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宝积经》

「宝积部·涅槃部」经文310卷11页码:P0001
唐 菩提流志译并合

  《大宝积经》三十五 ▪第3页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则有假识。行若是无则无假识。云何为行。所谓色思声思香思味思所触思法思。是名为行。诸长者。无明若有则有假行。无明若无则无假行。云何为无明。所谓前际无知后际无知。前后际无知。内无知外无知。内外无知。苦无知集无知。灭无知道无知。缘无知缘起无知。于缘生法。若黑若白。有缘无缘。有光影无光影。有罪无罪。可亲近不可亲近。无知无见。无对观无达解。如是等相是名无明。诸长者。不正作意若有。则有假立无明。若无不正作意。则无假立无明。云何名为不正作意。所谓我于过去。是何等性。是何等处。是何等类。我往未来。是何等性。是何等处。是何等类。复于内身多起疑惑。云何名我。我为是谁。为有为无为虚为实。是何等性。是何等处。是何等类。我昔何处住于彼处。起如是等不正作意。从六见中随生一见。执有我见执无我见。或依我故而观我见。或不依我而观我见。又复虚妄起如是见。我即世间或当缘起。为常为恒不转不变。永正住止。如是诸见。是名不正作意。诸长者。不实分别。若有则有假立不正作意。不实分别若无。则无假立不正作意。云何名为不实分别。谓我。有情。命者。丈夫。数取。生者。意生。摩纳婆。作者。受者。是名不实。而诸无闻凡夫。妄起如是我分别。有情分别。命者分别。丈夫分别。数取分别。生者分别。意生分别。摩纳婆分别。作者分别。受者分别等分别故。是为不实分别。诸长者。如是不实分别。若有则有假立不正作意。不实分别。若无则无假立不正作意。诸长者。不正作意若有。则有假立无明。不正作意若无。则无假立无明。无明若有则有假立诸行。无明若无则无假立诸行。如是乃至生若是有。则有假立老死。生若是无。则无假立老死。尔时佛告诸长者。汝今当知。一切诸法不实分别所起。依于众缘。羸劣无力。从众缘转。众缘若有则有假法。众缘若无则无假法。诸长者。一切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无生者老者死者尽者及以起者。唯有永断诸趣清净寂灭。可以归依。诸长者。于意云何。譬如大池所生诸鱼水族之属。依何力住。长者白言。世尊。此诸鱼等依水力住。佛言。如是如是。诸长者。此水颇有思念为有力不。长者白言。世尊。此水无力无能。何所思念。佛言。如是如是。诸长者。不实分别所起诸法亦复如是。但假施设无力无能。从众缘转。众缘若有则有假法。众缘若无则无假法。诸长者。一切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无生者老者死者尽者起者。唯有永断诸趣清净寂灭。可以归依。是故诸长者。汝等应正观察如是众缘。非安隐处难可保持。深生怖惧逃走远避。复应观察此是何法。因怖何法而来至此。汝等如是正观察时。无法可得无怖无舍。何以故。一切诸法皆不可得。一切种求不可得故。诸法无我离尘垢故。诸法无众生远离我故。诸法无命出过生老病死愁忧苦恼逼迫等故。诸法无数取三世断故。诸法无字一切言音不可说故。诸法无著无所缘故。诸法寂静寂灭相故。诸法普遍虚空性故。诸法性空无定属故。诸法无动无所依故。诸法依实际住。善住无动相应故。诸法不可开阐。离相波浪故。诸法不可显示。无相无形。无有光影。离诸行故。诸法非我所有。离我所故。诸法不可分别。离心意识故。诸法无有爱藏。超过眼耳鼻舌身意道故。诸法不可举移。离生住坏故。诸法无作无用。离心意识故。诸法属缘性羸劣故。诸长者。