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诸经要集》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经文2123卷54页码:P0001
唐 道世集

  《诸经要集》十六 ▪第3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我有  野父聚落母

  共合生儿子  非乌复非鸡

  若欲学翁声  复是鸡所生

  若欲学母鸣  其父复是乌

  学乌似鸡鸣  学鸡作乌声

  乌鸡若兼学  是二俱不成 

  此喻道人虽持禁戒杂染不纯。相中似善口出恶言。欲唤是善口复出恶。欲唤非善相复出家

  又伐毒树经云。昔舍卫国有官园生一毒树。人游树下。皆悉头痛欲裂。或患腰疼。伐已还生。树中之妙众人见喜。不知谛者皆来遭死。有智语之。当尽其根。适欲掘根。复恐死定。进退思惟。出家学道亦复如是。佛说偈曰

  伐树不尽根  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  数数复生苦 

  心悟克责。即得初果

  又孛经说偈云

  恶从心生  反以自贼  如铁生垢

  消毁其形  树繁花果  还折其枝

  蚖蛇含毒  反害其躯 

  又善见论说偈云

  若人起嗔心  譬如车奔逸

  车工能制之  不足以为难

  人能制嗔心  此事最为难 

  又修行道地经偈云

  其有从嗔心  怨害向他人

  后生堕蛇蚖  或作残贼兽

  譬如竹树劈  芭蕉骡怀妊

  还害亦如是  故当发慈心 

  又百缘经云。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贤面。财宝无量不可称计。多诸谄曲。悭贪嫉妒终无施心。乃至飞鸟驱不近舍。有诸沙门及婆罗门。贫穷乞丐从其乞者。恶口骂之其后命终受毒蛇身。还守本财。有近之者。嗔目猛盛怒眼视之。能令使死。频婆娑罗王。闻已心怀惊怪。今此毒蛇见人则害。唯佛能调。作是念已。即将群臣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具白前事。唯愿世尊。降伏此蛇莫使害人。佛唱许可。于其后日着衣持钵。往诣蛇所。蛇见佛来嗔恚炽盛。欲螫如来。佛以慈力。于五指端放五色光明。照彼蛇身即得清凉。热毒消除心怀喜悦。举头四顾。是何福人能放此光。照我身体使得清凉。快不可言。尔时世尊。见蛇调伏。而告本缘。蛇闻佛语深自克责。盖障云除自忆宿命。作长者时。所作恶业。今得是报。方于佛前深生信敬。佛告之言。汝于前身不顺我语受此蛇形。今宜调顺受我教敕。蛇答佛言。随佛见授不敢违敕。佛告蛇言。汝若调顺入我钵中。佛语已竟寻入钵中。将诣林中。王及群臣。闻世尊调化毒蛇盛钵中来。合国人民皆往共看。蛇见众人深生惭愧。厌此蛇身。即便命终生忉利天。即自念言。我造何福得来生天。即自观察。见在世间受毒蛇身。由见佛故。生信敬心厌恶蛇身。得来生此受天快乐。今当还报佛世尊恩。赍持香华光明照曜。来诣佛所前礼佛足。供养讫已却坐一面。听佛说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即于佛前说偈赞佛

  巍巍大圣尊  功德悉满足

  能开诸盲冥  寻得于道果

  除去烦恼垢  超越生死海

  今蒙佛恩德  得闭三恶道 

  尔时天子赞叹佛已。绕佛三匝还诣天宫。时频婆娑罗王。闻佛说悭贪缘。时会诸人。有得四沙门果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欢喜奉行又百缘经云。佛在骄萨罗国。将诸比丘。欲诣勒那树下。至一泽中。有五百水牛甚大凶恶。复有五百放牛之人。遥见佛来将诸比丘从此道中行。高声叫唤。唯愿世尊。莫此道行。此牛群中有大恶牛。抵突伤人。难可得过。尔时佛告放牛羊人言。汝等今者莫大忧怖。彼水牛者设来抵我吾自知时。语言之顷恶牛卒来。翘尾低角。刨地唤吼。跳踯直前。尔时如来。于五指端。化五师子在佛左右。四面周匝有大火坑。时彼恶牛甚大惶怖。四向驰走无有去处。唯佛足前有少许地。宴然清凉。驰奔趣向。心意泰然无复怖畏。长跪伏首舐世尊足。复便仰头视佛如来。喜不自胜。尔时世尊。知彼恶牛心以调伏。即便为牛而说偈言

