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释》

「中观部·瑜伽部」经文1598卷31页码:P0380
唐 玄奘译

  《摄大乘论释》八 ▪第2页

  无性菩萨造 /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作意故。二离过有寻有伺地故。三离想受灭寂静故。四离色自性故。五离于真义异计度故。离此五相。应知是名无分别智

  释曰。依智自性说离五相。由遮诠门说智体相。以表诠门不可说故遣分别门。无分别智其相可了。若异此智应有分别。何等分别。谓后广说。无作意等。若无作意是无分别智。熟眠醉等无所作意。应成无分别智。然不应许由离功用应得无颠倒故。若过寻伺地是无分别智。第二静虑已上诸地。一切异生及声闻等应成无分别智。然彼无有无分别智。若想受灭是无分别智。此智体相难可成立无想等中。离心无有诸心法故。由意识灭说彼无心如前已说。若如其色是无分别智。应不得成无分别智。譬如大种所造色故。若于真义异相计度是无分别智。此智不成无分别性。以于真义异相计度。言此是真是无分别。有分别故

  论曰。于此所说无分别智成立相中复说多颂

  释曰。依前所说无分别智。略成立相广说多颂。次第别显。为显自性。故说初颂

  论曰

  诸菩萨自性  远离五种相

  是无分别智  不异计于真

  释曰。于此颂中由前三句遮五种相。方便显示无分别智。由第四句正说自性。不异计于真者。谓于真义不异计度以为自性。自性自体义无差别。如说环钏金为自体。次后一颂说智所依

  论曰

  诸菩萨所依  非心而是心

  是无分别智  非思义种类

  释曰。智是心法故应依心。依止于心而无分别。不应道理。心声即是思量相故。若依非心譬如众色。不应成智。为解如是双结过失故说半颂。非思义种类者。谓无分别智所依非心。非思义故。亦非非心为所依止心种类故。以心为因。数习势力引得此位。名心种类。此即显示智所依心。出过一切思量分别。次有一颂显智因缘

  论曰

  诸菩萨因缘  有言闻熏习

  是无分别智  及如理作意

  释曰。因缘与能作因缘义一。有言闻熏习者。谓有于他大乘言音故名有言。闻谓听闻即彼非余。由此所引功能差别说名熏习。及如理作意者。谓此为因所生意言。如理作意顺理清净故名如理。智必有境故。次一颂说智所缘

  论曰

  诸菩萨所缘  不可言法性

  是无分别智  无我性真如

  释曰。不可言法性者。谓可言法无自性性。是离可言遍计所执自性性义。无我性真如者。为成此义令其明了。即是一切补特伽罗诸法无性所显真如。解脱增益损减二边。无分别智所缘境界。有所缘法定有行相故。次一颂显智行相

  论曰

  诸菩萨行相  复于所缘中

  是无分别智  彼所知无相

  释曰。于所缘中相似而行故名行相。无分别智于真如境相似而行。彼所知无相者。谓说此智于真如境所作行相。此意说言。无分别智缘真如境。离一切相作意行相。以为行相。次说二颂。于上所缘及智行相。释通疑难

  论曰

  相应自性义  所分别非余

  字展转相应  是谓相应义

  非离彼能诠  智于所诠转

  非诠不同故  一切不可言

  释曰。若实无有所分别义。何所分别故说是言。相应自性义所分别非余等。谓诸文字展转相应。宣唱不绝。遍计心等缘此假立成遍计义。为所分别。无别实义为所分别。故言非余。若无文字相续宣唱。分别无故。云何诸法皆不可言。为显此理故说是言。非离彼能诠智于所诠转等。若实有义可言说者。离能诠名于彼应有似言智起。非未解了能诠名言。于所诠义有此智起。故不可言。或谓外义虽定实有。要待能诠所诠智起。为遮此故说如是言。非诠不同故。谓相异故非实能诠。以能诠名与所诠义别相取故。其相各异。云何得成定实诠表。一切不可言者。由此道理所有一切能诠所诠。皆不可言。无分别智何所任持

  论曰

  诸菩萨任持  是无分别智

  后所得诸行  为进趣增长

  释曰。后所得诸行者。谓无分别后得智中所得种种菩萨诸行。此行皆以智为所依。为进趣增长者。谓为增长菩萨诸行。此说任持有要所用。无颠倒故能持诸行。无分别智谁为助伴。若唯有一应无所能

  论曰

  诸菩萨助伴  说为二种道

  是无分别智  五到彼岸性

  释曰。二种道者。一资粮道。二依止道。五到彼岸以为自性。此中前四波罗蜜多是资粮道。第五静虑波罗蜜多是依止道。若在定心前说四种波罗蜜多诸善资助。便能生长无分别智。此智名慧波罗蜜多。乃至未得佛果已来。无分别智当于何处感异熟果

  论曰

  诸菩萨异熟  于佛二会中

  是无分别智  由加行证得

  释曰。二会中者。谓于诸佛变化受用二身会中。由加行证得者。谓显能感异熟果义。此非异熟因。能对治彼故。即增上果假名异熟。由此资熏。余有漏业令感异熟故立此名。若修加行无分别时。生在诸佛所现变化身众会中。若时证得无分别智。便生诸佛所现受用身众会中。无分别智谁为等流

