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摩多罗禅经》

「经集部」经文618卷15页码:P0300
东晋 佛陀跋陀罗译

  《达摩多罗禅经》上 ▪第3页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  最上顶四禅  彼虽有舍根

  无有于彼身  净治毛孔道

  第四及眷属  彼中说二种

  报生与长养  唯无有依风

  出息与入息  是风名为依

  以身极厚密  无依说二种

  佛说出入息  四禅正受刺

  亦言咽喉处  明知有所说

  是彼方便故  亦以禅义摄

  出息与入息  彼处定无有

  修行观出息  上际第四禅

  已极风境界  于彼正忆念

  云何我是心  于缘究竟未

  或复更于上  少进重观察

  或即于彼住  不作余方便

  修行如是观  则能除疑惑

  修行极风际  是处善观察

  当知如是心  则名除疑观(观门竟)

  于上观察已  依风还止住

  观察所应已  复起余所修

  若彼观风心  于还善决定

  是说修行者  回转巧方便

  如人游聚落  所作讫已归

  修行如是观  喜乐遂增长

  已舍入息念  安处出息缘

  亦舍出息念  安处入息缘

  于数已究竟  息去亦随去

  如是一切种  亦名为回转

  观察所应相  相相而回转

  种种众事观  次第转亦然

  善于回转者  说此回转义

  当知是回转  修行智慧处

  从彼方便起  胜道现生前

  闻慧念已度  次第思慧生

  已舍欲界行  然后入修慧

  是悉名回转  世尊之所说

  从彼未至地  次第入初禅

  乃至第三禅  其转亦如是

  第四禅眷属  若彼有风者

  是亦应回转  入于根本地

  从彼起巧便  次第住起缘

  入出与优波  此六悉回转

  舍共方便地  共地现在前

  舍共方便地  不共现在前

  舍不共方便  不共现在前

  缘相方便地  展转究竟地

  是名上回转  明智所称说

  (圣人凡夫共有法。名为共地。从缘至缘名为转诸相。诸方便诸地次第转亦如是也)

  如我智方便  已说回转义

  无垢清净念  今当次第说

  如令彼修行  须臾抑止盖

  是则为清净  不净非所应

  若已成就数  能舍内贪着

  此义应当知  慧者观清净

  随顺已成就  能舍外贪着

  如是正思惟  智者念清净

  比丘心已住  不为乱所乱

  如是不动念  修行智清净

  若已于风际  观察离疑惑

  不复更求息  是则为清净

  念地悉已竟  所依诸过恶

  不为则清净  是说须臾顷

  阿那般那念  方便道所摄

  功德住升进  是义我已说

  方便升进第五竟

  修行胜道升进分第六

  功德住升进  及余方便摄

  修行一切地  共地不共地

  功德住升进  彼依胜道起

  种种相行义  今当说善听

  梯揥既已起(心住处名)  修行心爱乐

  如是爱乐心  巧便功德住

  慧者善方便  起意勤修行

  如其功德住  是则巧方便

  将入微妙境  勿随流注想

  慧者摄心住  如应善受持

  所住妙功德  澄净无垢浊

  具足无减少  清净安隐住

  淳一普鲜明  凝定而不动

  是缘由感有  时过复归无

  色相次第起  种种众相生

  修行正思惟  身心生喜乐

  于是功德住  具足摄止观

  既能起身乐  心亦正安隐

  自地亦他地  功德住升进

  是今当略说  修行广分别

  修行三摩提  巧便随顺念

  智者开慧眼  说名为功德

  心足处安立  说名功德住

  圣道修对治  说名功德进

  对治诸圣行  功德住升进

  随地过恶心  所起悉能除

  修行勤精进  功德利增广

  信戒闻舍慧  无贪恚痴根

  欲精进惭愧  除喜不放逸

  悦乐念定舍  正智余善法

  如是一切种  自地离诸垢

  其功德住立  即随地对治

  是由精进力  助善长养心

  何于彼地中  种数不摄受

  功德住升进  自地以广说

  自地善根力  他地功德生

  修行最胜义  此相今略说

  自地既增上  余胜净法生

  当知是功德  他地而升进

  无量行方便  一切诸度法

  种种对治相  他地功德起

  谓于初念处  三念兼已修

  暖来及顶忍  世间第一法

  见道思惟道  无学道亦修

  诸禅与神通  无量无色定

  正法道品分  究竟漏尽智

  背舍一切入  妙愿智清净

  身念善根力  乃起是诸法

  微妙功德相  一切随顺生

  若住系心处  是则自地相

  其相起在身  亦现亦复触

  有时说近果  有时说非近

  或复有与果  或空无所与

  所谓近果者  是相近边住

  若彼果不近  当知是相远

  若使现而触  是即与果相

  虽现而不触  空相无功德

  譬犹无果树  华繁而无实

  如人冷渴逼  远见有水火

  彼终不起触  但见相亦然

  空无功德故  于身无快乐

  喜悦极增长  息乐及寂止

  身心受斯乐  是说与果相

  功德及余法  自地与他地

  升进相回转  四种俱亦然

  一切升进相  殊妙种种印

  莲花众宝树  靡丽诸器服

  光炎极显昭  无量庄严具

  慧说为胜道  功德住升进

  所起诸妙相  我今当具说

  修行者谛听  于上曼荼逻

  淳一起众相  流光参然下

  清净如颇梨  其光充四体

  令身极柔软  又复从身出

  渐渐稍流下  随其善根力

  远近无定相  彼成曼荼逻

  势极还本处  根本种性中

  其相三阶起  功德住五相

  功德进五相  不坏功德二

  半坏功德二  尽坏功德一

  复还系心处  住本种性已

  流散遍十方(十相生)  功德十相上(十相各生十相)

