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宝积经》

「宝积部·涅槃部」经文310卷11页码:P0001
唐 菩提流志译并合

  《大宝积经》三十五 ▪第2页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不恭敬垢染污。长者。我见众生以如是等十染污法之所染污。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于无染无上法故。以净信心舍释氏家趣无上道。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世多分众生  十染所逼迫

  乐有为烦恼  曾不生厌离

  悭垢所染污  一切愚凡夫

  犯戒非寂静  不习三摩地

  嗔垢背忍辱  懈怠退正勤

  其心不专住  恶慧愚钝者

  于父母师长  不遵奉言教

  疑见网众生  不求照世觉

  诽谤于甚深  佛所说妙法

  被服无明蕴  圣蕴怀轻贱

  观是染污已  谁乐处有为

  当勤证寂灭  无为无染污

  复次长者。我观世间一切众生。为十种缠缚之所缠缚。何谓为十。一者由悭嫉网之所缠缚。二者由无明膜之所覆翳。三者烦恼迷醉堕愚痴坎。四者爱欲驶流之所漂没。五者末摩死节邪箭所中。六者忿恨密烟之所熏[火*孛]。七者贪欲盛火之所烧然。八者过失毒药之所闷乱。九者诸盖毒刺之所遮碍。十者常处生死流转饥馑旷野正勤疲怠。长者。我观众生为如是等十种缠缚所缠缚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证无缠无缚法故。以净信心舍释氏家趣无上道。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老吞少盛年  老坏净妙色

  老损念定慧  终为死所吞

  病能摧势力  劫夺勇猛心

  坏诸根聚落  羸劣无依怙

  死如罗刹女  猛健甚可畏

  常随逐世间  饮竭众生命

  我已厌世间  老病死逼迫

  为求无老死  清安法出家

  世为三火烧  我观无救者

  雨甘露法雨  灭除三毒焰

  观诸失道者  生盲痴瞽等

  为与世间眼  示导故出家

  众生疑乳养  蕴盖所蔽障

  为彼除悔恼  说法故出家

  愚夫互违反  伺隙兴加害

  为和怨憎故  利世故出家

  于父母师长  力慢无恭敬

  为摧憍慢幢  是故我出家

  观贪障世间  由财相损害

  为得七圣财  断诸法贫者

  或致相刑残  利已终非益

  我观定舍身  求离三有狱

  三有昔未知  真实利益事

  为开真实益  是故我出家

  观趣地狱者  恶业因炽然

  受无边重苦  为脱故出家

  观诸畜生趣  互相加杀害

  无依为作依  悲心故出家

  观焰魔鬼趣  饥渴大苦逼

  为证妙菩提  施不死甘露

  人道追求苦  诸天舍命苦

  观苦遍三有  为济故出家

  我观耽欲者  远离诸惭愧

  凌逼于尊亲  荒淫甚猪狗

  又观诸愚夫  女媚所吞食

  放逸造非义  为舍故出家

  观劫浊众生  恶法娆魔使

  我为摧伏故  趣成无上觉

  在家众过本  出家趣菩提

  故舍大地等  为穷生死际

  尔时五百长者。闻佛所说得未曾有。方知如来是真觉者。即于佛前。异口同声。而说颂曰

  我等怖畏老死逼  愿宣妙法尽其际

  世尊诸有趣清净  离有性净超诸有

  愿拔诸有令不有  及在禁闭有家者

  世雄离染最解脱  远离尘垢心清净

  调御法中大调御  愿开微妙甘露门

  备上妙色胜丈夫  天人世间无等者

  世无等等最胜尊  愿说妙法济群生

  三垢永灭吐诸过  慧眼清净翳障消

  净尘离闇开痴网  愿无等尊宣妙法

  众生苦聚无依怙  溺大有池无救者

  愿起慈悲广济心  速拔高升安隐岸

  有河憍慢痴回澓  斗讼病苦波涛盛

  众生漂没无依救  愿发慈心济有流

  朗日千亿曜金山  佛身光盛踰于彼

  愿以胜妙梵音声  宣布端严最上法

  诸法自性本清净  体相洞彻等明珠

  无有作者无受者  不从他闻遍照觉

  自然具足力无畏  行妙净行称无边

  无边智解如游空  愿大法王宣妙法

  尔时世尊。作如是念。是五百长者善根已熟堪任法化。我今当为如应说法。令诸长者即于此处。除舍俗相以信出家。断诸烦恼得漏尽慧。作是念已。即升虚空结跏趺坐。诸长者等既睹神变。叹未曾有。于如来所倍生敬重信仰之心

