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维摩诘经》下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观人物品第七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何以观察人物。答曰。譬如幻者见幻事相。菩萨观人物为若此。譬如达士见水中月。菩萨观人物为若此。譬如明镜见其面像。菩萨观人物为若此。取要言之。如热时之焰。如呼声之响。如空中之雾。如地水火风空。如诸情同等。如无像之像。如真人断三垢。如沟港见自身。如如来诸所有。如所见诸色像。如得尽定无身不身。如空中之鸟无迹。如虫蚤之根自然。如梦所见已寤。如未生尘。如真人现。菩萨观人物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曰。如是观者何以行慈。答曰。如是观人人物为幻。知法亦然。而为说法以慈修止。止而慈者为无所起。行不娆慈以无瑕秽。行等之慈等于三涂。行无诤慈无所止处。行不二慈内外无习。行不怒慈为都成就。行牢强慈强若金刚莫能沮坏。行清白慈内性已净。行平等慈平若虚空。行如来慈如本随觉。行佛之慈觉诸凡人。行自然慈以自觉正。行道之慈同其所味。行无比慈能却众恶。行大悲慈导以大乘。行不视慈其视如空。行布施慈无所遗忘。行戒以慈与恶戒眼。行忍以慈彼我皆护。行精进慈荷负众人。行一心慈思所当念。行智慧慈而以知时。行善权慈一切现闻。行不谄慈意净无求。行不饰慈心无所著。行不我慈无复恶意。行安慰慈至于得佛。为立大安菩萨之慈。为若此也。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曰所造德本修辩为人。何谓为喜。曰所以施众而无悔。何谓为护。曰兼利之。又问。生死为畏。菩萨何以御之。曰生死畏者。菩萨以圣大之意为之作御。又问。欲建圣大当何所立。曰建圣大者必等一切而度众生。又问。欲度众生当何除解。曰度众生者解其劳尘。又问。既解劳尘当复何应。曰已解劳尘当应自然。又问。何所施行而应自然。曰不起不灭是应自然。又问何等不起何等不灭。曰不善不起善者不灭。又问。善不善孰为本。曰善不善身为本。又问。身孰为本。曰欲贪为本。又问。欲贪孰为本。曰不诚之杂为本。又问。不诚之杂孰为本。曰不住为本。如是仁者。不住之本无所为本。从不住本立一切法
于是有天在其室止。闻上人言。现其天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如应。若持至大弟子即着不堕。一切弟子神足举华便不堕落。天问舍利弗。何故举华。曰不如应是以举之。天曰不然。此华如应。何为贤者谓之不应。又如此华无应不应。贤者自为应不应耳。观诸大人华不着身者。以一切弃应不应也。譬如丈夫畏时非人得其便。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细滑得其便。已离畏者一切五乐无能为也。止处未断华着身耳。止处断者华不着也。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曰至于此久如耆年解脱。又问。止此久耶。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舍利弗默而不答。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曰真解者无所言取。故吾于是不知所云。天曰。若耆年案文言之。则一切如文解相。何则解脱者。不内不外不从两间得。而文字亦无内外两间之得。是故贤者无以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从等解。曰不复以不欲淫怒痴而解乎。天曰。甚慢者不用是说解。如不乐慢淫怒痴者乃以是解。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奚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曰不我得不为证故辩如是。若有得有证。则于自然法律为甚慢矣。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天曰。弟子行者乘弟子法。缘一觉行眼见道意。求大乘者自行大悲。如入栴檀林者唯嗅栴檀不嗅他香。如是贤者。在佛德香之室者。不乐弟子缘一觉香。若天龙神释梵四天王。得入此室闻斯正士讲说法者。皆乐佛美德香。终不起欲乐香也。昔者菩萨发意出家。十有二年吾止此室。不闻弟子缘一觉之杂言。但闻殊异菩萨杂语大慈大悲不可思议佛法积要。又舍利弗。此室有八未曾有自然之法以现正化。何谓八。此室昼夜照以智慧睹佛金光。不以日月所照为乐。是为一未曾有。此室入者在中而止。一切无复淫怒痴垢。是为二未曾有。此室恒有释梵四天王异刹菩萨来会不休。是为三未曾有。此室常闻讲说道化六度无极不退之轮法语不废。是为四未曾有。此室天人恒歌正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此室其中有四大藏众宝积满。周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此室释迦文。阿閦佛。宝首。乐忻。宝月。宝净。无量。固受。师子响。慧作斯。彼诸如来等。是正士念时说时。彼佛即为来。来说佛行无不悦怿。是为七未曾有。此室清净常见诸天名好宫室及一切佛严净之土。是为八未曾有自然之法。如是贤者。此常见正谁已见此。当复舍学弟子法乎
