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经要集》十一 ▪第3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随喜心身往佐助。若遥见闻心生欢喜。其心等故。所得果报无有差别。若无财物见他施已。心不喜信疑于福田。是名贫穷。若多财宝自在无碍。有良福田。内无信心不能奉施。亦名贫穷。是故智者自观。余一抟食。自食则生。施他则死。犹应施与。况复多耶。智者复观。世间若有持戒多闻。乃至获得阿罗汉果。犹不能遮断饥渴等。若房舍衣服饮食卧具病药。皆由先世不施因缘。破戒之人若乐行施。是人虽堕饿鬼畜生。常得饱满无所乏少。虽富有天地受无量乐。犹不知足。是故我应为无上乐。而行布施。不为人天。何以故。无常故。有边故
若施主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族家。得人天乐至无上果。能离一切烦恼结缚
若施主能自手施已。生上姓家。遇善知识。多饶财宝眷属成就。能用能施。一切众生喜乐见之。见已恭敬尊重赞叹
又大丈夫论云。若悭心多者。虽复泥土重于金玉。若悲心多者。虽施金玉轻于草木。若悭心多者。丧失财宝心大忧恼。若行施者令受者喜悦。自亦喜悦。设有美食。若不施与而食啖者。不以为美。设有恶食。得行布施然后食者。心中欢悦以为极美。若行施竟。有余自食。善丈夫者。心生喜乐如得涅槃。无信心者谁信是语。设有粗食。有饥者在前。尚不能施与。况余胜物而能与人。若人于大水边。尚不能以少水施与众生。况余好财。是人于世间粪土。易得于水。悭贪之人。闻乞粪土犹怀吝惜。况复财物
如有二人。一则大富。一则贫穷。有乞者来。如是二人俱怀苦恼。有财物者惧其求索。无财物者。我当云何得少财物与之。如是二人。忧苦虽同果报各异。贫悲念者。生天人中受无量乐。富悭贪者。生饿鬼中受无量苦。若菩萨但有悲愍心已为具足。况与少物。菩萨悲心念施无有财物。见人乞时不忍言无。悲苦堕泪。设闻他苦尚不能堪忍。况复眼见他苦恼而不救济者。无有是处。有悲心者。见贫苦众生无财可与。悲苦叹息无可为喻。救众生者。见众生受苦悲泣堕泪。以堕泪故知其心受。菩萨泪有三时。一见修功德人。以爱敬故为之堕泪。二见苦恼众生。无功德者。以悲愍故为之堕泪。三修大施时悲喜踊跃堕泪。计菩萨堕泪已来。多四大海水。世间众生。舍于亲属悲泣堕泪。不及菩萨。见贫苦众生无财施时。悲泣堕泪。菩萨闻乞者声为之堕泪。乞者见菩萨雨泪。虽不言与。当知必得。菩萨见乞者来时极生悲苦。乞者得财物时。心生欢喜得灭悲苦。菩萨闻乞言时。悲泣堕泪不能自止。乞者言足。尔时菩萨。修行施已众生满足。便入山林修行禅定。灭除三毒。财物倍多无乞可施。我今出家断诸结使
持戒篇第二(此别二缘)
述意缘第一
