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诸经要集》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经文2123卷54页码:P0001
唐 道世集

  《诸经要集》十六 ▪第2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小儿报曰。实是难陀。如是至三。大众闻此愕然而言。难陀长者乃受此形。时栴檀香。闻见此事。悲泣堕泪不能自止。礼佛求救。愿拔罪根。即请佛僧明日舍食。佛明日食竟为说妙法。时栴檀香得须陀洹果。佛告阿难。若人积财。不自衣食复不布施。愚中之愚。是故智者。应当行施求离生死。莫生悭吝受无边苦

  又十诵律云。佛在舍卫国时。有长老迦留陀夷。得阿罗汉道。持钵入城乞食。到一婆罗门舍。主人不在。妇闭门作煎饼。迦留陀夷比丘。即入禅定起神通。从外地没涌出中庭。乃以指弹。妇即回顾作是念言。此沙门从何处入。此必贪饼故来。我终不与。即语夷言。纵使眼脱我亦不与。而以神力即两眼脱出。复念。纵出眼如碗我亦不与。即变眼如碗。复念。纵若倒立我前。我亦不与。即于前倒立。复念。纵汝若死我亦不与。即入灭受想定。心想皆无所觉知。时婆罗门妇牵挽不动。即大惊怖念。是沙门常游波斯匿王宫。是末利夫人之师。若闻在我家死者。我等大衰。即语比丘言。汝若活者我求与一饼。迦留陀夷便出于定。妇即看饼。先煎饼好者意惜不与。更刮盆边得。一小面。煎之转胜。以先者与。适举一饼。余皆相着。迦留语言。姐与我几许。举四饼欲持与之。迦留语言。我不须是饼。可与只桓中僧。是妇先世已种善根。即自思惟。是比丘实不贪饼。但愍我故而来乞耳。即持饼筐诣只桓中施众僧竟。在迦留前坐。迦留陀夷观其因缘。为说妙法。即于坐上得法眼净。作优婆夷。返舍报夫。夫闻即诣迦留陀夷所。迦留陀夷为说妙法。得法眼净。作优婆塞。当尽财力供养阇梨。乃至身死犹命子供养。令后不断

  又百缘经云。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目连。在一树下。见一饿鬼身如燋柱。腹大如山咽如细针。发如锥刀缠刺其身。诸支节间皆悉火然。渴乏欲死。唇口干燋。欲趣河泉变为涸竭。假令天降甘雨。堕其身上皆变为火目连即问业缘。饿鬼答言。我渴乏不能答汝。儞自问佛。目连即诣佛所具述前事。向佛广说。宿造何业受是苦恼。尔时世尊告目连言。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有一沙门。涉路而行。极患热渴。时有女人。名曰恶见。井傍汲水。僧从乞水。女报之曰。使汝渴死我终不与。令我水减不可持去。于时沙门既不得水。服道而去。时彼女人。遂复悭贪。有来乞者终不施与。其后命终堕饿鬼中。以是业缘受如是苦。佛告目连。施知彼时女人不施水者。今此饿鬼是。佛说是恶见缘时。诸比丘等。舍悭贪业。得四沙门果者。或有发无上菩提心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又付法藏经云。时有僧伽耶舍罗汉。有大智慧言辞清辩。昔虽出家未证道迹。游行大海边见一宫殿。七宝庄严光明殊胜。僧伽耶舍。食时以到。即往彼宫。说偈乞食云

