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密严经》上 ▪第2页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兜率 天女业围绕
歌舞交欢娱 日夜常游集
或现如魔王 宝冠以严首
执世之所绳 与夺而招放
虽放一切众 现为明智者
常在密严中 寂然无动作
此大牟尼境 凡愚妄分别
如人患翳目 如鹿见阳焰
如世观于幻 梦中诸所取
天中天境界 佛子悉具真
由见殊胜故 如从于梦觉
那罗伊舍梵 珊那单妙喜
童子劫比罗 首迦等亦想
或乱彼境界 不见正瑜伽
当来苦行仙 过去及现在
习气覆心故 悉亦不能了
善哉金刚藏 普行诸地中
复以佛威神 而居密严土
此之金刚藏 示现入等持
正定者境界 由此相应故
或有妄分别 胜性与微尘
如工匠制物 种种相差别
生唯是法生 灭亦唯法灭
妄计一切物 细尘能造作
譬如灯显物 因能了于果
初无所得相 后坏亦复然
非于过去中 有体而可得
未来亦如是 离缘无有性
一一诸缘内 遍求无有体
亦见有无性 亦无无有见
分别微细我 有情瓶衣等
邪宗坏正道 三百有六十
往来生死中 无有涅槃法
大乘密严经入密严微妙身生品第二
尔时一切佛法如实见菩萨摩诃萨。无量威力世中自在宝璎珞庄严其身。从座而起右膝着地。白金刚藏而作是言。尊者善能通达三乘世间。心得无违现法乐住内证之智。为大定师于定自在能随顺说诸地之相。常在一切佛国土中。为诸上首演深妙法。是故我今劝请佛子。说诸圣者不随他行。现法乐住内证之境。今我及诸菩萨摩诃萨众得见斯法。安乐修行趣于佛地。获意成身及言说身。自在力通皆得具足。转所依止不住实际。犹如众色真多摩尼。现诸色像能于诸趣天王宫殿。及一切佛密严国中说密严行。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以偈答曰
善哉天人主 菩萨中殊胜
请说入密严 无我之法性
应觉分别境 心之所取相
若舍于分别 即见世分别
了于世所缘 即得三摩地
我今为开演 仁主应谛听
热时见阳焰 世间相亦然
能相所相因 而无妄分别
能觉生所觉 所觉依能现
离彼则无此 如光影相随
无心亦无境 能所量俱无
但依于一心 如是而分别
能知所知法 唯心量所有
所知心既无 能知不可得
心为法自性 有性所扰浊
八地得清净 九地获静虑
觉慧为十地 灌顶证如来
法身得无尽 是佛之境界
究竟如虚空 心识亦如是
无尽无所坏 众德已庄严
恒在不思议 诸佛密严土
譬如瓶破已 瓦体而显现
瓦破微尘显 析尘成极微
如是因有为 而成无漏法
如火烧薪尽 复于余处然
证如得转依 远离于分别
住于不动智 密严中显现
无生现众色 不住诸世间
能断一切见 归依此无我
相续流注断 无坏亦无生
能尽一切见 归依此无我
诸惑皆已灭 寂静不思议
能净一切见 归依此无我
世间种种法 本来无我性
非由击坏无 乃喻之所显
如火烧薪已 于中自息灭
观察于三有 无我智亦然
是名现法乐 内证之境界
依此入诸地 净除无始恶
舍离世所依 出世而安住
其心转清净 恒居密严土
尔时如实见菩萨摩诃萨及诸王等。向金刚藏咸作是言。我等今者皆欲归依。唯愿示我归依之处。于是金刚藏菩萨摩诃萨以偈答曰
佛体非有无 已焚烧蕴树
超胜魔王众 而住密严国
所觉净无垢 仁主可归依
远离于觉量 证于无所有
密严诸定者 仁主可归依
净胜密严刹 众圣所依处
观行者充满 应归于密严
当观于世间 如尽有高下
梦中见美色 石女急诞生
亦如乾闼城 火轮空中发
如种种幻形 人马花菓树
幻归所变化 一切悉非真
如奔电浮云 皆为而非实
如匠作瓶等 由分别所成
仁主应谛听 世间诸有情
习气常覆心 生种种戏论
末那与意识 并余识相续
五法及三性 二种之无我
恒共而相应 如风击暴水
转起诸识浪 浪生流不停
赖耶亦如是 无始诸习气
犹如彼暴水 为境风所动
而起诸识浪 恒无断绝时
八种流注心 虽无若干体
或随缘顿起 或时而渐生
取境亦复然 渐顿而差别
心转于舍宅 日月与星宿
树枝叶花菓 山林及军众
于如是等处 皆能渐顿生
多分能顿现 或渐起差别
若时于梦中 见昔所更境
及想念初生 乃至于老死
算数与众物 寻思于句义
观于异文彩 受诸好饮食
于如是境界 渐次能了知
或有时顿生 而能取之者
心性本清净 不可得思议
是如来妙藏 如金处于矿
意生从藏识 余六亦复然
识六种或多 差别于三界
赖耶与能熏 及余心法等
染净诸种子 虽同住无染
佛种性亦然 定非定常净
如海水常住 波潮而转移
