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方廣大莊嚴經》

「本緣部」經文187卷03頁碼:P0539
唐 地婆诃羅譯

  《方廣大莊嚴經》四 ▪第2页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诃羅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過 

  爾時諸仙聞是偈已。遙見菩薩威光赫然相好無比。各生希有奇特之心。鹹作是言。此爲何人。威容乃爾。爲是帝釋。爲是四王。爲是魔王。爲是龍王。爲是摩醯首羅天。爲是毗紐天。爲是轉輪聖王。時諸仙人以偈贊曰

  身色超過四護世  釋梵日月自在天

  福德相好無能逾  清淨離垢應是佛 

  爾時林神。以偈答仙人曰

  釋提桓因及護世  梵王毗紐與自在

  若比菩薩之威光  百千萬分不及一 

  爾時諸仙聞是偈已。從空而下至菩薩前。乃見菩薩入深禅定身心不動。以偈贊曰

  世間煩惱火  尊是清涼池

  當以無上法  令其除熱惱 

  複有一仙。說偈贊曰

  世間無明覆  尊爲智能燈

  當以勝淨法  爲彼除冥暗 

  複有一仙。說偈贊曰

  世間憂惱海  尊爲大船筏

  當以最勝法  濟之登彼岸 

  複有一仙。說偈贊曰

  世間老病苦  尊爲大醫王

  當以微妙法  救之令得愈 

  佛告諸比丘。時諸仙人贊菩薩已頂禮圍繞升空而去。爾時輸檀王于少時間。不見菩薩悒然不樂。作如是言。太子今者爲在何許。即遣群臣處處求覓。有一大臣至閻浮樹。乃見菩薩在彼樹下端坐思惟。諸樹光陰逐日而轉。唯閻浮之影湛然不移。時彼大臣見如是事。心生希有。歸白王言

  太子宴坐閻浮樹  其樹經時影不移

  種種相好以超莊嚴  威德光明超釋梵 

  爾時輸檀王聞是語已。往閻浮樹下。見菩薩身相好莊嚴威光赫奕。以偈歎曰

  譬如山峰夜然炬  亦如明月在虛空

  太子安隱入深禅  我今見之喜且懼 

  現藝品第十二

  佛告諸比丘。爾時菩薩年既長大。複于一時。輸檀王共諸釋種長德耆年。相與談議。時諸釋種白大王言。太子年漸長大。無量諸仙善占相者皆雲。太子若得出家必定成佛。若在家者當爲轉輪聖王王四天下。十善禦物以法爲王成就七寶。何謂爲七。一者輪寶。二者象寶。叁者馬寶。四者珠寶。五者女寶。六者主兵臣寶。七者主藏臣寶。具足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敵。大王。若令太子不出家者。轉輪聖王必有繼嗣。諸粟散王鹹當歸伏。應爲求婚令生染著。由是自當不出家也。時輸檀王告諸釋言。誰女有德堪爲其妃。時有五百大臣。各白王言。我女有德堪爲太子之妃。輸檀王言。太子之妃固難爲選。不知誰女能稱其意。宜問太子何等之女可以爲妃。是諸釋種往菩薩所。各各問言。太子娶何等女而以爲妃。是時菩薩報諸釋言。卻後七日當述斯意。菩薩思惟。而說偈言