我说是眼四大所造。无常无住。无恒不坚之法。羸弱速朽难可保信。众苦所集多病多害。汝诸长者。眼为如是不应依止。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不应依止。当如是观。复次诸长者。眼如聚沫不可撮摩眼如浮泡不得久住。眼如阳焰业惑爱生。眼如芭蕉性不坚固。眼如幻术从颠倒起。是眼如梦唯虚妄见。是眼如响系属众缘。眼如光影业光影现。眼如浮云聚乱散相。眼如流电刹那便灭。是眼无主犹如地。是眼无我犹如水。眼非有情犹如火。眼非寿命犹如风。眼非数取犹如空。眼为不实依藏诸大。是眼为空离我我所。是眼无知如草木土石。是眼无作机关风转。是眼虚假朽秽所聚。是眼浮伪摧散破坏灭尽之法。眼如丘井常为老逼。眼无住际终归磨灭。诸长者。眼为多过应如是观。乃至于意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复次诸长者。一切诸法唯有妄欲。异生愚夫不知妄欲故。妄谓是眼。妄谓是耳。乃至妄谓是意。诸长者。但有妄欲。异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谓此是色。谓此是声。香味触法亦复如是。诸长者。但有妄欲异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谓此色蕴。谓此受蕴。想行识蕴亦复如是。诸长者。但有妄欲。异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谓此地界。谓此水界。火风空识亦复如是。诸长者。一切诸法唯有妄欲。异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谓此有为。谓此无为。乃至一切诸法亦复如是。诸长者。汝等今者应舍妄欲趣于无欲。于诸妻子家宅财物。深知虚妄不应执着。不执着故。以净信心舍离家法。趣于非家当得无欲。诸长者。何等名为出家无欲。谓住尸罗别解脱戒。具足摄持威仪行处。见于小犯生大怖畏。受学律仪成就戒蕴。诸长者。汝等若能奉持戒已。于是六根六境五蕴六界。深知虚假皆不执着。以不着故是名出家无欲之法。诸长者。若不着眼乃至识界。以不着故则不保护。何者不保护。眼不保护。耳鼻舌身意不保护。色不保护。声香味触法不保护。色蕴不保护。受想行识蕴不保护。地界不保护。水火风空识界不保护。以不保护则无烦恼。若无烦恼则名为轻。云何为轻。谓无所见。若无所见则不依物起嗔害心。由无嗔害则不自害。不思害他。不思俱害。以无害故。则于无余大涅槃界而便入证。诸长者。汝等应知。谁于寂灭而便入证。诸长者。眼不入寂灭。耳鼻舌身意不入寂灭。然因于眼起诸妄执。或计为我。或计我所。若远离者即是寂灭。远离何等而为寂灭。若远离贪即是寂灭。若远离嗔即是寂灭。若远离痴即是寂灭。若离无智即是寂灭。复次诸长者。过去无智不可远离。未来无智不可远离。现在无智不可远离。然要因于远离无智而正智起。诸长者。何等为智。所谓尽智。何等尽智。过去非尽智。未来非尽智。现在非尽智。然诸长者。因离无智而此智生。此智不远离智。因离眼无智而此智生。又诸长者。眼非我所。若非我所则不取着。若不取着即是最上。若是最上即是解脱。何处解脱。于我执所而得解脱。有情执所。寿命执所。数取执所断常执所。一切执所。乃至分别执所而得解脱。行者若能于执解脱。则不分别。若不分别。则非分别非不分别。何等不分别。所谓不分别我及以我所。行者尔时于一切法离散不积。舍而不取。舍故寂灭。解脱除遣。最胜解脱离诸系缚。于何等处名为除遣。一切苦处而得除遣。汝诸长者。若求出离。勿于一法而生取着。何以故。若有取着则有怖畏。若无取着则无怖畏