  论曰

  诸菩萨等流  于后后生中

  是无分别智  自体转增胜

  释曰。前前生中无分别智。后后生处展转增胜。是等流果。无分别智出离云何

  论曰

  诸菩萨出离  得成办相应

  是无分别智  应知于十地

  释曰。初极喜地入见道时。见一切地无分别理。初得出离。后修道中方得诸地成办相应无分别智。谁为究竟

  论曰

  诸菩萨究竟  得清净三身

  是无分别智  得最上自在

  释曰。清净三身者。谓初地中虽得三身而未清净。至第十地乃得清净。方名究竟。故说尔时得净三身。得最上自在者。谓于尔时无分别智。非但获得清净三身。亦得最上十种自在。故名究竟无分别智。如何从何由何无染

  论曰

  如虚空无染  是无分别智

  种种极重恶  由唯信胜解

  释曰。初问如何得无染者。答如虚空无染。次问从何得无染者。答种种极重恶。后问由何得无染者。答曰唯信胜解。谓唯由信由慧胜解以为因故。而得无染

  论曰

  如虚空无染  是无分别智

  解脱一切障  得成办相应

  释曰。解脱一切障者。解脱烦恼及所知障。得成办相应者。谓在初地与得相应。乃至佛地成办相应

  论曰

  如虚空无染  是无分别智

  常行于世间  非世法所染

  释曰。常行于世间非世法所染者。此显遍生一切生处利等世间八法不染。如红莲华出世间摄。如是三颂显示三智所得胜利。加行根本后得三种无分别智。有何差别

  论曰

  如痖求受义  如痖正受义

  如非痖受义  三智譬如是

  如愚求受义  如愚正受义

  如非愚受义  三智譬如是

  如五求受义  如五正受义

  如末那受义  三智譬如是

  如未解于论  求论受法义

  次第譬三智  应知加行等

  释曰。为显三智行相差别。说如是喻。如痖求受义者。譬如痖人求受境界。而未能受亦不能说。如是加行无分别智。求证真如而未能证。寂无言说当知亦尔。如痖正受义者。譬如痖人正受境界无所言说。如是根本无分别智。正证真如离诸戏论当知亦尔。如非痖受义者。如不痖人受诸境界。亦起言说。如是后得无分别智。反照真如现证境界。能起言教当知亦尔。由此道理释如愚颂。如五求受义者。譬如五识求受境界。虽有所求而无分别。如是加行无分别智当知亦尔。如五正受义者。譬如五识正受境界。离诸分别。如是根本无分别智当知亦尔。如末那受义者。譬如意识能受境界亦能分别。如是后得无分别智当知亦尔。如未解于论求论受法义者。如未解论求诵于论。而未能诵。如是加行无分别智当知亦尔。如温习论领受文字。如是根本无分别智当知亦尔。如已听习通达法义。如是后得无分别智当知亦尔。由如是等众多譬喻。如数次第喻加行等三智差别。次显根本后得二智譬喻差别

  论曰

  如人正闭目  是无分别智

  即彼复开目  后得智亦尔

  应知如虚空  是无分别智

  于中现色像  后得智亦尔

  释曰。由此二颂显示根本后得差别。闭目开目虚空色像。俱显二智是无分别。是有分别。是其平等是不平等。其加行智未有所证故略不说。又加行智是本智因。其后得智是本智果。是故且办无分别智成所作事。无分别智修成佛果既无分别。云何能作利有情事

  论曰

  如末尼天乐  无思成自事

  种种佛事成  常离思亦尔

  释曰。今此颂中引彼末尼天乐两喻。成立所得无分别智。虽无分别不作功用。成种种事如如意珠及以天乐。虽无是念我当放光。我当出声。并无思故然由生彼有情福业意乐势力。不待击奏放种种光。出种种声。诸佛菩萨无分别智。当知亦尔。虽离分别不作功用。而能随彼所化有情福力意乐。现作种种利乐事转。次当显示无分别智所有甚深。无分别智境界云何。为缘分别依他起性。为缘余境自体亦尔。为智非智。若尔何失。若缘分别依他起性。云何得成无分别智。若缘余境余境定无。当何所缘。若是其智应有所知。若是非智云何得名无分别智。为离如是一切过失故说颂言

  论曰

  非于此非余  非智而是智

  与境无有异  智成无分别

  释曰。无分别智不缘分别依他起性。无分别故。非缘分别成无分别。亦不缘余以为境界。以即缘此分别法性为境界故。法与法性若一若异俱不可说。是故此智不可定说。缘分别境非分别境。自体亦尔。不可说言决定是智。如加行智及后得智分别无故。亦不可说决定非智。以加行智为先因故。与境无有异智成无分别者。不可分别此是能知。此是所知。能取所取分别无故。此智与境无差别相。譬如虚空与虚空中所有光明。是故此智成无分别。余契经中说一切法性无分别。今当解释

  论曰

  应知一切法  本性无分别

  所分别无故  无分别智无

  释曰。所分别无故者。由所分别遍计所执义永无故。余契经中说一切法性无分别。若一切法本来自性无分别者。何不一切有情之类从本已来不作功用自然解脱。无分别智彼无有故。由彼有情于一切法无分别性。现证真智本来未生。诸菩萨等。于一切法无分别性种性为因。证智已生由此道理。诸菩萨等能得解脱。非余有情。次当显示加行智等。各有三种五种差别

  论曰。此中加行无分别智有三种。谓因缘引发数习生差别故

  释曰。此加行智生起差别由三种力。一因缘力。二引发…

《摄大乘论释八》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