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大庄严经》四 ▪第2页
中天竺国沙门地婆诃罗奉 诏译
尔时诸仙闻是偈已。遥见菩萨威光赫然相好无比。各生希有奇特之心。咸作是言。此为何人。威容乃尔。为是帝释。为是四王。为是魔王。为是龙王。为是摩醯首罗天。为是毗纽天。为是转轮圣王。时诸仙人以偈赞曰
身色超过四护世 释梵日月自在天
福德相好无能逾 清净离垢应是佛
尔时林神。以偈答仙人曰
释提桓因及护世 梵王毗纽与自在
若比菩萨之威光 百千万分不及一
尔时诸仙闻是偈已。从空而下至菩萨前。乃见菩萨入深禅定身心不动。以偈赞曰
世间烦恼火 尊是清凉池
当以无上法 令其除热恼
复有一仙。说偈赞曰
世间无明覆 尊为智能灯
当以胜净法 为彼除冥暗
复有一仙。说偈赞曰
世间忧恼海 尊为大船筏
当以最胜法 济之登彼岸
复有一仙。说偈赞曰
世间老病苦 尊为大医王
当以微妙法 救之令得愈
佛告诸比丘。时诸仙人赞菩萨已顶礼围繞升空而去。尔时输檀王于少时间。不见菩萨悒然不乐。作如是言。太子今者为在何许。即遣群臣处处求觅。有一大臣至阎浮树。乃见菩萨在彼树下端坐思惟。诸树光阴逐日而转。唯阎浮之影湛然不移。时彼大臣见如是事。心生希有。归白王言
太子宴坐阎浮树 其树经时影不移
种种相好以超庄严 威德光明超释梵
尔时输檀王闻是语已。往阎浮树下。见菩萨身相好庄严威光赫奕。以偈叹曰
譬如山峰夜然炬 亦如明月在虚空
太子安隐入深禅 我今见之喜且惧
现艺品第十二
佛告诸比丘。尔时菩萨年既长大。复于一时。输檀王共诸释种长德耆年。相与谈议。时诸释种白大王言。太子年渐长大。无量诸仙善占相者皆云。太子若得出家必定成佛。若在家者当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十善御物以法为王成就七宝。何谓为七。一者轮宝。二者象宝。三者马宝。四者珠宝。五者女宝。六者主兵臣宝。七者主藏臣宝。具足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大王。若令太子不出家者。转轮圣王必有继嗣。诸粟散王咸当归伏。应为求婚令生染着。由是自当不出家也。时输檀王告诸释言。谁女有德堪为其妃。时有五百大臣。各白王言。我女有德堪为太子之妃。输檀王言。太子之妃固难为选。不知谁女能称其意。宜问太子何等之女可以为妃。是诸释种往菩萨所。各各问言。太子娶何等女而以为妃。是时菩萨报诸释言。却后七日当述斯意。菩萨思惟。而说偈言
欲有无边过 为诸苦恼因
犹如毒树林 亦如猛火聚
今处深宫内 婇女共相娱
此处甚难居 犹如履霜刃
未若住禅定 独在于山林
尔时菩萨过七日已。起大悲心思惟方便欲度众生。告诸大臣。而说颂曰
莲花生长淤泥中 不为淤泥之所染
王者德感于众庶 方为一切之所宗
世间无量诸众生 当于我所证甘露
是故示有妻子等 非为五欲之所染
我今随顺过去佛 而不退失诸禅定
婚娉宜应选仇偶 勿娶凡女以为妃
具足相好清净人 谛语称心无放逸
我今为书陈所好 汝宜依书善求觅
若有少盛好威仪 不恃丽容而起慢