  欲有無邊過  爲諸苦惱因

  猶如毒樹林  亦如猛火聚

  今處深宮內  婇女共相娛

  此處甚難居  猶如履霜刃

  未若住禅定  獨在于山林 

  爾時菩薩過七日已。起大悲心思惟方便欲度衆生。告諸大臣。而說頌曰

  蓮花生長淤泥中  不爲淤泥之所染

  王者德感于衆庶  方爲一切之所宗

  世間無量諸衆生  當于我所證甘露

  是故示有妻子等  非爲五欲之所染

  我今隨順過去佛  而不退失諸禅定

  婚娉宜應選仇偶  勿娶凡女以爲妃

  具足相好清淨人  谛語稱心無放逸

  我今爲書陳所好  汝宜依書善求覓

  若有少盛好威儀  不恃麗容而起慢

  無憍無吝無嫉妒  無谄無诳無諸病

  恒常質直起慈心  憐愍衆生如愛子

  好行惠施無諸過  供養沙門婆羅門

  乃至夢寐無邪心  未曾懷孕至貞潔

  恒爲心師不高舉  執意卑愻猶如賤

  不貪滋味及欲樂  有慚有恥而無害

  未嘗歸依諸外道  恒與真正理相應

  身語意業常清淨  惛沈睡眠皆遠離

  所作無不善思惟  恒行善行未曾舍

  承事舅姑如父母  愛念左右如自身

  夫睡方眠複先起  善能解了諸義理

  如是之女我方取  豈得凡劣以爲妃 

  佛告諸比丘。是時大臣乃傳此書。至輸檀王所。王見書已告諸臣言。汝宜赍書于迦毗羅城。觀諸族姓。若剎帝利。若婆羅門。乃至毗舍首陀種族之中。必有令女具斯衆德。當娶是女爲太子妃。即說偈言

  剎利婆羅門  毗舍及首陀

  有女具斯德  宜速來報我

  太子心所好  以奉法爲先

  汝今應審觀  無論于種族 

  佛告諸比丘。爾時大臣奉王敕已。于迦毗羅城求訪如是令德之女。有一大臣名爲執杖。其人有女名耶輸陀羅。相好端嚴姝妙第一。不長不短不粗不細。非白非黑具足婦容。猶如寶女。于是大臣詣執杖家。見耶輸陀羅。爾時耶輸陀羅拜于大臣。而問之言。以何緣故而來至此。大臣以菩薩書授耶輸陀羅。而說頌曰

  釋氏大王之太子  顔容端正甚可愛

  大人之相叁十二  八十種好皆圓滿

  太子書中述婦德  如是之女可爲妃 

  爾時耶輸陀羅。見菩薩書取而讀之。怡然微笑報大臣曰

  書載德行今悉備  唯應太子爲我夫

  當以斯意速啓知  無令不肖而共居 

  爾時大臣見是事已。歸白王言。大王。我于迦毗羅城。處處求訪睹一賢女。堪爲太子之妃。端正姝妙色相第一。不長不短不粗不細。非白非黑具足婦容。猶如寶女。王曰。汝所稱者誰之女耶。白言。執杖大臣之女。名耶輸陀羅。王自惟念太子相好超過世間。德貌備足。方可以充太子妃耳。汝所稱者何必具美。我當造無憂寶器。隨太子意來者遺之。竊使伺候觀其所好。其所好者即娉爲妃。乃遣金師多造無憂之器。複以七寶而爲嚴飾。擊鼓宣令告迦毗羅城。自知女有德貌堪爲太子妃者。至第七日總集王宮。七日滿已諸女皆集。菩薩爾時處于大殿。據仁賢床婇女圍繞。時輸檀王密使內人觀察菩薩意之所向。當速報我。時迦毗羅城一切美女。皆以璎珞莊嚴其身。至菩薩前暫睹威光不能仰視。爾時菩薩以無憂寶器次第付之。皆蒙厚禮低顔而去。爾時耶輸陀羅。侍從圍繞最後而至。姿容端正色相無雙。谛觀菩薩目不暫舍。怡然微笑而作是言。獨不垂賜無憂之寶。將非我身不足采耶。菩薩報言。我今于汝誠無所嫌。汝自後來寶器盡耳。即脫指環而以與之。其環價直百千兩金。耶輸陀羅受指環已。複作是言。所賜之物何太少乎。我身雖劣止直爾耶。是時菩薩盡脫所著衆寶璎珞而以贈之。耶輸陀羅言。我今何爲奪于太子嚴身之寶。自當以諸寶飾奉上太子。作是語已。不肯受之還歸本處。時王使者具以上事而白王言。大王當知。太子意在執杖大臣之女耶輸陀羅。王聞是語即遣國師。詣執杖家作如是言。聞卿有女堪爲太子之妃。故遣相求宜知此意。爾時國師奉王敕已。到執杖家具陳是事。爾時執杖報國師言。自我家法積代相承。若有伎能過于人者。以女妻之。太子生長深宮。未曾習學文武書算圖象兵機權捷[打-丁+(企-止+衣)]力世間衆藝。何爲我女適無藝人。應會諸釋簡選伎能。誰最優長當得是女。爾時國師聞此語已。歸白于王。王聞此言。愁憂不樂。竊作是念。我先敕諸釋種親侍太子。皆白我言。太子不勇。執杖此辭或因是也

