三昧仪一卷上进(忏记)

  春二月。杭州西湖孤山法慧法师智圆号中庸子。十七日自作祭文挽诗。十九日入灭。圆撰通经十疏。处士林逋和靖为邻。天竺法师遵式为友。寿四十七岁。腊三十九。葬以陶器(缶也)。仁宗景祐三年。因积雨山颓启其封。全体如生爪发俱长。唇红微开齿如珂雪。为袭新衣散众名香瘗之。高宗绍兴中。孤山建四圣观。迁师塔于北山玛瑙坡(孤山闲居编忏主行业记)

  仁宗

  祯。真宗第六子。年十三即帝位。帝务仁厚。裁抑侥幸。委任贤良。专置谏官六员。纳谏不倦。置学校创广惠院以处穷民。自奉甚薄利泽施民。号为极治。以…

《释氏稽古略五》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