  复次诸长者。眼非寂灭。耳鼻舌身意亦非寂灭。色非寂灭。乃至识界亦非寂灭。然诸长者。因于识界起不实执。或计为我及以我所。若离于此即是寂灭。远离何等而得寂灭。谓远离贪而得寂灭。离嗔离痴及以无智而得寂灭。复次诸长者。过去无智不可远离。未来无智不可远离。现在无智不可远离。然离无智而得智生。诸长者。何等为智。所谓尽智。何等尽智。过去非尽智。未来非尽智。现在非尽智。然诸长者。因离无智而智得生。此智不远离智。因离识无智故而智得生。而此识界非是我所。若非我所则不取着。若不取着即是最上。若是最上是即解脱。何处解脱。于我执所而得解脱。有情寿命乃至于一切分别执所。而得解脱。行者若能于执解脱则不分别。若不分别。则非分别非不分别。何等不分别。谓不分别我及我所。行者尔时离散不积。舍而不取。舍故寂灭。解脱除遣。最胜解脱。离诸系缚。于何除遣。一切苦处而得除遣。汝诸长者。若求出离。勿于一法而生取着。何以故。若有取着则有怖畏。若无著者则无怖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取着生怖畏  由斯趣恶道

  观此有怖处  智者不应取

  汝修诸圣道  应当善观察

  如是观便得  异此则不可

  一切处皆空  虚动非坚实

  爱诳惑世间  勿于此生乱

  我已知空法  了诸法不坚

  湛然获安泰  证无动妙乐

  若如是了知  诸法唯空者

  彼解脱众苦  及灭于诤论

  欲摄受一切  生诸灾横者

  摄受故取着  着故生诸有

  从有生于生  由生远寂灭

  生者老病死  如是大苦逼

  无欲故无取  无取故无有

  无有故无生  老病死亦尔

  聚集资生具  一时皆弃舍

  并舍爱妻子  趣苾刍威仪

  勿贪亲与财  咄哉念知足

  勿如旃茶罗  下贱心来往

  勿自恃持戒  轻毁犯戒者

  恃戒凌于人  是名真破戒

  譬如鹿被弶  若缚若致死

  处魔罥慢者  缚害亦如是

  慢能坏善心  又损自他善

  故勿轻毁戒  况持戒梵行

  当学大仙子  常住空闲处

  勿顾于身命  趣寂静解脱

  应离无义本  顺世尼干论

  爱敬演甚深  空相应妙法

  内外十二处  我说心为本

  彼复因业生  业由思久住

  眼色俱为缘  而生起于识

  缘阙则不生  譬无薪之火

  如是生诸法  和合互相生

  无作无受者  现作用如幻

  一切内外法  我已知空幻

  愚夫颠倒执  分别我我所

  眼中无有情  外诸处亦尔

  非我作寿者  诸法类应知

  眼不思解脱  耳鼻舌亦然

  身意等无作  诸法观如是

  譬如巨海中  鼓涛成沫聚

  明眼者察知  审其非坚实

  如是五蕴体  达者知非固

  当解脱生老  愁忧灾横等

  我法中出家  知诸法如幻

  不虚彼信施  即名供诸佛

  尔时五百长者。闻是法已。即于此处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如无黑净衣置染器中速受染色。如是诸长者法眼清净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复为长者宣说妙法。示教赞善。诸长者。我说此眼自性是苦而复炽然。何等炽然。所谓贪火嗔火痴火之所炽然。生老病死。愁叹忧苦。不安等法之所炽然。如是诸长者。我说此耳鼻舌身意自性是苦而复炽然。何等炽然。所谓贪火嗔火痴火。生老病死愁叹忧苦。不安等法之所炽然。诸长者。我说此色自性是苦而复炽然。何等炽然。所谓贪火嗔火痴火之所炽然。乃至声香味触法亦复如是。诸长者。我说色蕴自性是苦而复炽然。何等炽然。所谓贪火嗔火痴火之所炽然。乃至受想行识蕴亦复如是。诸长者。我说地界自性是苦而复炽然。何等炽然。所谓贪火嗔火痴火之所炽然。如是乃至水火风空识界。自性是苦而复炽然。何等炽然。所谓贪火嗔火痴火。生老病死愁叹忧苦。不安等法之所炽然。是故诸长者。我今不执眼耳鼻舌身意。汝等亦应如是随学。我今不执色声香味触法。乃至不执色等诸蕴地等诸界此世他世。汝等亦应如是随学。诸长者。汝等若于眼耳鼻舌身意。不执著者则不依眼住。不依耳鼻舌身意住。汝等不依色声香味触法时。汝等则不依于一切法住。汝等不依色蕴。乃至不依识蕴住者。则不依色蕴乃至识蕴住。汝等不依地水火风空识界时。则不依地界乃至识界住。汝等不依此世他世。及以一切世间住者。如是汝等不取一切法时。则不依于一切法住。若能不依一切法住者。是则名为非当有非不当有。汝等若悟非当有非不当有者。我说汝等解脱生老病死诸苦。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生死所炽盛  烧然诸世间

  受苦无能救  丧失于圣道

  照世诸如来  时乃一兴现

  无刹那远离  当起坚精进

  修习于正行  慧观应察知

  如慧观当得  异此非所获

  若于此修习  应知一切空

  了达空法已  非心空菩提

  贪嗔及与痴  是三毒大火

  烧诸世愚者  长眠而不觉

  生老病及死  愁叹诸苦等

  知世逼迫已  勿依诸法住

  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欲于佛所出家。受具足戒修清净行。未审世尊垂愍听不。佛言。善来苾刍。即名出家具足戒已成苾刍法。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袈裟执受已  其发自然断

  一切皆持钵  即座成罗汉

  知得罗汉已  于苾刍众前

  及对诸天等  大师已问说

  昔于世依怙  广行诸布施

  随其所生处  常感多安乐

  彼今得见我  复生清净心

  由彼心清净  故为说妙法

  闻说得罗汉  永离于我见

  证空法现前  解脱诸生死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大宝积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85】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