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本事经》

「经集部」经文765卷17页码:P0662
唐 玄奘译

  《本事经》三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二法品第二之一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成就二分。于现法中。多诸忧苦。无喜乐住。有灾有患。有恼有烧。有罪有责。为诸有情同梵行者之所诃毁。身坏命终。生诸恶趣。云何为二。一于根门。不能守护。二于饮食。不善知量。诸有苾刍。成就此二。于现法中。多诸忧苦。无喜乐住。有灾有患。有恼有烧。有罪有责。为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诃毁。身坏命终生诸恶趣。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不能守护  眼等六根门

  饮食不知量  成不信懈怠

  彼于现法中  身心多受苦

  及有灾有患  有恼有烧然

  行住与坐卧  若觉若梦中

  由彼二因缘  恒有罪有责

  居聚落空闲  众中及静处

  有智常诃责  当生恶趣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成就二分。于现法中。多诸喜乐。无忧苦住。无灾无患。无恼无烧。无罪无责。为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称赞。身坏命终。生诸善趣。云何为二。一于根门。能自守护。二于饮食。能善知量。诸有苾刍。成就此二。于现法中。多诸喜乐。无忧苦住。无灾无患。无恼无烧。无罪无责。为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称赞。身坏命终。生诸善趣。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自能守护  眼等六根门

  饮食善知量  成就信精进

  彼于现法中  身心多受乐

  及无灾无患  无恼无烧然

  行住与坐卧  若觉若梦中

  由彼二因缘  恒无罪无责

  居聚落空闲  众中及静处

  有智常称赞  当生善趣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二种法。能生焦恼。云何为二。谓有一类补特伽罗。唯造众恶。唯作凶狂。唯起杂秽。不修众善。不习调柔。不救怖畏。彼于后时。身婴重疾遍体发生增上猛利。严切苦受。楚毒垂终。不可医疗。受此苦时。呻吟怨叹。作是念言。我从昔来。唯造众恶。唯作凶狂。唯起杂秽。本修众善。不习调柔。不救怖畏。若诸有情。唯造众恶。唯作凶狂。唯起杂秽。不修众善。不习调柔。不救怖畏。彼之所趣。我定当往。彼由唯造众恶等故。心生焦恼。及以不修众善等故。心生焦恼。如是名为有二种法。能生焦恼。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有二法能生  愚者心焦恼

  谓唯作罪业  及不修福因

  后遭病苦时  呻吟而怨叹

  恨有罪无福  心悔恼焦然

  有罪无福人  所生诸恶趣

  我亦当随往  决定无有疑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二种法。心不焦恼。云何为二。谓有一类补特伽罗。唯修众善。唯习调柔。唯救怖畏。不造众恶。不作凶狂。不起杂秽。彼于后时。身婴重疾。遍体发生增上猛利。严切苦受。楚毒垂终。不可医疗。受此苦时。虽有呻吟。而无怨叹。作是念言我从昔来。唯修众善。唯习调柔。唯救怖畏。不造众恶。不作凶狂。不起杂秽。若诸有情唯修众善。唯习调柔。唯救怖畏。不造众恶。不作凶狂。不起杂秽。彼之所趣。我定当往。彼由唯修众善等故。心不焦恼。及以不造众恶等故。心不焦恼。如是名为有二种法。心不焦恼。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有二法能生  智者心欢喜

  谓唯修福业  及不作罪因

  后遭病苦时  呻吟无怨叹

  庆有福无罪  不悔恼焦然

  有福无罪人  所生诸善趣

  我亦当随往  决定无有疑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为汝略说二速通行。云何为二。一者乐行。二者苦行。谓由乐行。证彼速通。及由苦行。证彼速通。所修加行。无涩难故。所得诸根。皆猛利故。是则名为乐速通行。所修加行。有涩难故。所得诸根。皆猛利故。是则名为苦速通行。是名略说二速通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今为汝略说  二种速通行

  谓乐行苦行  因斯证速通

  无涩难加行  有猛利诸根

  由是大仙尊  名乐速通行

  有涩难加行  有猛利诸根

  由是大仙尊  名苦速通行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为汝略说二迟通行。云何为二。一者乐行。二者苦行。谓由乐行。证彼迟通。及由苦行。证彼迟通。所修加行。无涩难故。所得诸根。皆羸钝故。是则名为乐迟通行。所修加行。有涩难故。所得诸根。皆羸钝故。是则名为苦迟通行。是名略说。二迟通行。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今为汝略说  二种迟通行

