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本行集经》

「本缘部」经文190卷03页码:P0655
隋 阇那崛多译

  《佛本行集经》二十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车匿等还品下

  时净饭王。复作是言。我今心愿所有四方护世神王。护诸众生。今为我子。成利益故。恒相佐助。天上帝释。千眼天主。舍脂之夫。大力天王。及诸天众。左右围繞。愿为我子。所有心求。愿作佐助。又世诸神。风神水神。火神地神。四方四维。彼等诸神。皆作佐助。汝最胜者。无上丈夫。何故弃舍四大天下。彼之我子。今捐家出。志慕无上极妙圣果。其所欲求。愿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使早证明。其净饭王。卧于地上。以种种语。呵责干陟。作如是言。汝不善马。从来多种。为我所作。爱乐之事。今日何缘。忽不饶益。如是损害于释种家。我之太子。恒常爱汝。与我心合。常作欢喜。汝今如是。汝须覆灭汝。可将我向太子处。我共爱子。共行苦行。我今离别所爱子故。命在须臾。不久存活。而说偈言

  干陟汝马速疾行  将我诣彼还回返

  我无子故命难活  如重病人不得医 

  时净饭王。说是语已。因爱子故。苦切所逼。卧在于地。作如是等。受苦恼事。举声大哭。乍扑乍起。言音哽咽

  尔时有一智能大臣并及国师婆罗门等。见净饭王。宛转于地。左倒右扶。心大愁毒。悲苦缠迫。意不暂欢。身心一时。生大热恼。其等欲开解王意故。故现颜色。自无忧愁。共白王言。大王。今者宜可舍诸忧愁苦恼。定于自心。须作健想。不应如是闷绝自扑。犹如凡人涕泣流泪。所以者何。大王。当知。如昔过去。多有诸王。弃舍王位。如萎华鬘。背而入山。又复大王。太子悉达宿缘。当受如是业报。大王。今者应忆往昔阿私陀仙预授其记。白大王言。彼童子者。不可拘以人天果报。并及转轮圣王之位。而期待之。使令贪爱暂往于世。大王。今者若决定欲唤大子还。但敕我等二人令去。当随王命终不敢违

  时净饭王。即报之言。汝等二人。若知时者。可速疾往至太子边。若不尔者。我今身命。无有吉祥。为诸苦恼之所缠逼。是时大臣并及国师婆罗门等。闻净饭王如是敕已。即共发行。诣太子所。而说偈言

  太子应受如是业  王当念昔私陀言

  记彼不贪天转轮  宁乐人间五欲乐 

  时彼大臣及国师等。说是语已。相与俱行。其马干陟。处处闻于如上苦切呵责言已。意甚忧愁。生大热恼。以热恼故。无暂时欢。心既不欢。即便命尽。命尽之后。应时上生三十三天。既生彼天。后知如来得成道已。即从彼天。舍来下生中天竺国于那波城。其城有一婆罗门种。具行六法。即为彼家。而作子息。乃至渐大。至如来边。如来知彼往昔之时作于马身命终生天。时佛即说彼马因缘。既闻法已。漏尽解脱。入般涅盘

  佛本行集经观诸异道品第二十四

  尔时太子。自手执刀。割于头髻。剃除须发。身着袈裟。实时无量百千诸天。生大欢喜。遍满其体。不能自胜。以喜欢心。齐出声叫。大歌大啸。弄诸衣裳。口大唱言。悉达太子。今已出家。悉达太子。今已出家。其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已一切生法众生。当得解脱于彼生法。乃至应受苦恼别离诸众生等。悉得解脱于此系缚

  尔时菩萨。割髻之处。其后起塔名割髻塔。菩萨身着袈裟之处。后起塔称受袈裟塔。车匿干陟。辞别回还向宫之处。后起塔名车匿干陟回还之塔。菩萨行路。谛视徐行。有人借问。默然不答。彼等人民。各相语言。此仙人者。必释种子。因此得名释迦牟尼

