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壹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125卷02頁碼:P0549
東晉 瞿昙僧伽提婆譯

  《增壹阿含經》十二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叁寶品第二十一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叁自歸之德。雲何爲叁。所謂歸佛第一之德。歸法第二之德。歸僧第叁之德

  彼雲何名爲歸佛之德。諸有衆生。二足.四足.衆多足者。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至尼維先天上。如來于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複醍醐于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此亦如是。諸有衆生。二足.四足.衆多足者。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至尼維先天上。如來于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諸有衆生承事佛者。是謂承事第一之德。以獲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雲何名爲自歸法者。所謂諸法。有漏.無漏。有爲.無爲。無欲.無染。滅盡.涅槃。然涅槃法于諸法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複醍醐于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此亦如是。所謂諸法。有漏.無漏。有爲.無爲。無欲.無染。滅盡.涅槃。然涅槃法。于諸法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諸有衆生承事法者。是謂承事第一之德。以獲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雲何名爲自歸聖衆。所謂聖衆者。大衆大聚有形之類。衆生之中。如來衆僧于此衆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複醍醐于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此亦如是。所謂聖衆者。大衆大聚者。有形之類衆生之中。如來衆僧于此衆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是謂承事第一之德。以獲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第一之德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第一承事佛  最尊無有上

  次複承事法  無欲無所著

  敬奉賢聖衆  最是良福田

  彼人第一智  受福最在前

  若在天人中  處衆爲正導

  亦得最妙座  自然食甘露

  身著七寶衣  爲人之所敬

  戒具最完全  諸根不缺漏

  亦獲智慧海  漸至涅槃界

  有此叁歸者  趣道亦不難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叁福之業。雲何爲叁。施爲福業。平等爲福業。思惟爲福業

  彼雲何名施爲福業。若有一人。開心布施沙門.婆羅門.極貧窮者.孤獨者.無所趣向者。須食與食。須漿給漿。衣被.飯食.床臥之具.病瘦醫藥.香花.宿止。隨身所便。無所愛惜。此名曰施福之業。

  雲何名平等爲福業。若有一人不殺.不盜。恒知慚愧。不興惡想。亦不盜竊。好惠施人。無貪吝心。語言和雅。不傷人心。亦不他淫。自修梵行。己色自足。亦不妄語。恒念至誠。不欺诳言。世人所敬。無有增損。亦不飲酒。恒知避亂。複以慈心遍滿一方。二方.叁方.四方亦爾。八方.上下遍滿其中。無量無限。不可限。不可稱計。以此慈心普覆一切。令得安隱。複以悲.喜.護心普滿一方。二方.叁方.四方亦爾。八方.上下悉滿其中。無量無限。不可稱計。以此悲.喜.護心悉滿其中。是謂名爲平等爲福之業

  彼法雲何名思惟爲福業。于是。比丘。修行念覺意。依無欲。依無觀。依滅盡。依出要。修法覺意。修念覺意。修猗覺意。修定覺意。修護覺意。依無欲。依無觀。依滅盡。依出要。是謂名思惟爲福業

  如是。比丘。有此叁福之業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布施及平等  慈心護思惟

  有此叁處所  智者所親近

  此間受其報  天上亦複然

  緣有此叁處  生天必不疑

  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索此叁處。如是。諸比丘。當作如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叁因緣。識來受胎。雲何爲叁。于是。比丘。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處。與共止宿。然複外識未應來趣。便不成胎。若複欲識來趣。父母不集。則非成胎。若複母人無欲。父母共集一處。爾時父欲意盛。母不大殷勤。則非成胎。若複父母集在一處。母欲熾盛。父不大殷勤。則非成胎

  若複父母集在一處。父有風病。母有冷病。則不成胎。若複父母集在一處。母有風病。父有冷病。則非成胎。若複有時父母集在一處。父身水氣偏多。母無此患。則非成胎

  若複有時父母集在一處。父相有子。母相無子。則不成胎。若有時父母集在一處。母相有子。父相無子。則不成胎。若複有時父母俱相無子。則非成胎

  若複有時識神趣胎。父行不在。則非成胎。若複有時父母應集一處。然母遠行不在。則不成胎。若複有時父母應集一處。然父身遇重患。時識神來趣。則非成胎。若複有時父母應集一處。識神來趣。然母身得重患。則非成胎。若複有時父母應集一處。識神來趣。然複父母身俱得疾病。則非成胎