窃闻。戒是人师。道俗咸奉。心为业主。凡圣俱制。良由三宝所资。四生同润。故经曰。正法住正法灭。意在兹乎。是以持戒为德。显自大经。性善可崇。明乎大论。或复方之日月。譬若宝珠。义等涂香。事同惜水。越度大海。号曰牢船。生长善牙。又称平地。是以菩萨禀受。微尘不缺。罗汉护持。纤芥无犯。宁当抱渴而死。不饮水虫。乃可被系而终。无伤草叶。书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代。言行忠信。战战兢兢。岂可放纵心马。不加辔勒。驰骋情猴。都无制锁。浮囊既毁。前路何期。德瓶已破。胜缘长绝。或复要聚恶人。朋结凶党。更相扇动。备造愆瑕。无惭无愧。不羞不耻。日更增甚。转复沉浮。似若葶苈艾蒿。枝叶皆苦。诃梨果树。遍体尤甘。从明入闇。无复出期。劫数既遥。痛伤难忍。于是镬汤奔沸。猛气冲天。炉炭赫曦。爆声裂地。镕铜灌口。则腹烂肝销。铜柱逼身。则骨肉俱尽。宛转呜呼。何可言念。如斯等苦。寔由毁戒也
劝持缘第二
如大庄严论云。若能至心持戒。乃至殁命得现果报。我昔闻。难提跋提城有优婆塞。兄弟二人并持五戒。其弟尔时。卒患胁痛气将欲绝。时医语之。食新杀狗肉并使服酒。所患必除。病者向言。其狗肉者。为可于市买索食之。饮酒之事愿舍身命终。不犯戒而服于酒。其弟极困急。兄赍酒语弟。舍戒服酒以疗其疾。弟白兄言。我虽病急。愿舍我身命不犯戒而饮此酒。即说偈言
怪哉临命终 破我戒璎珞
以戒庄严身 不用殡葬具
人身既难得 遭值戒复难
愿舍百千命 不毁破禁戒
无量百千劫 时乃值遇戒
阎浮世间中 人身极难得
虽复得人身 值正法倍难
时复值法宝 愚者不知取
善能分别者 此事亦复难
戒宝入我手 云何复欲夺
乃是怨憎者 非我之所亲
兄闻是已。答其弟言。我以亲故不为沮坏。弟白兄言。非为亲爱乃是殁败。即说偈言
我欲向胜处 毁戒令堕坠
舍戒乃如是 云何名亲爱
我勤习戒根 乃欲见劫夺
所持五戒中 酒戒最为重
今欲强毁我 不时名为亲
兄问弟言。云何以酒为戒根本耶。弟即说偈。以答兄言
若于禁戒中 不尽心护持
便为违大悲 草头有酒滴
尚不敢尝触 以是故我知
酒是恶道因 在家修多罗
说酒之恶报 唯佛能分别
谁有能测量 佛说身口意
三业之恶行 唯酒为根本
复堕恶行中 往者优婆塞
以酒因缘故 遂毁余四戒
是名恶行数 酒为放逸报
不饮闭恶道 能获信乐心
去悭能舍财 首罗闻佛说
能获无量益 我都无异意
而欲毁犯者 略说而言之
宁舍百千命 不毁犯佛教
宁使身干枯 终不饮此酒
假使毁犯戒 寿命百千年
不如护禁戒 即时身命灭
决定能使差 我犹故不饮
况今不定知 为差为不差
作是决定心 心生大欢喜
即获见真谛 所患得消除
又大庄严论云。我昔曾闻。有诸比丘。与诸估客入海采宝。既至海中船舫破坏。尔时有一年少比丘。捉得一枚板。上座比丘。不得板故将没水中。于时上座恐怖惶惧。恐为水漂。语年少言。汝宁不忆佛所制戒。当敬上座。汝所得板应以与我。尔时年少即便思惟。如来世尊实有斯语。诸有利乐应先与上座。复作是念。我若以板用与上座。必没水中洄澓波浪。大海之难极为深广。我于今者命将不全。又我年少。初始出家未得道果。以此为忧。我今舍身用济上座。正是其时。作是念已。便说偈言
我为自全济 为随佛语胜
无量功德聚 名称遍十方
躯命极鄙贱 云何违圣教
我今受佛戒 至死必坚持
为顺佛语故 奉板遗身命
若不为难事 终不获难果
若舍佛所教 失于天人利
及以大涅槃 无上第一乐
