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十二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三宝品第二十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自归之德。云何为三。所谓归佛第一之德。归法第二之德。归僧第三之德
彼云何名为归佛之德。诸有众生。二足.四足.众多足者。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至尼维先天上。如来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复醍醐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此亦如是。诸有众生。二足.四足.众多足者。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至尼维先天上。如来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诸有众生承事佛者。是谓承事第一之德。以获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云何名为自归法者。所谓诸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无欲.无染。灭尽.涅槃。然涅槃法于诸法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复醍醐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此亦如是。所谓诸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无欲.无染。灭尽.涅槃。然涅槃法。于诸法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诸有众生承事法者。是谓承事第一之德。以获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云何名为自归圣众。所谓圣众者。大众大聚有形之类。众生之中。如来众僧于此众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复醍醐于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此亦如是。所谓圣众者。大众大聚者。有形之类众生之中。如来众僧于此众中。最尊.最上。无能及者。是谓承事第一之德。以获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第一承事佛 最尊无有上
次复承事法 无欲无所著
敬奉贤圣众 最是良福田
彼人第一智 受福最在前
若在天人中 处众为正导
亦得最妙座 自然食甘露
身着七宝衣 为人之所敬
戒具最完全 诸根不缺漏
亦获智慧海 渐至涅槃界
有此三归者 趣道亦不难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三福之业。云何为三。施为福业。平等为福业。思惟为福业
彼云何名施为福业。若有一人。开心布施沙门.婆罗门.极贫穷者.孤独者.无所趣向者。须食与食。须浆给浆。衣被.饭食.床卧之具.病瘦医药.香花.宿止。随身所便。无所爱惜。此名曰施福之业。
云何名平等为福业。若有一人不杀.不盗。恒知惭愧。不兴恶想。亦不盗窃。好惠施人。无贪吝心。语言和雅。不伤人心。亦不他淫。自修梵行。己色自足。亦不妄语。恒念至诚。不欺诳言。世人所敬。无有增损。亦不饮酒。恒知避乱。复以慈心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上下遍满其中。无量无限。不可限。不可称计。以此慈心普覆一切。令得安隐。复以悲.喜.护心普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上下悉满其中。无量无限。不可称计。以此悲.喜.护心悉满其中。是谓名为平等为福之业
彼法云何名思惟为福业。于是。比丘。修行念觉意。依无欲。依无观。依灭尽。依出要。修法觉意。修念觉意。修猗觉意。修定觉意。修护觉意。依无欲。依无观。依灭尽。依出要。是谓名思惟为福业
如是。比丘。有此三福之业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布施及平等 慈心护思惟
有此三处所 智者所亲近
此间受其报 天上亦复然
缘有此三处 生天必不疑
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索此三处。如是。诸比丘。当作如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因缘。识来受胎。云何为三。于是。比丘。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处。与共止宿。然复外识未应来趣。便不成胎。若复欲识来趣。父母不集。则非成胎。若复母人无欲。父母共集一处。尔时父欲意盛。母不大殷勤。则非成胎。若复父母集在一处。母欲炽盛。父不大殷勤。则非成胎
若复父母集在一处。父有风病。母有冷病。则不成胎。若复父母集在一处。母有风病。父有冷病。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集在一处。父身水气偏多。母无此患。则非成胎
若复有时父母集在一处。父相有子。母相无子。则不成胎。若有时父母集在一处。母相有子。父相无子。则不成胎。若复有时父母俱相无子。则非成胎
若复有时识神趣胎。父行不在。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然母远行不在。则不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然父身遇重患。时识神来趣。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识神来趣。然母身得重患。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识神来趣。然复父母身俱得疾病。则非成胎