  盛心兴恶意  欲来伤害我

  归诚望得胜  返来舐我足 

  时彼水牛。闻佛世尊说此偈已。深生惭愧欻然悟解。盖障云除知在先身在人道中所作恶业。倍生惭愧不食水草。即便命终生忉利天。忽然长大如八岁儿。便自念言。我修何福生此天上。寻观察知。在世间时受水牛身。蒙佛化度得来生天。我今当还报佛之恩。作是念已。赍持香华来诣佛所。光明赫奕照佛世尊。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还于天宫。时诸五百放牛人。于其晨朝来诣佛所。为说妙法心开意解。各获道迹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时诸比丘见是事已。而白佛言。今此水牛及五百放牛人。宿造何业生水牛中。复修何福值佛世尊。佛告诸比丘。汝等欲知宿业所造诸恶业缘。今当为汝等说偈言

  宿造善恶业  五劫而不朽

  善业因缘故  今获如是报 

  于贤劫中波罗柰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于彼法中有一三藏比丘。将五百弟子游行他国。在大众中而共论议。有难问者不能通达。便生嗔恚反更恶骂。汝等今者。无所晓知。强难问我。状似水牛抵突人来。时诸弟子咸皆然可。各自散去。以是恶口业因缘故。五百世中生水牛中。及放牛人共相随逐。乃至今者故未得脱。佛告诸比丘。欲知彼三藏比丘者。今此群中恶水牛是。彼时弟子者。今五百放牛人是。佛说是水牛因缘时。各各自护身口意业。厌恶生死。得四沙门果。有发无上菩提心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正报颂曰

  愚人嗔恚重  地狱被烧然

  豺狼诤围绕  蚖毒竞来前

  [齒*(崖-山)]齰怒目食  背胁纵横穿

  自作还自受  恚火竞相煎 

  习报颂曰

  怒心多毒害  沉没苦恶道

  出彼得人身  余报他还恼

  见者求其过  增嫌如毒草

  此既无宜利  愚嗔何所宝 

  邪见缘第十

  夫创入佛法。要须信心为首。譬如有人至于宝山。若无信手空无所获。故经说。愚痴之人不识因果。妄起邪见谤无三宝四谛。无祸无福乃至无善无恶。亦无善恶业报。亦无今代后代众生受生。如是之人。破善恶法。名断善根。决定当堕阿鼻地狱也

  如大品经云。若人不信。谤大乘般若经。直堕阿鼻地狱。无量百千万亿岁中。受极苦痛。从一地狱至一地狱。若此劫尽。生于他方大地狱中。他方劫尽。复生此方大地狱中。如是展转。遍十方界。他方劫尽。还生此间大地狱中。地狱罪毕生畜生中。亦遍十方界。畜生罪毕来生人中无佛法处。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常痴狂騃无所别知。虽非愚畜纵是聪人。妄生异执者。亦名邪见。故成实论云。痴有差别。所以者何。非一切痴尽是不善。若痴增上转成邪见。则名不善业道。是故从痴增长邪见。则成重罪。必堕阿鼻地狱。直就邪见自有轻重。轻者可转。重不可转。故菩萨地经云。邪见有二种。一者可转。二者不可转。诽谤因果言无圣人。名不可转。非因见因。非果见果。是名可转。是故恶业名为邪见。善业者。名为正见。不谤四谛。迷圣道者。不知理道从自心生。唯常苦身以求解脱。如犬逐块不知寻本。故大庄严论云。譬如师子人打射时。而彼师子寻逐人来。譬如痴犬有人打掷。便逐瓦石不知寻本。言师子者。喻智慧人解求其本而灭烦恼。言痴犬者。即是外道。五热炙身。不识心本(四面安火上有日炙身处其中以求道)但诸凡愚多迷真道。不知观身心无我。但学苦行以为道者。即同外道妄行邪法。谬执乖真唯成恶法。故智度论云。邪见罪重故虽持戒等。身口业好皆随邪见。恶心不善。如佛自说譬喻。如种苦种。虽复四大所成皆作苦味。邪见之人。此亦如是。虽持戒精进皆成恶法。不如不执少行惠施。无执易化。有执难度。非直自坏亦损他人。故成实论云。宁止不行。勿行邪道。身坏命终堕于恶趣

