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处经》二十九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第六之八(三十三天之五)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十七地。名曰柔软。众生何业生彼天中。彼以闻慧。见持戒人不杀不盗。生此天中。云何不杀。有诸众生。为贪财利。恣足五欲。断毒蛇命。取其宝珠。以自供命。持戒之人。不为此事。是名不杀。亦教他人。令行不杀。乃至蚊蚁。微细众生。亦不故杀。云何不盗。不以盗心取人草土。乃至微细。亦不故取。乃至他人所有书记。不以盗心书写自用。是名不盗。云何布施。是持戒人。贫穷乏财。以无贪心。减身资分。施初禅人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具。或施一食。或于僧寺平治僧地。令僧去来安隐无难。如是自行布施。亦令他人安住善道。劝于他人。令舍恶业。是持戒人。不杀不盗。自利利他。以是因缘。命终生于三十三天。生此天已。受天快乐。其地皆以柔软天缯以为敷具。遍覆其地。柔软滑泽。若天行上。随足上下。足蹑则偃。举足随平。譬如大风吹水波起。高下不定。风止则平。其地柔软。亦复如是。其地清净。犹如明镜。若有工师。若工师弟子。善能磨镜。莹拭明净。照显众像。若折一毛。以为百分。于此镜中。皆悉了见。此天地中。见诸天子。一切身分。亦复如是。如彼明镜清净无垢。其地清净。亦复如是。其地复生希有之事。若诸天女。心有所念。欲令天子共其游戏。天子即于所住地中。自见书字。即与天女游戏受乐。其地复有希有之事。若天忆念一切所须。皆从地生。如是三十三天。于柔软地。受天快乐。复往诣于游戏之处。其游戏处。有大园林名摩偷迦。铃网弥覆。无量宝树。以为庄严。于彼林中种种众鸟。华果具足。五乐音声。游戏受乐。五根境界。受果报乐。于其地中。复有林树。名曰婆罗。若诸天众。入此林中。游戏之时。树则变小。令诸天女取果不难。其林皆是七宝所成。光明晃曜。如日初出。以为庄严。无量种色华果庄严。种种色鸟。出妙音声。以为庄严。如是众鸟。住于林中。出众妙声。于此林中。受六欲乐。歌舞戏笑。舍此林已。复往诣于游戏山峰。名曰高聚。往至彼峰。与诸天女。种种庄严。歌舞戏笑。升高聚峰。其峰周匝。广十由旬。其山峰上。有大华池。名曰光明。以七宝华拘牟陀华。俱迦那陀华。青优钵罗华。充满池中。其水清净。鹅鸭鸳鸯。出众妙音。甚可爱乐。天子天女。围绕华池。歌舞戏笑。饮于天味。无有醉乱。六味之果。随念食之。其汁香美饮之无失。天子天女。皆共饮之。复于异处。有诸天女。歌舞戏笑。鼓乐弦歌。箫笛箜篌。种种乐器。与诸天子。娱乐受乐。围绕华池。久受天乐。复有华池。名一切意乐游戏之处。天鬘庄严。栴檀涂身。散以末香。身出光明。以其自作上中下业因缘力故。随心所乐。得三种报。生似业意。若人造作如是之业。得如是果。眼识缘色而生乐心。何以故。若作下业。于等色中见作下色。其人如是。于一缘中见于下色。若作中业。则见中色。生中乐心。若作上业。则见无量种种妙色。形相端严。如是一切声香味触。亦复如是。目之所缘。欲界天中。一切诸地。皆亦如是。若不如是。三种之报。则不成就。当知如是三种之业。得是妙色。端正庄严。天女殊胜。此诸天众。于一切意乐园林之中。游戏受乐。贪着色声香味触等。不知厌足。比丘观已。而说颂曰
劫尽日焰 大海干竭 亿百千劫
贪爱不灭 诸水雨等 海尚可满
贪欲之海 爱色无厌 忆念诸乐
欲不可满 若离忧爱 欲则止足
乐从欲生 智者不乐 离欲之乐
乐中最胜 杂爱之乐 如杂毒水
若离爱欲 如水乳合 欲烧痴人
盲冥无觉 如摩罗耶 山虫食木
爱欲忆念 念不可数 念无厌足
死王所缚 不为欲使 不住爱境
是人乐器 如来所说 如梦所见
乾闼婆城 虚妄不坚 诸欲虚诳
如幻水沫 甄婆迦果(生于海渚食醉七日)
欲为衰恼 如火害人 若知欲过
不贪醉果 能见实谛 永离爱恼
诸欲如毒 未得思念 得之自恼
众恶炽然 欲无厌足 退失天乐
堕于地狱 由欲所诳 欲如水波
如电如灯 女欲如毒 如鱼洄漩
思惟增长 如火益薪 初后不安
智者所弃 若有习近 展转增长
触如火焰 欲受苦报 知此欲过
智人厌舍 离欲之人 得涅槃乐
无数千万 那由他天 习欲堕落
受地狱苦 欲火刀毒 求乐应舍
常应舍欲 地狱之因 未见有人
不为欲使 无有习欲 不受苦恼
是故舍欲 莫生心念 一切诸欲
如火炽然