  尔时世尊。告诸长者。汝等善听。世有十种逼迫苦事。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苦。怨苦。苦受。忧受。痛恼生死。如是十种逼迫苦事。逼迫众生。汝等今者欲解脱不。复次诸长者。世有十恼害事。所谓曾于我身作不饶益。今于我身作不饶益。当于我身作不饶益。于我曾爱作不饶益。于我今爱作不饶益。于我当爱作不饶益。我曾不爱而作饶益。我今不爱而作饶益。我当不爱而作饶益。又于一切不饶益过心生恼害。如是十种恼害之事。汝等今者欲解脱不。复次诸长者。世有十种异见恶见稠林。所谓我见。众生见。寿命见。数取见。断见。常见。无作用见。无因见。不平等见。邪见。如是十种恶见稠林。汝等今者欲解脱不。复次长者。世为十种大毒箭所中。所谓爱毒。无明毒。欲毒。贪毒。过失毒。愚痴毒。慢毒。见毒。有毒。无有毒。如是十种大毒之箭。汝等今者欲解脱不。复次诸长者。世有十种爱根本法。所谓缘爱故求。缘求故得。缘于得故便起我所。缘我所故起诸定执。缘诸定执故起欲贪。缘欲贪故起深耽着。缘深耽着便起悭吝。缘悭吝故起于聚敛。缘聚敛故便起守护。缘守护故执持刀仗。讥谤诤讼起别种语。种种诸苦恶不善法并因斯起。如是十种爱根本法。汝等今者欲解脱不。复次诸长者。世有十种邪性。所谓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勤。邪念。邪定。邪解脱。邪解脱智见。如是十种邪性。汝等今者欲解脱不。复次诸长者。世有十种不善业道。所谓害命。不与取。行邪淫。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贪恚邪见。如是十种不善业道。汝等今者欲解脱不。复次诸长者。世有十种染污垢法。所谓悭垢。恶戒垢。嗔垢。懈怠垢。散乱垢。恶慧垢。不遵尊教垢。疑垢。不信解垢。不恭敬垢。如是十种染污垢法。汝等今者欲解脱不。复次诸长者。世有十种生死流转大怖畏事。所谓缠缚悭嫉之网。覆翳无明之膜。堕坠愚痴深坑。漂没爱欲駃流。末摩邪箭所中。薰[火*孛]忿恨密烟。焚烧贪欲盛火。迷闷过失毒药。遮障诸盖毒刺。饥馑流转旷野。如是十种。生死流转大怖畏事。汝等今者欲解脱不。尔时五百长者一心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愿欲解脱所说十种逼迫苦事。所谓生老病死愁怨忧苦恼害生死。如是广说乃至流转饥馑旷野诸逼迫事。我等皆当愿得解脱

  尔时世尊告是五百诸长者曰。汝等善听。吾今当说正法之要。诸长者眼不求解脱。何以故。眼无作无用故。眼不能思不能了别。是故诸长者。眼非是我应如是持。如是耳鼻舌身意意不求解脱。何以故。意无作无用故。意不能思不能了别。是故诸长者。意亦非我应如是持。复次诸长者。色不求解脱。何以故。色无作无用故。色不能思不能了别。是故诸长者。色亦非我应如是持。如是声香味触法法不求解脱。何以故。法无作无用故。法不能思不能了别。是故诸长者。法亦非我应如是持。复次诸长者。色蕴不求解脱。何以故。色蕴无作无用故。色蕴不能思不能了别。是故诸长者。色蕴非我应如是持。如是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识蕴不求解脱。何以故。识蕴无作无用故。识蕴不能思不能了别。是故诸长者。识蕴非我应如是持。复次诸长者。地界不求解脱。何以故。地界无作无用故。地界不能思不能了别。是故诸长者。地界非我应如是持。如是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识界不求解脱。何以故。识界无作无用故。识界不能思不能了别。是故诸长者。识界非我应如是持。复次诸长者。诸法不实分别所起依于众缘。无能无力从众缘转。若有众缘假设诸法。若无众缘则无假法。诸长者。一切诸法唯假施设。此中都无生者老者死者尽者起者。唯有永断诸趣。清净寂灭可以归依。是故汝等应如是知。是故诸长者。一切诸法不实分别之所生起。依于众缘羸劣无力从众缘转。若有众缘假立诸法。若无众缘则无假法。诸长者。一切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无生者老者死者尽者起者。唯有永断诸趣。清净寂静可以归依。如是诸长者。若有不实分别。则有假立不正作意。若无不实分别。则无假立不正作意若有不正作意则有假立无明。若无不正作意则无假立无明。若有无明则有假立诸行。若无无明则无假立诸行。若有诸行则有假立于识。若无诸行则无假立于识。若有假识则有假立名色。若无有识则无假立名色。若有名色则有假立六处。若无名色则无假立六处。若有六处则有假立于触。若无六处则无假立于触。若有于触则有假立于受。若无于触则无假立于受。若有于受则有假立于爱。若无于受则无假立于爱。若有于爱则有假立于取。若无于爱则无假立于取。若有于取则有假立于有。若无于取则无假立于有。若有于有则有假立于生。若无于有则无假立于生。若有于生则有假立老死。若无有生则无假立老死。如是诸长者。云何为老。所谓情识惛耄。头白发落。皮缓面皱。寿命损减。诸根衰熟。诸行朽故。是名为老。云何为死。所谓丧灭转世。休废堕落。诸蕴散坏。委弃于地。舍众同分是名为死。若老若死合名老死。诸长者。生若是有。有假老死。生若是无。无假老死。云何为生。所谓是生等生趣起诸蕴出现。及得诸处会众同分。是名为生。诸长者。有若是有则有假生。有若是无则无假生。云何为有所谓欲有色有。及无色有。福及非福不动业等。是名为有。诸长者。取若是有则有假有。取若是无则无假有。云何为取。所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取。故名为取。诸长者。爱若是有则有假取。爱若是无则无假取。云何为爱。所谓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是名为爱。诸长者。受若是有则有假爱。受若是无则无假爱。云何为受。所谓眼触所生受。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所生受。是名为受诸长者。触若是有则有假受。触若是无则无假受。云何为触。所谓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名为触。诸长者。六处若有则有假触。六处若无则无假触。云何为六处。所谓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是为六处。诸长者。名色若有有假六处。名色若无无假六处。云何为名色。所谓受想思触作意。四大界及四大界之所造色是名名色。诸长者。识若是有有假名色。识若是无无假名色。云何为识。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名为识。诸长者。行若是有…

《大宝积经三十五》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