  又正法念经。阎罗王说偈。责疏罪人云

  汝邪见愚痴  痴罥所缚人

  今堕此地狱  在于大苦海

  恶见烧福尽  人中最凡鄙

  汝畏地狱缚  此是汝舍宅

  若属邪见者  彼人非黠慧

  一切地狱行  怨家心所诳

  心是第一怨  此怨最为恶

  此怨能缚人  送引阎罗处 

  尔时世尊而说偈云

  痴心弥泥鱼  住于爱舍宅

  作业时喜笑  受苦时号哭 

  又修行道地经偈云

  其口有愚痴  人心怀闇冥

  都不能念恶  亦无念善心

  [夢-夕+登]瞢常昏昏  万事不能为

  如暴中炊煮  无所能成熟

  多习愚痴者  诸根不完具

  生于牛羊中  然后堕地狱 

  月光童子经。亦名佛说申日经。云时有长者。名曰申日。取外道六师计。欲请佛僧。令长者中门外凿作五丈六尺深坑。以炭火过半。细铁为椽土薄覆上。设众饮食以毒着中。火坑不禁毒饭足害。以此图之何忧不死。如教作之外道皆喜。于是申日便诣佛所。殷勤请佛及诸圣众。是时世尊。愍其狂愚欲济脱之。默然受请。申日内喜果如其计。须弥之毒火。劫烧千刹土。刀剑锋刃中。不能动佛一毛之力。今以火坑毒饭。欲毁于佛。譬如蚊虻欲坠太山。蝇蠓之翅欲障日月。徒自毁坏。不如早悔。尔时长者罪盖所覆。心不开解。世尊心念。今受长者申日之请。不与常同。广现威神。震动十方。百千圣众。兼诸龙神。空飞地行。不可算计。一时到家为作利益。佛以神德。即变火坑。成七宝池八味具足。饮饭天甘食者充悦。六师惶怖各以逃窜。长者归伏稽首于地呜呼佛足。长跪自陈。今知觉悟从佛得度。诸来会者皆乐法音。得福获度。不可称计

  又观佛三昧经云。尔时世尊告父王言。舍卫城中须达长者。有一老母。名毗低罗。谨勤家业。长者敕使手执库籥。出内取与一切委之。须达请佛及僧。供给所须。时病比丘多所求索。老母悭贪。嗔嫌佛法及与众僧。而作是言。我长者愚痴迷惑。受沙门术。是诸乞士。多求无厌。何道之有。作是语已复发恶愿。何时当得不闻佛名不闻僧名。如是恶声。展转遍舍卫城。末利夫人。闻此语已。而作是言。须达长者。如好莲华人所乐见。云何复有毒蛇护之。唤须达妇而语之言。汝家老婢。恶口诽谤何不摈出。时须达妇。跪白夫人央掘魔等弊恶之人。佛尚能伏何况老婢。末利闻之。欢喜语言。我明请佛。汝遣婢来到明食时。长者遣婢。持满瓶金助王供养。末利见来而作是言。此邪见人。佛若化度我必获利。佛于尔时从正门入。难陀侍左。阿难侍右。罗睺罗佛后。老婢见佛…

《诸经要集十六》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