  饥为第一病  行为第一苦

  如是知法者  可得涅槃道 

  是时舍主即出奉迎。敷置茵蓐请入就坐。耶舍见其家内。有二饿鬼。裸形黑瘦饥虚羸乏。锁其身首各着一床。复有一钵满中香饭。以瓶盛水安置其侧。尔时舍主。即取此食奉施比丘。语言。大德。慎勿以食与此饿鬼。尔时比丘见其饥困。即以少饭而施与之。鬼得食已。即吐脓血。遍流在地。污其宫殿。尔时比丘怪而问之。此鬼何缘受斯罪报。舍主答曰。斯鬼前世。一是吾息。一是儿妇。我昔布施作诸功德。而彼夫妻恒怀恚惜。我数数教诲都不纳受。因立誓曰。如此罪业必获恶报。若受罪时我当看汝。由是因缘得斯苦恼。小复前行。至一住处。堂阁严饰种种奇妙。满中众僧经行禅思。日时以到。鸣椎集食。食将欲讫。尔时肴膳变成脓血。便以钵器共相打掷。头面破坏血污流身。而作是言。何为惜食今受此苦。耶舍前问其意答言。长老。我等先世迦叶佛时。同止一处。客比丘来。咸共嗔恚。藏惜饮食而不共分。以此缘故。今受此苦

  正报颂曰

  贪欣诈道德  刻削为伎业

  巧诳怀万端  求利心千匝

  受罪地狱中  习气犹行劫

  交刀割肉尽  白骨连相接 

  习报颂曰

  为兹贪恣故  恶道转沉沦

  罪毕生人道  余风尚袭身

  恒抱豺狼志  谁人喜见怜

  终身不悟此  可笑顽愚人 

  嗔恚缘第九

  夫四蛇躁动。三毒奔驰。六贼相侵。百忧总萃。或宿熏相嫌。伺求长短。素怀结忿。专加相害。了无仁义。顿失慈悲。杀法杀缘。教死赞死。或复潜行毒药密遣祝邪。遂使含毒俯藏鸩裂肝心。令其衔悲长夜抱痛幽泉。宛转何辞。烦怨谁诉。故经曰。长者宅中多生毒树。罗刹海上屡乞浮囊。亦如干薪万束片火能焚。暗室百年一灯便破。故知嗔心甚于猛火。行者应自防护。劫功德贼无过斯害。若起一念恚火。便烧众善功德。是以恶性之人人畜皆畏。不简善人语则成毒。好坏他心令他厌恶。人无爱者。众所畏弃如避狼虎。现被轻贱。死堕地狱。是故智者见此等过。以忍灭之不畏众苦也

  如正法念经云。若起嗔恚自烧其身。其心噤毒颜色变异。他人所弃皆悉惊避。众人不爱轻毁鄙贱。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以嗔恚故无恶不作。是故智者舍嗔如火。知嗔过故能自利益。为欲自利利益他人。应当行忍。譬如大火焚烧屋宅。有勇健者以水灭之。智慧之水能灭恚火。亦复如是。能忍之人。第一善心。能舍嗔恚。众人所爱。众人乐见。人所信受。颜色清净。其心寂静心不躁动。善净深心。离身口过。离心愁恼。离恶道畏。离于怨憎。离恶名称。离于忧恼。离怨家畏。离于恶人恶口骂詈。离于悔畏。难恶声畏。离无利畏。离于苦畏。离于慢畏。若人能离如是之畏。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名称普闻。得现在未来二世之乐。众人观之犹如父母。是忍辱人众人亲近。是故嗔怒。犹如毒蛇。亦如刀火。以忍灭之能令皆尽。能忍嗔恚。是名为忍。若有善女人。能修行善。应作是念。忍者如实应善护之。但诸众生。善恶现别。愚人凌骂过他为胜。智人下默以为第一。愚人因起小诤遂成大怨。若己得胜他怨转深。若自理屈反加忧苦。若能慎言不说人短。纵他骂我皆是往业。非为横报