若复。比丘。父母集在一处。父母无患。识神来趣。然复父母俱相有儿。此则成胎。是谓有此三因缘而来受胎。是故。比丘。当求方便。断三因缘。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众生。欲起慈心。有笃信意。承受奉事父母.兄弟.宗族.室家.朋友.知识。当安三处。令不移动。云何为三。当发欢喜。于如来所。心不移动。彼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
复当发意于正法中。如来法者。善说无碍。极为微妙。由此成果。如是智者当学知之
亦当发意此圣众所。如来圣众。悉皆和合。无有错乱。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圣众者。四双八辈.十二贤圣。此是如来圣众。可敬.可贵。此是世间无上福田。诸有比丘学此三处。则成大果报。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瞿波离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比丘白世尊曰。此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甚恶。造诸恶行
世尊告曰。勿作是语。汝发欢喜心于如来所。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纯善。无有诸恶
是时。瞿波离比丘再三白世尊曰。如来所说诚无虚妄。然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甚恶。无有善本
世尊告曰。汝是愚人。不信如来之所说乎。方言。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甚恶。汝今造此恶行。后受报不久
尔时。彼比丘即于坐上。身生恶疮。大如芥子。转如大豆。渐如阿摩勒果。稍如胡桃。遂如合掌。脓血流逸。身坏命终。生莲华地狱中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闻瞿波离命终。便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斯须退坐。白世尊曰。瞿波离比丘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彼命终者生莲华地狱中
是时。目连白世尊曰。我今欲往至彼地狱。教化彼人
世尊告曰。目连。不须往彼
目连复重白世尊曰。欲往至彼地狱中。教化彼人
尔时。世尊亦默然不对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如力士屈申臂顷。从舍卫没不现。便至莲华大地狱中。当尔时。瞿波离比丘身体火然。又有百头牛。以犁其舌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在虚空中结跏趺坐。弹指告彼比丘。
彼比丘即仰问曰。汝是何人
目揵连报曰。瞿波离。我是释迦文佛弟子。字目揵连。姓拘利陀
是时。比丘见目连已。吐此恶言。我今堕此恶趣。犹不免汝前乎。说此语讫。即其时以有千头牛以犁其舌
目连见已。倍增愁悒。生变悔心。即于彼没。还至舍卫国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尔时。目连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告曰。我前语汝。不须至彼见此恶人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斩身
由其恶言 彼息我息 此二俱善
已造恶行 斯堕恶趣 此为最恶
有尽无尽 向如来恶 此者最重
一万三千 六一灰狱 谤圣堕彼
身口所造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学三法。成就其行。云何为三。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三法。于现法中善得快乐。勇猛精进。得尽有漏。云何为三。于是。比丘。诸根寂静。饮食知节。不失经行
云何比丘诸根寂静。于是。比丘若眼见色。不起想着。无有识念。于眼根而得清净。因彼求于解脱。恒护眼根。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不起想着。无有识念。于意根而得清净。因彼求于解脱。恒护意根。如是。比丘诸根寂静
云何比丘饮食知节。于是。比丘思惟饮食所从来处。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当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绝。犹如男女身生恶疮。或用脂膏涂疮。所以涂疮者。欲使时愈故。此亦如是。诸比丘。饮食知节。于是。比丘思惟饭食所从来处。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当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绝。犹如重载之车所以膏毂者。欲致重有所至。比丘亦如是。饮食知节。思惟所从来处。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当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绝。如是。比丘饮食知节
云何比丘不失经行。于是。比丘前夜.后夜。恒念经行。不失时节。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若在昼日。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阴盖。复于初夜。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阴盖。复于中夜。右胁卧。思惟系意在明。彼复于后夜起。行思惟深法。除去阴盖。如是。比丘不失经行
若有比丘诸根寂静。饮食知节。不失经行。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此比丘便成二果。于现法中得阿那含。犹如善御之士。在平正道中。御四马之车。无有凝滞。所欲到处。必果不疑。此比丘亦复如是。若诸根寂静。饮食知节。不失经行。常念系意在道品之…
《增壹阿含经十二》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