无憍无吝无嫉妒 无谄无诳无诸病
恒常质直起慈心 怜愍众生如爱子
好行惠施无诸过 供养沙门婆罗门
乃至梦寐无邪心 未曾怀孕至贞洁
恒为心师不高举 执意卑愻犹如贱
不贪滋味及欲乐 有惭有耻而无害
未尝归依诸外道 恒与真正理相应
身语意业常清净 惛沉睡眠皆远离
所作无不善思惟 恒行善行未曾舍
承事舅姑如父母 爱念左右如自身
夫睡方眠复先起 善能解了诸义理
如是之女我方取 岂得凡劣以为妃
佛告诸比丘。是时大臣乃传此书。至输檀王所。王见书已告诸臣言。汝宜赍书于迦毗罗城。观诸族姓。若剎帝利。若婆罗门。乃至毗舍首陀种族之中。必有令女具斯众德。当娶是女为太子妃。即说偈言
剎利婆罗门 毗舍及首陀
有女具斯德 宜速来报我
太子心所好 以奉法为先
汝今应审观 无论于种族
佛告诸比丘。尔时大臣奉王敕已。于迦毗罗城求访如是令德之女。有一大臣名为执杖。其人有女名耶输陀罗。相好端严姝妙第一。不长不短不粗不细。非白非黑具足妇容。犹如宝女。于是大臣诣执杖家。见耶输陀罗。尔时耶输陀罗拜于大臣。而问之言。以何缘故而来至此。大臣以菩萨书授耶输陀罗。而说颂曰
释氏大王之太子 颜容端正甚可爱
大人之相三十二 八十种好皆圆满
太子书中述妇德 如是之女可为妃
尔时耶输陀罗。见菩萨书取而读之。怡然微笑报大臣曰
书载德行今悉备 唯应太子为我夫
当以斯意速启知 无令不肖而共居
尔时大臣见是事已。归白王言。大王。我于迦毗罗城。处处求访睹一贤女。堪为太子之妃。端正姝妙色相第一。不长不短不粗不细。非白非黑具足妇容。犹如宝女。王曰。汝所称者谁之女耶。白言。执杖大臣之女。名耶输陀罗。王自惟念太子相好超过世间。德貌备足。方可以充太子妃耳。汝所称者何必具美。我当造无忧宝器。随太子意来者遗之。窃使伺候观其所好。其所好者即娉为妃。乃遣金师多造无忧之器。复以七宝而为严饰。击鼓宣令告迦毗罗城。自知女有德貌堪为太子妃者。至第七日总集王宫。七日满已诸女皆集。菩萨尔时处于大殿。据仁贤床婇女围繞。时输檀王密使内人观察菩萨意之所向。当速报我。时迦毗罗城一切美女。皆以璎珞庄严其身。至菩萨前暂睹威光不能仰视。尔时菩萨以无忧宝器次第付之。皆蒙厚礼低颜而去。尔时耶输陀罗。侍从围繞最后而至。姿容端正色相无双。谛观菩萨目不暂舍。怡然微笑而作是言。独不垂赐无忧之宝。将非我身不足采耶。菩萨报言。我今于汝诚无所嫌。汝自后来宝器尽耳。即脱指环而以与之。其环价直百千两金。耶输陀罗受指环已。复作是言。所赐之物何太少乎。我身虽劣止直尔耶。是时菩萨尽脱所着众宝璎珞而以赠之。耶输陀罗言。我今何为夺于太子严身之宝。自当以诸宝饰奉上太子。作是语已。不肯受之还归本处。时王使者具以上事而白王言。大王当知。太子意在执杖大臣之女耶输陀罗。王闻是语即遣国师。诣执杖家作如是言。闻卿有女堪为太子之妃。故遣相求宜知此意。尔时国师奉王敕已。到执杖家具陈是事。尔时执杖报国师言。自我家法积代相承。若有伎能过于人者。以女妻之。太子生长深宫。未曾习学文武书算图象兵机权捷[打-丁+(企-止+衣)]力世间众艺。何为我女适无艺人。应会诸释简选伎能。谁最优长当得是女。尔时国师闻此语已。归白于王。王闻此言。愁忧不乐。窃作是念。我先敕诸释种亲侍太子。皆白我言。太子不勇。执杖此辞或因是也