  又六度集经云。昔者菩萨身为象王。其心弘远。照知有佛法僧。常三自归。每以普慈拯济众生。誓愿得佛当度一切。从五百象。时有两妻。象王于水中得一莲花。厥色甚妙。以惠适妻。适妻得华。欣怿曰。冰寒尤甚何缘有斯华乎。小妻贪嫉。而誓曰。会以重毒鸩杀汝矣。结气而殒。魂灵感化。为四姓女。颜华绝人。智意流通博识古今。仰观天文明时盛衰。王闻若兹。娉为夫人。至即陈化治国之政。义合忠臣。王悦而敬之。每言辄从。夫人曰。吾梦睹六牙之象。心欲其牙以为佩几。王不致之吾即死矣。王曰。无妖言。人闻见笑。尔时夫人心生忧结。王请议臣四人。自云己梦。曰古今有斯象乎。一臣对曰。无有之也。一臣曰。王不梦也。一臣曰。当闻有之所在弥远。一臣曰若能致之帝释。今详于兹矣。四臣即召四方射师问之。南方师曰。吾亡父常云有之。然远难致。臣上闻云。斯人知之。王即现之。夫人曰。汝直南行三千里入山。行二日许。即至象所。道边作坑。除汝须发着沙门服。于坑中射之。截取其牙将二寸来。象师如命。行之象处。先射象脚。着法衣服持钵。于坑中止住。象王见沙门。即低头言。和南道士。将以何事杀吾躯命。答曰。欲得汝牙。象曰。吾痛难忍。疾取牙去。无乱吾心令恶念生也。志念恶者。死入太山饿鬼畜生道中。夫怀忍行慈。恶来善往。菩萨之上行也。人即截牙。象曰。道士汝当却行。无令群象寻足迹也。象遣人去远。甚痛难忍。躄地大呼。奄然而死。即生天上。群象四来。咸曰。何人杀吾王者。行索不得。还守王尸。悲痛哀号。师以牙还。王睹象牙心即恸怖。夫人以牙着手中适欲视之。雷电霹雳椎之吐血。死入地狱。佛告诸沙门。尔时象王者我身是也。大妇者裘夷是。猎师者调达是。夫人者好首是。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又智度论释提问佛云

  何物杀安隐  何物杀无忧

  何物毒之根  吞灭一切善 

  佛答曰

  杀嗔则安隐  杀嗔则无忧

  嗔为毒之根  嗔灭一切善 

  又杂宝藏经偈言

  得胜增长怨  负则益忧苦

  不诤胜负者  其乐最第一 

  若行忍者。则五德。一无恨。二无诃。三众人所爱。四有好名闻。五生善道。此之五德名平和事。又长阿含经偈云

  愚骂而智默  则为住胜彼

  彼愚无知见  谓我怀恐怖

  我观第一义  忍默为最上

  恶中之恶者  于嗔复生嗔

  能于嗔不嗔  为战中最上

  夫人有二缘  为己亦为他

  众人有诤讼  不报者为胜

  夫人有二缘  为己亦为他

  见无诤讼者  不谓为愚騃

  若人有大力  能忍无力者

  此力为第一  于忍中最上

  愚自谓有力  此力非为力

  如法忍力者  此力不可阻 

  又修行道地经偈云

  其口言柔软  而心怀毒害

  视人甚欢喜  相随如可观

  口言而柔顺  其心内含毒

  如树华色鲜  其实苦若毒 

  又赤嘴乌喻经云。昔有乌名曰拘耆(梁言赤嘴乌)游在丛林树产孺。诸子在树上。时有拘耆。与一猕猴共为亲厚。时丛树间有一毒蛇。伺行不在。啖拘耆子无复遗余。拘耆失子。悲鸣啼呼不知所在。熟自思惟知蛇所啖。猕猴归见。问之何为。答曰。蛇啖我子了尽无余。猕猴曰。我当报之。时毒蛇行。猕猴前娆之。蛇怒缠猕猴。猕猴捉得头曳至石上。磨破而死弃掷而还。拘耆踊跃。畜生尚有相报。何况于人

  又杂譬喻经云。昔有一蛇。头尾自诤。头语尾曰。我应为大。尾语头曰。我应为大。头曰。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时在前。故可为大。汝无此术。云何为大。尾曰。我令汝去故得去耳。若我不去。以身绕木三匝三日不已。不得求食饥饿垂死。头语尾曰。汝可放我。听汝为大。尾闻其言。即时放之。复语尾曰。汝既为大。听汝前行。尾在前行。未经数步。堕大深坑而死。喻众生无智。强为人我。终堕三涂

  又僧祇律云。过去世时。有一群鸡。依榛林住有狸侵食。唯余一雌。乌来覆之共生一子。子作声时。乌说偈言

  此儿非…

《诸经要集十六》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