  各复一相现  又于流散边

  生诸深妙相  于彼深妙际

  复生深妙相  上下轮诸相

  亦复如是现  于彼三阶处

  种种杂相生  自相各已灭

  唯彼总相住  诸杂既已无

  寂静行回转  此三曼荼逻

  境分犹不移  顺本功德住

  自体如前说  入息三摩提

  遍充满下方  出息三摩提

  遍充满上方  二俱满十方

  正受妙甚深  如是随意者

  是谓法自在  清净系心处

  无法而不求  既生有长养

  成就诸功德  如天曼陀树

  曼陀池生长  功德住升进

  种种众妙相  是义我已说

  修行善守持

  胜道升进第六竟

  修行方便道安般念决定分第七

  已说升进法  所摄诸功德

  修行决定分  是今次第说

  善于出息念  入息俱亦然

  出入谛思惟  分别具明了

  此则决定分  世尊之所说

  一切诸善根  各各尽自相

  最胜无上智  说名为决定

  彼诸修行者  安住决定分

  出息入息时  正观无常相

  息法次第生  展转更相因

  乃至众缘合  起时不暂停

  当知和合法  是性速朽灭

  法从因缘起  性羸故无常

  一切众缘力  是法乃得生

  虚妄无坚固  速起而速灭

  非常毒所毒  其性不久住

  修行如是观  此则决定念

  譬如运行天  息变疾于彼

  决定无常想  修行趣涅槃

  非出息未灭  而有入息生

  非入息未灭  而有出息生

  如是谛观察  修行决定分

  粗涩利刺生  种种苦逼相

  谓息出与入  一切时迫切

  于息能觉了  具足众苦相

  如是谛思惟  说名为决定

  自相无坚固  寂灭空无我

  因缘力所起  从缘起故灭

  舍利有我相  常住不变易

  如是颠倒行  一切悉远离

  唯作真实观  是名为决定

  非我无牢固  亦无有自在

  非彼出入息  曾有觉知相

  谛知无我故  是说为决定

  当知是智相  相似圣行名

  此则为方便  非彼真实行

  比丘安般念  杂想觉所乱

  既乱心不悦  应当从数起

  或从入息数  或从出思数

  思乱觉观想  由是究竟离

  慧者于入息  系心行数时

  一入数为一  不杂数出息

  专念不乱数  如是乃至十

  舍彼十出息  从此得决定

  此则说具足  成就根本数

  更有余数法  修行方便起

  若于根本数  不能起决定

  促息使易觉  方便令心生

  当舍二出息  然后数入一

  定意心不乱  第二数成就

  若于二方便  犹不起决定

  乃至越十出  然后数入一

  正念心不乱  次第至具足

  是说修行者  十种数成就

  如上十种法  是则数究竟

  于上更复舍  增数非修行

  修行如是数  是则数法成

  成已应当舍  复进余方便

  修行于数法  若复不成就

  应更如前说  还从初数起

  方便成数法  便得决定分

  数法已成就  慧者心随顺

  六种如前说  修行正方便

  修行于六种  疾生厌离想

  不乐着生死  勤忧断烦恼

  修行心远离  一切有为法

  当知是离欲  清净决定分

  或说长在前  或说短在前

  如其决定义  今当次第说

  谓出息始起  说言短在前

  是说非所应  势渐增进故

  息去渐久远  乃至未还间

  当知尽是长  谓短则不然

  出息渐增长  未到究竟处

  是中所观察  说名长中短

  一心勤方便  专念正思惟

  增长至究竟  说名长中长

  观已风回转  舍离余求想

  然后得决定  此则短中长

  入息极短时  还到所起处

  于是所观察  说名短中短

  如是正思惟  修行善明了

  已得决定分  复进余方便

  满身遍觉知  出入身行息

  修行如是觉  则为决定分

  譬如火炽然  光炎则长远

  薪尽火将灭  光炎还渐短

  若更增益薪  光炎普周遍

  势尽乃归灭  四种风亦然

  或说于长短  内外互立名

  或二俱长短  如是种种说

  如彼汲深井  瓶下转就远

  既摄令还上  讫至复之短

  譬如仰射空  矢发疾无阂

  其去渐高远  势极还自下

  修行正思惟  观察依风相

  初远然后近  长短义亦然

  犹如牵旋轮  屈伸互往来

  往远名为长  来近则为短

  息风迭出入  长短亦复然

  譬彼真谛观  先苦而后集

  观息亦如是  先长然后短

  若初禅息短  第二禅息长

  以违正受义  是说则不然

  于彼初禅中  息风势极远

  第二禅息短  正受渐差别

  满身遍觉知  则依第三禅

  最后身行息  以离毛孔故

  此说诸三昧  随顺功德相

  修行安住彼  不为觉想乱

  何故初禅中  唯说长无短

  不舍诸所依  由是故息长

  彼以觉想力  能令息去长

  第二舍诸依  势羸故息短

  甚深修多罗  佛说山顶泉

  涓流势不远  余处无来故

  如彼山顶喻  第二依亦然

  唯从其处起  是终不能远

  彼说健士夫  负重而上山

  竭力令气奔  息风急回转

  既到安隐处  其息乃调适

  是喻说彼息  …

《达摩多罗禅经上》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