舍利弗问天。汝何以不转女人身。天曰。满十二岁。始以女人形求而得之。夫女人相犹幻事也。故女人为幻观世如类。而云何以转女人身。舍利弗言。观诸有身皆无所成。如是贤者。一切诸法亦无所成。奚为复问何转女身。于是其天即以神足。立舍利弗令如天像。天自化身如舍利弗。既现化而问曰。云何贤者。转为此女像。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曰。不识吾何以转成此女像也。天曰。贤者。若能转此女像则众女人身可转。若其不女于女身亦不见者。则众女人虽女身为非女非见也。又如佛言。一切诸法非女非男。即时舍利弗身复如故。天曰。贤者。何缘作此女相。曰吾不作非不作。天曰。如是贤者。诸法亦非作非不作。夫不作非不作者佛所说也
舍利弗问天。汝没此当于何生。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曰如佛化生非没生也。天曰。众生犹然。亦不见其没生者也。曰天久如能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乎。曰久犹凡民之普得法。乃吾成最正觉。曰云何凡民之普得法者。无乃非处乎。天曰。其为无上最正觉者非有处也。所以者何。佛无所立故曰无所于最正觉者。舍利弗言。今诸佛最正觉及其已正觉与当正觉者。如江河沙皆谓何乎。曰此以文数为读者耳。非谓道有去来今也。夫三涂等且如。贤者得道云何。曰所得者为不惑耳。天曰。如是贤者。吾成佛者。亦以为彼未正觉故。尔时维摩诘。谓贤者舍利弗言。是天已奉事九十二亿佛。神通之智已解了。所愿普具法忍已得。已不退转。愿行如言所欲能现
维摩诘经如来种品第八
文殊师利问曰。何谓族姓子。菩萨所至到处兴有佛法。维摩诘言。其来往周旋有智慧兴有佛法。菩萨来往为之奈何。其至五无间处能使无诤怒。至地狱处能使除冥尘。至于畜生处则为除闇昧能使无慢。求入饿鬼道。一切以福随次合会。至无智处不与同归能使知道。在怒害处为现仁意不害众生。在憍处为现桥梁合聚度人。在尘劳处为现都净无有劳秽。如在魔道则能使其觉知所缘。在弟子道所未闻法令人得闻。在缘一觉道能行大悲坐而化人。入贫窭中则为施以无尽之财。入鄙陋中为以威相严其种姓。入异学中则使世间一切依附。遍入诸道一切能为解说正要。至泥洹道度脱生死如无绝已。是为菩萨来往周旋。所入诸道能有佛法。于是维摩诘又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答曰有身为种。无明与恩爱为种。淫怒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住为种。八邪道为种。九恼为种。十恶为种。是为佛种。曰何谓也。文殊师利言。夫虚无无数不能出现住发无上正真道意。在尘劳事未见谛者。乃能发斯大道意耳。譬如族姓子。高原陆土不生青莲芙蓉蘅华。卑湿污田乃生此华。如是不从虚无无数出生佛法。尘劳之中乃得众生而起道意。以有道意则生佛法。从自见身积若须弥。乃能兼见而起道意故生佛法。依如是要。可知一切尘劳之畴为如来种。又譬如人不下巨海。能举夜光宝耶。如是不入尘劳事者。岂其能发一切智意
贤者大迦叶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言诚如之意尘劳之畴为如来种奚但身见能发无上正真道乎。虽以五无间具。犹能发斯大道意而具佛法矣。已得罗汉为应真者。终不能复起道意而具佛法也。如根败之士其于五乐不能复利。如是弟子杂行已断。其于佛法不乐不利无复志愿。是以凡夫于佛法为有反复。如弟子无有。所以者何。凡夫闻佛法能起大道不断三宝。使夫弟子终身闻佛法力无所畏。非复有意起大道也。于是众中有坐菩萨字众像见。问维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奴客执事安在。朋友亲戚徒隶为谁群从所有象马车乘皆何所在。尔时长者维摩诘答众像见。而说颂曰
母智度无极 父为权方便
菩萨由是生 得佛一切见
乐法以为妻 悲慈为男女
奉谛以降调 居则思空义
学知一切尘 其生随所欲
上道为亲友 觉意而不着
我徒勇而果 群从度无极
四恩当女事 乐以歌道德
总持为苑囿 觉华甚奇快
厥实度知见 彼树法林大
八解之浴池 正水满其渊
净叶众如殖 浴此无垢尘
参驾五通驰 大乘难过踰
调御以道意 八道坦忘忧
相具以严容 众好饰其姿
惭愧免行成 华鬘谓不疑
七宝货之大 求者兼与法
得报利弘多 随布分斯道
守如禅解教 无患清净道
以是依诸佛 常勇志不摇
是食甘露者 以解味为浆
不慢不疑净 戒品为涂香
在彼众尘埃 勇犍莫能胜
降伏一切魔 咸使至道场
其于所堕生 都已无惑根
为现诸刹土 将护度众尘
供养亿如来 奉诸三界将
不我则为佛 生辄务成养
修治佛土净 训化诸群生
由是得最刹 无人人所行
一切民萌类 声响及众变
一时能尽现 菩萨乐精进
邪行为顺现 随欲牵致来
方便度无极 一切示轨仪
为现胜言教 示身终如死
祐化诸人物 于幻法不殆
现劫尽干烧 更始生地形
众人有常想 照令知无常
正使或亿千 出之一邑里
能悉为空舍 安诸施以道
如有禁咒语 崄谷若干辈
皆为到彼度 菩萨无所畏
世间众道术 一切从而学
非以随疑见 因之解人惑
或作日月天 或为梵中尊
为地主以德 为风神亦然
劫中有疾疫 为之设医药
勤恤护养安 除病消诸毒
劫中设饥馑 则施食与浆
前救彼饥渴 却以法语人
劫中若兵起 己为作慈利
化之以不诤 兆民得休济
若于大战中 则我得臣众
…
《佛说维摩诘经下》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