如是比丘。观诸天子为欲所使。说偈呵责。放逸诸天。复诣一切意乐园林。作众伎乐。与诸天女。种种庄严。入彼林中。歌乐音声。欢娱受乐。无量河池。庄严园林。处处皆见种种妙色。如是眼根。受于色欲。又随忆念。闻众妙音。种种爱声。鼻闻种种上妙爱香。舌得种种殊异之味。随心所念皆悉得之。随心所念。得种种触。身心悦乐。随意所念乐法成就。如是天众。为爱所覆。放逸游戏。如心所念。受五欲乐。乃至爱善业尽。命终还退。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受安乐。常爱华鬘涂香末香。大富饶财。直心善心。一切众生之所乐见。信受其言。众人所爱。妻子具足。善行礼义。不失仪式。所有财物。王贼水火所不能夺。王所供养。生大种姓。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十八地。名杂庄严。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以闻慧。见持戒人。不杀不盗。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云何不杀不恼众生。自不杀害。不教他杀。亦不随喜。亦不亲友杀生之人。乃至不与语言交接。不听他人不净之语。不同路行。复有不杀。有诸众生。或以歌音。或琴乐音。箜篌箫笛。诳诸禽兽。令堕网陷。此持戒人。不作如是方便杀害。亦教他人。令行不杀。见他作者。赎令得脱。心不念杀。是名不杀。云何不盗。或有众生。虚妄诳诈。商贾求财。行于非法种种偷盗。云何诳诈。或以碎沙杂余财物。称而卖之。见其为非。劝令不作。方便教言。莫以妻子自身财物恶友因缘而作偷盗。若行偷盗。命终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偷盗果报。受大苦恼。如是自不作恶。亦劝他人。令离恶法。因缘既至。能舍不取。如是之人。自利利人。云何布施。或入大海。过大旷野。以求财物。或从他人。佣力求财。布施贫穷苦恼之人。心生敬重。诸根悦豫。而施与之。或以此物。施二禅人。或施贫者。是名布施。云何不杀。若诸猎师。罗网捕鸟。若人捕鱼。其人见之。以物赎命。还令得脱。思惟欢喜。诸根悦豫。亦教他人令赎生命。心生随喜。我为善业。恒愿修习。亦令他人修行善业。如是善业。不杀不盗。自利利他。如是二种。持戒利益。自利利他。命终生于三十三天种种厕填庄严之殿。而于中生。善业之人生此天已。种种摩尼光明晃曜。厕填庄严。其身光明。种种色衣。种种天女。种种衣服庄严其身。住在其后。初生天子。作如是念。我以何业。而生此处。自念前生。修善业故。来生此天。即自叹曰。奇哉善业。我修行故。来生此处。如是天子既思惟已。以善业故。初闻乐音。天女歌音。遍一切处山峰宫殿。美音充满。禽兽率舞。闻此歌音。百倍受乐。初闻此音。心生乐着。是名第一生欲因缘。既着声已。心复生念。欲是众色。即时回顾见诸天女无量色相。不可譬喻。具足庄严。是谁天女。谁之所摄。心既念已。欲心即生。是时天女。而说颂曰
种种欲因缘 我最为第一
我今奉天子 游戏种种乐
尔时天子。既闻歌音。又见美色。即时回身。至天女边。欲受触乐。是名第二生欲因缘。复有第三生欲因缘。心使诸根。贪于境界。心缘自在。天子欲心。触诸天女。天女以身亦触天子。是名第三生欲因缘。复有第四生欲因缘。无量无等香熏之气。不可譬喻。天子观之。从何所来。即知此香从天女生。便以欲心。抱持天女。嗅无等香。是名第四生欲因缘。于四境界。心爱染乐。时诸天女。以种种饮食须陀之味。供养天子。是名第五生欲因缘。如是不可譬喻。生欲因缘。五欲境界。初着天乐。如是天子。受天乐报。初生之时。忆念宿命。以着欲乐。皆悉忘失。复以欲心。往诣天女。天女亦来。向天子所。歌舞戏笑。互相娱乐。至天子所。调戏爱语。欢娱受乐。复往向于园林华池。天女身着种种庄严。复与天子。往一切观。意乐园林。一切见林。一切地天游戏之处。其林诸树。意念具足。无量庄严。金树银叶。赤宝为枝。颇梨为果。色香味具。有如是等无量诸树。庄严园林。复有异林。以为庄严。毗琉璃树。真金为枝。赤宝为叶。白银为果。车[(王*巨)/木]庄严。复有异树。于一肘量。一宝庄严。所谓金银赤宝毗琉璃宝。车[(王*巨)/木]庄严。复有树枝。一肘之量。一宝所成。华果具足。天华庄严。其华种种色香具足。其香周遍满六由旬。种种色蜂。饮诸华汁。是一切见意乐之林。如是诸树。以为庄严。种种白业。受斯果报。复以莲华。而为庄严。毗琉璃茎。真金为叶。赤宝为须。青因陀蜂。以为庄严。其音美妙。天众闻之。生大欢喜。其林复有行列庄严。种种色林。以为行列。青黄朱紫。如阎浮提观于电光。其林如是。行列庄严。河津华池。庄严林园。如是功德具足之林。天子见之。心大欢喜。与诸天女。至彼林中。余天见之。知初生天子。欲来我所。皆起往迎。互相慰问。美言称赞。娱乐受乐。妓乐之音。游戏种种莲华林中。久于一切见林受五欲乐。复舍此林。往诣乐行游戏之处。其游戏处。种种栏楯。以为围绕。长流美饮。七宝宫殿。行列如林。真金为地。种种众鸟。出妙音声。舞戏自娱。河池流水。其音美妙。饮食河流。色香味具。天子游中。受五欲乐。游戏自娱。与诸天女种种庄严。受天善业。经于久时。以放逸故。而不觉知。如是天子。受五欲乐。业尽还退。放逸覆心。不观退没。爱心所迷。欲火焚烧。心着欲乐。而不觉知。若衰相现。怖畏成就。见无常变。决定必退。尔乃心觉…
《正法念处经二十九》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