尔时菩萨诣父王所。白言。大王何以忧愁。王时默然。乃至三问。王遣余人为说斯意。于是菩萨熙怡微笑。来白王言。世间宁有殊能妙伎与我等者。王便欢喜更审问言。汝今能与他人捔伎艺耶。如是三问。菩萨答言。大王。但当速召有异术人。我能于前现众伎艺。时输檀王于迦毗罗城外。为一试场。遍告天下。过七日后。若有善于伎术。皆集此场。共观太子现诸伎艺。至第七日。五百释子菩萨为首。当共出城往试场所。是时执杖大臣庄饰其女。载以宝车侍从围繞。来观伎艺立表号令。若有伎艺出于人者。以女妻之。时输檀王遣将最胜白象以迎菩萨。提婆达多先至城门。见此胜象庄严第一。问是谁象。答言。大王遣将此象以迎太子。提婆达多闻是语已。生嫉妒心恃力憍慢。前执象鼻以手搏之。于是而死。难陀续到欲出城门。见彼白象当路而毙。问谁杀乎。答言。提婆达多。难陀于时以手倒曳。致于路侧。菩萨寻至。问谁杀象。御者答言。提婆达多左手执鼻右手搏之。其象尔时应手而死。菩萨叹曰。提婆达多甚为不善。复问御者。谁能移之。答言。难陀以手倒曳致于路侧。菩萨叹曰。善哉难陀
尔时菩萨坐于宝辂。以左足指持彼白象。徐掷虚空越七重城。过一拘卢舍其象堕处便为大坑。尔后众人号为象坑。是时虚空诸天皆大欢喜。叹未曾有。而说颂曰
菩萨车中垂左足 以指掷象重城外
决定当能以智力 运诸众生超死城
佛告诸比丘。尔时输檀王。与诸释种长德耆年国师大臣无量众会。集艺场所。五百释种童子皆至此场。时诸释种。请毗奢蜜多为试艺师。语毗奢蜜多言。应观我等诸童子中。谁最工书谁学优瞻。而毘奢蜜多。先知菩萨解一切书无能逾者。于是微笑向诸童子。而说颂曰
天上人间 所有文字
太子究之 尽穷其底
吾与汝等 谁能及者
为我说书 靡识其名
适曾挍量 人天最胜
尔时五百释种。前白王言。我等先知太子通达书艺无能及者。而于算术或未过人。时有大臣名頞顺那。极闲算术。输檀王语頞顺那言。汝宜观诸童子。于算数中谁最为优。尔时菩萨自与唱数。令诸童子次第下筹。随菩萨唱计不能及。一一童子乃至五百皆悉错乱。菩萨是时语诸童子。汝等唱数我当算之。诸童子等次第举数。菩萨运筹唱不能及。都无错谬。乃至五百童子一时俱唱。亦不杂乱。时頞顺那心生希有。以偈赞曰
善哉心智奇敏捷 五百释种无能及
彼昔皆称我能算 今知太子不可量
时诸释种及一切人天同声唱言。善哉善哉。太子于算计中亦复第一。皆从座起合掌顶礼。白大王言。善哉大王。快得善利。今者太子辩才智能皆悉第一
时输檀王告菩萨言。颇复能与頞顺那校量算不。菩萨言。大王。此事可耳。时彼算师问菩萨言。颇有了知百拘胝外数名以不。菩萨报言。我甚知之。頞顺那言。太子能知请为我说。菩萨答言。百拘胝名阿由多。百阿由多名尼由多。百尼由多名更割罗。百更割罗名频婆罗百频婆罗名阿刍婆。百阿刍婆名毗婆诃百毗婆诃名郁僧迦。百郁僧迦名婆呼罗。百婆呼罗名那迦婆罗。百那迦婆罗名底致婆罗。百底致婆罗名卑波婆他般若帝。百卑波婆他般若帝名醯兜奚罗。百醯兜奚罗名迦罗颇。百迦罗颇名醯都因陀…
《方广大庄严经四》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