  谓乐行苦行  因此证迟通

  无涩难加行  有羸钝诸根

  由是大仙尊  名乐迟通行

  有涩难加行  有羸钝诸根

  由是大仙尊  名苦迟通行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二法。不能发生白净善法。设已发生。不能决定。设已决定。不能圆满。彼于如是白净善法。能为障碍。能作衰损。能生忧悔。身坏命终。如弃重担。堕于地狱。受诸剧苦。云何为二。一者恶戒。二者恶见。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如是所说二法。定不能生白净善法。设复已生。不能决定。广说乃至。身坏命终。如弃重担。堕于地狱。受诸剧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成就二法  谓恶戒恶见

  彼人终不能  生白净善法

  虽生而不定  设定不圆满

  于白净善法  能衰损障碍

  彼临命终时  有忧悔悲恼

  如弃舍重担  定生地狱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二法。定能发生白净善法。若先已生。能令决定。若先已定。能令圆满。彼于如是白净善法。不为障碍。不作衰损。不生忧悔。身坏命终。如弃重担。生天趣中。受诸快乐。云何为二。一者善戒。二者善见。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如是所说二法。决定能生白净善法。若先已生。能令决定。广说乃至。身坏命终。如弃重担。生天趣中。受诸快乐。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成就二法  谓善戒善见

  彼人终定能  生白净善法

  若生而决定  决定必圆满

  于白净善法  不衰损障碍

  彼临命终时  无忧悔悲恼

  如弃舍重担  定生天趣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二法。临命终时。能生忧悔。身坏命终。堕诸恶趣。生地狱中。云何为二。谓作不作。云何为作。谓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是名为作。云何不作。谓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是名不作。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如是所说二法。临命终时。能生忧悔。身坏命终。堕诸恶趣。生地狱中。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诸有愚痴人  作三种恶行

  不作三妙行  引余过令生

  彼临命终时  决定有忧悔

  死堕诸恶趣  生于地狱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二法。临命终时。不生忧悔。身坏命终。升于善趣。生天界中。云何为二。谓作不作。云何为作。谓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是名为作。云何不作。谓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是名不作。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如是所说二法。临命终时。不生忧悔。身坏命终。升于善趣。生天界中。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诸有智慧人  作三种妙行

  不作三恶行  引余德令生

  彼临命终时  决定无忧悔

  死升诸善趣  生于天界中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二妙智。应修令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会正理。能获甘露。能证涅槃。云何为二。一者法智。二者类智。法智生时。便能无倒。遍知有为。于有为法。既遍知已。便能令彼感后有因不得生起增长广大。类智生时。便能如实断灭无明。灭无明故。便无戏论。无戏论故。便无寻伺。无寻伺故。便无乐欲。无乐欲故。便无爱憎。无爱憎故。便无悭嫉。无悭嫉故。便无种种执持刀杖。违害斗诤。互相骂辱。不真实语。相离间语。诸杂秽语。及余无量恶不善法。无彼诸恶不善法故。感后有业。便不增长。感后有业。不增长故。诸业灭尽。业灭尽故。众苦灭尽。苦灭尽故。生死路绝。此路绝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名为有二妙智。应修令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会正理。能获甘露。能证涅槃。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有二种妙智  应修习令生

  能得未得等  谓法智类智

  若法智生时  遍知有为法

  便能令后有  因不生不增

  若类智生时  无明便断灭

  由此展转法  绝生死轮回

  自知我生尽  及梵行已立

  所作皆已办  更不受后有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二妙智。应正寻思。应善称量。应审观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会正理。能获甘露。能证涅槃。云何为二。谓世间智。及出世智。世间智者。谓于色蕴。能正了知。此为色蕴。于受想行及识蕴中。亦复如是。于其地界。能正了知。此为地界。于水火风及空识界。亦复如是。于其眼界。能正了知。此为眼界。于其色界及眼识界。亦复如是。于其耳界。能正了知此为耳界。于其声界及耳识界。亦复如是。于其鼻界。能正了知。此为鼻界。于其香界及鼻识界。亦复如是。于其舌界。能正了知。此为舌界。于其味界。及舌识界。亦复如是。于其身界。能正了知。此为身界。于其触界及身识界。亦复如是。于其意界。能正了知。此为意界。于其法界及意识界。亦复如是。于如此等世俗法中。如是如是。如实了知。智见通慧。现观等觉。周遍照了。名世间智。诸圣弟子。于此所说世间智中。应正寻思。应善称量。应审观察。此世间智。正修习时。为能令生生法有情永脱生不。为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脱老不。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亦复如是。既审察已。能正了知。此世间智。正修习时。不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脱于生。不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脱于老。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亦复如是。所以者何。此世间智。非贤圣法。非能永出。非趣涅槃。非能永厌。非能永离。非能永灭。非能永寂。非真通慧。非正等觉。不证涅槃。是感生法。是感老法病法死法愁法叹法忧法苦法不安隐法。彼于如是。寻思称量。审观察时。于…

《本事经三》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