  尔时菩萨。自心发起如是思惟。我今既已。舍于王位。捐自眷属境界国城。不可生悔。此事成已。是灭相法。如是念已。心转勇猛

  尔时菩萨。从彼阿尼弥迦聚落。渐渐欲向于毗耶离中。路有一仙人居处。彼旧仙入名跋伽婆(隋言瓦师)。菩萨入彼仙人处。时光明显赫。照彼山林。菩萨既除诸璎珞具。并舍一切迦尸迦衣。直是身威。犹尚出光。耀彼山林诸仙人眼。而有偈说

  菩萨象王师子行  除舍妙衣及璎珞

  直着袈裟粗法服  身犹威耀彼诸仙 

  时其林内。所有持行婆罗门仙。行住坐卧。或手执持。随威仪住。彼等一切。向菩萨面。起恭敬心。爱乐尊重。或复生疑瞻仰菩萨。然彼林内。有诸耆旧婆罗门仙。或取华果药木草根。其余他行。未集聚者。彼等未见不生疑心。但远遥闻菩萨之声。既闻声已。心惊速疾来还林中本所住处。应所作者更不复作。应所取者更亦不取。其余华果及药草根。设已取者亦悉舍之。但心速欲来菩萨前

  时彼林内。所有诸鸟。所谓鸿鹤鹅鸭鹦鹉鸲鹆鸳鸯命命孔雀及迦陵伽俱翅罗等一切诸鸟。彼诸鸟等。见于菩萨入林中已。各各自出和雅之音。作微妙声。又彼林中。所有虫兽。其等一切。悉舍水草。不食不饮。欢喜来向于菩萨前

  是时彼林诸婆罗门。为祭祀故。[(壳-一)/牛]诸牸牛。取于乳汁。彼等牸牛。虽复捋讫。而其乳汁。犹更如初。自然流下

  时彼一切诸婆罗门。各相谓言。曾闻有八婆娑娑天。此人莫非是于其一。或复有言。诸娄宿天。此是其一。何以故。自从其来。入此林中。此林放光。皆悉明耀。如日初出照于世间。而说偈言

  或八婆娑此是一  或二娄宿中一天

  若不此林何故光  譬如世间日初照 

  尔时彼等诸婆罗门。修习仙法。居彼林者。随林所出供养之具。将如是等诸供养具。请于菩萨。各各一心。齐顶礼足。同共白言。善来圣者。我等诸仙。欲请圣者住于此处。此处所有华果树林药草根叶流泉冷水。随时堪可纳受充用。此是古仙之所居处。欲求解脱。易得安心。此处空闲。经行寂静

  尔时菩萨。以微妙语。辞釆音句。美丽可观。声隐隐深。犹如雷鼓。随所堪受。问讯相酬。是时诸仙众中。有一婆罗门仙。善巧居林苦行之法。彼见菩萨好容仪已。别更告一娑罗门言。仁者知不。此天童子。洞识人心。善解方便。何以故。凡世间人。各相谓言。我生诸子。应当养育。诸子长成。则能为我。兴立家计。贩卖求财。造作生活。我于当时。求智求道。若负他债。悉偿令了。如是思惟。诸恩爱故。养育诸子。此则不然。为他求道。不计自死。不求自利

  时彼众中。复更别有一婆罗门。告彼已前婆罗门言。仁者仁者。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世间之人不自觉知。不自辨了。常不知足。但言我今须如是辨。明日复须作如是辨。我行法时。犹尚未至。如是一切诸世间人。以迷惑故。既不辨于此世自利。然未来世亦复不得成就诸利

  尔时菩萨。从兜率天下来之时。入释种胎。欲受生日。彼时先于其跋伽婆仙人林中所居之处。自然涌出二金色树。时彼二树。高峻长大。而彼二树。当于菩萨出家之夜。忽然没地。一时不现。其跋伽婆仙人。见彼二树同夜没不现已。心大忧恼。怅怏低头。思惟念言。必我衰时。相貌所至。或复更有恶相来耶。菩萨见彼跋伽仙人如是忧愁低头怅怏。心不欢乐。渐至彼边。而白仙言。尊者。何故颜色忧愁。低头而坐