  若複。比丘。父母集在一處。父母無患。識神來趣。然複父母俱相有兒。此則成胎。是謂有此叁因緣而來受胎。是故。比丘。當求方便。斷叁因緣。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衆生。欲起慈心。有笃信意。承受奉事父母.兄弟.宗族.室家.朋友.知識。當安叁處。令不移動。雲何爲叁。當發歡喜。于如來所。心不移動。彼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世尊

  複當發意于正法中。如來法者。善說無礙。極爲微妙。由此成果。如是智者當學知之

  亦當發意此聖衆所。如來聖衆。悉皆和合。無有錯亂。法法成就。戒成就.叁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聖衆者。四雙八輩.十二賢聖。此是如來聖衆。可敬.可貴。此是世間無上福田。諸有比丘學此叁處。則成大果報。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瞿波離比丘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彼比丘白世尊曰。此舍利弗.目揵連比丘所行甚惡。造諸惡行

  世尊告曰。勿作是語。汝發歡喜心于如來所。舍利弗.目揵連比丘所行純善。無有諸惡

  是時。瞿波離比丘再叁白世尊曰。如來所說誠無虛妄。然舍利弗.目揵連比丘所行甚惡。無有善本

  世尊告曰。汝是愚人。不信如來之所說乎。方言。舍利弗.目揵連比丘所行甚惡。汝今造此惡行。後受報不久

  爾時。彼比丘即于坐上。身生惡瘡。大如芥子。轉如大豆。漸如阿摩勒果。稍如胡桃。遂如合掌。膿血流逸。身壞命終。生蓮華地獄中

  是時。尊者大目揵連聞瞿波離命終。便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斯須退坐。白世尊曰。瞿波離比丘爲生何處

  世尊告曰。彼命終者生蓮華地獄中

  是時。目連白世尊曰。我今欲往至彼地獄。教化彼人

  世尊告曰。目連。不須往彼

  目連複重白世尊曰。欲往至彼地獄中。教化彼人

  爾時。世尊亦默然不對

  是時。尊者大目揵連如力士屈申臂頃。從舍衛沒不現。便至蓮華大地獄中。當爾時。瞿波離比丘身體火然。又有百頭牛。以犁其舌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在虛空中結跏趺坐。彈指告彼比丘。

  彼比丘即仰問曰。汝是何人

  目揵連報曰。瞿波離。我是釋迦文佛弟子。字目揵連。姓拘利陀

  是時。比丘見目連已。吐此惡言。我今墮此惡趣。猶不免汝前乎。說此語訖。即其時以有千頭牛以犁其舌

  目連見已。倍增愁悒。生變悔心。即于彼沒。還至舍衛國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爾時。目連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告曰。我前語汝。不須至彼見此惡人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斬身

  由其惡言  彼息我息  此二俱善

  已造惡行  斯墮惡趣  此爲最惡

  有盡無盡  向如來惡  此者最重

  一萬叁千  六一灰獄  謗聖墮彼

  身口所造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學叁法。成就其行。雲何爲叁。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叁法。于現法中善得快樂。勇猛精進。得盡有漏。雲何爲叁。于是。比丘。諸根寂靜。飲食知節。不失經行

  雲何比丘諸根寂靜。于是。比丘若眼見色。不起想著。無有識念。于眼根而得清淨。因彼求于解脫。恒護眼根。若耳聞聲。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細滑。意知法。不起想著。無有識念。于意根而得清淨。因彼求于解脫。恒護意根。如是。比丘諸根寂靜

  雲何比丘飲食知節。于是。比丘思惟飲食所從來處。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當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絕。猶如男女身生惡瘡。或用脂膏塗瘡。所以塗瘡者。欲使時愈故。此亦如是。諸比丘。飲食知節。于是。比丘思惟飯食所從來處。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當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絕。猶如重載之車所以膏毂者。欲致重有所至。比丘亦如是。飲食知節。思惟所從來處。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當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絕。如是。比丘飲食知節

  雲何比丘不失經行。于是。比丘前夜.後夜。恒念經行。不失時節。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若在晝日。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陰蓋。複于初夜。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陰蓋。複于中夜。右脅臥。思惟系意在明。彼複于後夜起。行思惟深法。除去陰蓋。如是。比丘不失經行

  若有比丘諸根寂靜。飲食知節。不失經行。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此比丘便成二果。于現法中得阿那含。猶如善禦之士。在平正道中。禦四馬之車。無有凝滯。所欲到處。必果不疑。此比丘亦複如是。若諸根寂靜。飲食知節。不失經行。常念系意在道品之…

《增壹阿含經十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