赖耶亦复然 随诸地差别
修有下中上 舍染而明显
金刚藏复言 如实见菩萨
见闻觉悟者 自性如实慧
十方一切国 诸王众会中
汝已从我闻 随应广为说
若人闻法已 渐净阿赖耶
或作人中王 转轮四天下
或复为帝释 兜率苏焰等
乃至化乐宫 欲界自在主
或王色界处 或生无色天
无想有情中 静虑受安乐
证真而不住 犹如师子吼
于诸定自在 法喜以相应
一心求密严 不染着三界
至于密严已 渐次而开觉
转依获安乐 寂静常安住
无量诸佛子 围绕以庄严
为法自在王 众中之最上
非如外道说 坏灭为涅槃
坏应同有为 无有复生过
十业上中下 三乘以出生
最上生密严 地地转升进
得解脱智慧 如来微妙身
云何说涅槃 是灭坏之法
涅槃若灭坏 有情有终尽
有情若有终 是亦有初际
应有非生法 而始作有情
无有非有情 而生有情界
有情界既尽 佛无所知法
是则无能觉 亦无有涅槃
妄计解脱者 而说于解脱
如灯灭薪尽 亦如芭蕉种
彼证解脱性 是坏有成无
于解脱妙乐 远离不能说
遍处及静虑 无色无想定
逆顺而入出 力通皆自在
于彼不退还 亦不恒沉没
了达于法相 诸地得善巧
如是而庄严 当来密严刹
若言解脱性 坏有以成无
斯人住诸有 毕竟不能出
既坏三和合 因等四种缘
眼色内外缘 和合所生识
世间内外法 互力以相生
如是等众义 一切皆违反
若知唯识现 离于心所得
分别不现前 亦不住其性
尔时所缘离 寂然心正受
舍于世间中 所取能取见
转依离粗重 智慧不思议
十种意成身 众妙为严好
作三界之王 而生于密严
色心及心所 所相应无为
于内外世间 谛观无别异
如是诸智者 来于密严国
名相与分别 正智及如如
牟尼三摩地 体性皆平等
应当往密严 佛所称赞土
若坏三和合 及以四种缘
不固于自宗 同诸妄分别
恶习分别者 彼之五种论
譬喻不成立 诸义皆相违
彼五悉成过 惑乱觉智眼
着喻及似喻 颠倒不颠倒
如是虚妄执 一切于此坏
舍离于自宗 依止他宗法
初际等诸见 皆从灭坏生
大王应当知 有情在三界
如轮而运转 初际不可得
如来以悲愿 普应诸有缘
如净月光明 无处不周遍
随彼先业类 应机而说法
若坏于涅槃 佛有何功利
增上有三种 解脱亦复然
四谛及神足 念处无碍解
四缘无色住 根力及神通
觉支诸地等 有为无为法
乃至众圣人 皆依识而有
苦法忍法智 苦类忍类智
集智四亦然 灭道亦如是
如是十六种 名之为现观
学人数有十 第八七返有
家家一往来 一间而灭度
中槃与生般 有行及无行
上流于处处 然后般涅槃
如是一切种 诸智之品位
修行观行者 下中上不同
菩萨增上修 功德最殊胜
十一与十二 及以于十六
此诸修定者 复渐灭于心
所尽非是心 亦非心共住
未来心未至 未至故非有
心缘不和合 非此非彼生
第四禅无心 有因不能害
有因谓诸识 意识及五种
妄想不觉知 流转如波浪
定者观赖耶 离能所分别
微妙无所有 转依而不坏
住密严佛刹 显现如月轮
密严诸智者 与佛常共俱
恒游定境中 一味无差别
难思观行境 定力之所生
王应常修习 相应微妙定
欲界有六天 梵摩复十二
无色及无想 一切诸地中
若生密严国 于彼为天主
欲求密严土 应修十种智
法智及类智 他心世俗智
苦集灭道智 尽智无生智
仁主汝所生 舍军恒罗族
月王与甘蔗 种姓而平等
虽于彼族中 汝族最殊胜
当求密严国 勿怀疑退心
如羊被牵拽 喘惧而前却
末那在身中 似幻鹿而住
亦如幻树影 河中之苇荻
如王戏园苑 运动身支分
意及于意识 心心法共俱
此法无自性 犹云聚非实
藏识一切种 习气所缠覆
如彼摩尼珠 随缘现众色
虽住有情身 如鹅王无垢
是决定种性 亦为大涅槃
名从于相生 相从因缘起
以诸形相故 而起于分别
分别由二因 外想心习气
第七末那识 应知亦复然
诸根意缘会 发生于五识
与心所相应 住身如宫室
王智常观察 一切诸世间
从于如是因 而生彼诸果
真如非异此 诸法互相生
与理相应心 明了能观见
此即是诸法 究竟圆成性
亦为妄所计 一切法不生
诸法性常空 非无亦非有
如幻亦如梦 及乾闼婆城
阳焰与毛轮 烟云等众物
种种诸形相 名句及文身
如是执着生 成于遍计性
根境意和合 熏习成于种
与心无别异 诸识由此生
资于互因力 是谓依他起
善证自觉智 现于法乐住
是即说圆成 众圣之境界
佛及诸佛子 证此名圣人
若人证斯法 即见于实际
唱言我生尽 梵行亦已立
所作无不成 不受于后有
解脱一切苦 断…
《大乘密严经上》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