  时彼仙人。报菩萨言。天善童子。此我居处。往昔以来。有二金树。从地涌出。彼树高峻。严丽可观。我见彼树。今忽不现。以其没故。我今忧愁。心意不乐。如是低头。思惟坐耳。菩萨即问彼仙人言。尊者。彼等二树出来几时。仙人答言。到今已来。二十九年。菩萨又问。彼树灭没尔来几时。仙人报言。昨夜半时。始没不现。菩萨即语彼仙人言。彼二树者。是我福力果报故生。若我当作转轮圣王。我于此处。作一善地园林之所。我今既其舍离出家。以是义故。彼树昨夜。没而不现。以是因缘。尊者。勿复自生忧愁

  尔时菩萨。为于彼等一切诸仙。左右围繞。于前行至彼所居处。随意游行。观看种种坐起安禅苦行精进求道之处。时彼林内。有一仙人。恒修苦行。在菩萨后。随逐而行

  尔时菩萨。入彼林中。至于仙人居坐处已。东西南北。观看彼中。行住坐卧。苦行居所。欲求彼等最胜处故。问于彼等诸仙人言。我今始入。求道未久。是故我欲借问。诸仙。唯愿如法为我。解说汝此法行。我曾未知。汝等示现。为我宣说。我得闻已。如法奉行。此处求利真实行者。如于汝等所有苦行。我亦依行。彼等诸仙答菩萨言。仁。问我等一切苦行及求道法我等为仁。次第解释。凡行苦行。此之众内。或有食菜。或有食荑。或食尼拘陀树枝者。或食头拘罗树枝者。或食迦尼迦罗枝者。或复止食一树之枝。或食牛粪。或食麻滓杂果藕根。或食杂种诸树软枝。或复饮水而用活命。或如蜣蜋。而自活命。或复有如獐鹿食草而以活命。或有立地而用称心。或有坐地而称消适。或食四口食而活命。或复有持麻作衣者。或黑羊毛而作衣者。或草作衣。或以野蚕绵作于衣。或龙须草以用作衣。或以莎草持作于衣。或鹿皮作。或以故破皮作衣者。或乱发作。或毛[毯-炎+旁]作。或以死人幡作于衣。或粪扫衣。或复裸形卧蕀刺上。或卧板上。或卧株上。或卧杵上。或复住于尸陀林中。或住蚁垤。犹如蛇居。或住露地。或复入水。或复事火。或逐日转。或举两手。安然立住。或地蹲坐。或不洗梳。身坌尘土。或复[肆-聿+累]髻。或拔头发。或拔髭髯。然我等辈。以如是行。自住持己。次或观时。思惟而行。或复愿欲求生天上。或复有欲求生人间。以苦行故。然后其身。始得安乐。所以者何。求法甚难。要修苦行。以为根本。而说偈言

  如是修习苦行时  自有三十三天报

  苦行精进后得乐  是故苦为诸乐因 

  尔时菩萨。虽闻诸仙如是苦行。而眼未见其法极处。心不喜欢。而知此言未是真善。还缓声报彼仙人言。我今观看汝法。虽有然苦须灭。而后果报。更无所去。唯当生天。又其一切诸天宫殿。所有果报。是无常法。以行如上少果报故。如是苦行。既须捐舍所爱亲族。复去世间一切诸乐行。于苦行远离诸乐。以求乐故。乃更入于大牢狱中。而说偈言

  汝舍爱亲及世乐  行于苦行欲生天

  虽复谓言此出升  不觉未来还入狱 

  尔时菩萨。说此偈已。复作是言。若当有人为苦逼身。悕求胜处。欲生天上。以天中受五欲乐故。不知厌离。于未来世。不免烦恼之所患害。彼等仙人。以苦行故。还求大苦。是诸众生。命终之时。见大怖故。…

《佛本行集经二十》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