  爾時菩薩詣父王所。白言。大王何以憂愁。王時默然。乃至叁問。王遣余人爲說斯意。于是菩薩熙怡微笑。來白王言。世間甯有殊能妙伎與我等者。王便歡喜更審問言。汝今能與他人捔伎藝耶。如是叁問。菩薩答言。大王。但當速召有異術人。我能于前現衆伎藝。時輸檀王于迦毗羅城外。爲一試場。遍告天下。過七日後。若有善于伎術。皆集此場。共觀太子現諸伎藝。至第七日。五百釋子菩薩爲首。當共出城往試場所。是時執杖大臣莊飾其女。載以寶車侍從圍繞。來觀伎藝立表號令。若有伎藝出于人者。以女妻之。時輸檀王遣將最勝白象以迎菩薩。提婆達多先至城門。見此勝象莊嚴第一。問是誰象。答言。大王遣將此象以迎太子。提婆達多聞是語已。生嫉妒心恃力憍慢。前執象鼻以手搏之。于是而死。難陀續到欲出城門。見彼白象當路而斃。問誰殺乎。答言。提婆達多。難陀于時以手倒曳。致于路側。菩薩尋至。問誰殺象。禦者答言。提婆達多左手執鼻右手搏之。其象爾時應手而死。菩薩歎曰。提婆達多甚爲不善。複問禦者。誰能移之。答言。難陀以手倒曳致于路側。菩薩歎曰。善哉難陀

  爾時菩薩坐于寶辂。以左足指持彼白象。徐擲虛空越七重城。過一拘盧舍其象墮處便爲大坑。爾後衆人號爲象坑。是時虛空諸天皆大歡喜。歎未曾有。而說頌曰

  菩薩車中垂左足  以指擲象重城外

  決定當能以智力  運諸衆生超死城 

  佛告諸比丘。爾時輸檀王。與諸釋種長德耆年國師大臣無量衆會。集藝場所。五百釋種童子皆至此場。時諸釋種。請毗奢蜜多爲試藝師。語毗奢蜜多言。應觀我等諸童子中。誰最工書誰學優瞻。而毘奢蜜多。先知菩薩解一切書無能逾者。于是微笑向諸童子。而說頌曰

  天上人間  所有文字

  太子究之  盡窮其底

  吾與汝等  誰能及者

  爲我說書  靡識其名

  適曾挍量  人天最勝 

  爾時五百釋種。前白王言。我等先知太子通達書藝無能及者。而于算術或未過人。時有大臣名頞順那。極閑算術。輸檀王語頞順那言。汝宜觀諸童子。于算數中誰最爲優。爾時菩薩自與唱數。令諸童子次第下籌。隨菩薩唱計不能及。一一童子乃至五百皆悉錯亂。菩薩是時語諸童子。汝等唱數我當算之。諸童子等次第舉數。菩薩運籌唱不能及。都無錯謬。乃至五百童子一時俱唱。亦不雜亂。時頞順那心生希有。以偈贊曰

  善哉心智奇敏捷  五百釋種無能及

  彼昔皆稱我能算  今知太子不可量 

  時諸釋種及一切人天同聲唱言。善哉善哉。太子于算計中亦複第一。皆從座起合掌頂禮。白大王言。善哉大王。快得善利。今者太子辯才智能皆悉第一

  時輸檀王告菩薩言。頗複能與頞順那校量算不。菩薩言。大王。此事可耳。時彼算師問菩薩言。頗有了知百拘胝外數名以不。菩薩報言。我甚知之。頞順那言。太子能知請爲我說。菩薩答言。百拘胝名阿由多。百阿由多名尼由多。百尼由多名更割羅。百更割羅名頻婆羅百頻婆羅名阿刍婆。百阿刍婆名毗婆诃百毗婆诃名郁僧迦。百郁僧迦名婆呼羅。百婆呼羅名那迦婆羅。百那迦婆羅名底致婆羅。百底致婆羅名卑波婆他般若帝。百卑波婆他般若帝名醯兜奚羅。百醯兜奚羅名迦羅頗。百迦羅頗名醯都因陀…

《方廣大莊嚴經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