既说偈已。即输板与上座。既舍板已。于时海神感其精诚。即接年少比丘罝于岸上。海神合掌白比丘言。我今归依坚持戒者。汝今遭是危难之事。能持佛戒。海神说偈报曰
汝真是比丘 实是苦行者
号尔为沙门 汝实称斯名
我今当云何 而不加拥护
见谛能持戒 斯事不为难
凡夫不毁禁 此乃名希有
比丘处安隐 清净自谨慎
舍已所爱令 护持佛禁戒
难为而能为 此最为希有
又大庄严论云。我昔曾闻。有一比丘次第乞食。至穿珠家立于门外。时彼珠师。为于国王穿摩尼珠。比丘衣赤。往映彼珠。其色红赤。彼穿珠师。即入其舍为比丘取食。时有一鹅。见珠赤色其状似肉。即便吞之。珠师持食以施比丘。寻即觅珠不知所在。此珠价贵。珠师贫急。语比丘言。得我珠耶。比丘恐杀鹅取珠。当设何计得免斯患。即说偈言
我今护他命 身分受苦恼
更无余方便 唯以命代彼
若言他持去 此言复不可
设自得无过 不应作妄语
我今舍身命 为此鹅命故
故缘我护戒 因用成解脱
尔时珠师。虽闻斯偈。语比丘言。若不见还汝徒受苦。终不相置。比丘即向四望无可恃怙。如鹿入围。莫知所趣。比丘无救亦复如是。尔时比丘。即自敛身端正衣服。彼人语比丘言。汝今与我斗耶。比丘答言。不共汝斗。我自共诸使斗。又说偈言
我舍身命时 堕地如干薪
当使人称美 为鹅能舍身
时珠师。即加打棒。以两手并头。并皆被缚。四向顾望莫知所告。而作是念。生死受苦皆应如是。又说偈言
舍此危脆身 以取解脱命
我着粪扫衣 乞食以为业
住止于树下 以何因缘故
乃当作偷贼 汝宜善观察
尔时珠师。语比丘言。何用多语。遂加系缚倍更挝打。以绳急绞。耳眼鼻口尽皆血出。时彼鹅者即来食血。珠师嗔忿打鹅即死。比丘问言。此鹅死活。珠师答言。鹅今死活何足故问。时彼比丘即向鹅所。见鹅既死涕泣不乐。即向鹅说偈言
我忍诸苦恼 望使此鹅活
今我命未绝 鹅在我前死
我望护汝命 受是极辛苦
何意汝先死 我果报不成
珠师问比丘言。鹅今于汝竟是何亲。愁恼乃尔。比丘答言。不满我愿。所以不乐。珠师问言。欲作何愿。比丘以偈答言
菩萨往昔时 舍身以贸鸽
我亦作是意 舍命欲代鹅
欲令此鹅命 久住常安乐
由汝杀鹅故 心愿不满足
尔时比丘。更具说已。珠师即开鹅腹而还得珠。既见珠已。便举声号哭。语比丘言。汝护鹅命不惜于身。使我造此非法之事。即说偈言
汝藏功德事 如似灰覆火
我以愚痴故 烧然数百身
汝于佛标相 极为甚相称
我以愚痴故 不能善观察
为痴火所烧 愿当暂留住
少听我忏悔 犹如脚跌者
按地还得起 南无清净行
南无坚持戒 遭是极苦难
能持禁戒者 为鹅身受苦
不犯于禁戒 此事实难有
又大庄严论云。有诸比丘旷野中行。为贼劫掠剥脱衣裳。时此群贼。惧诸比丘往告聚落。尽欲杀害。贼中一人先曾出家。语同伴言。今者何为尽欲杀害。比丘之法不得伤草。今者以草系诸比丘。彼畏伤故。终不能得四向驰告。贼即以草而系缚之。舍之而去。诸比丘等既被草缚。恐犯禁戒不得挽绝。身无衣服为日所炙。蚊虻蝇蚤之所唼娆。从旦被缚至于日夕。转到日没晦冥大暗。夜行禽兽交横驰走。甚可怖畏。有老比丘语诸年少。说偈诫言
若有智慧者 能坚持禁戒
求人天涅槃 称意而获得
伊罗钵龙王 以…
《诸经要集十一》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