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维摩诘经》下 ▪第2页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 恒协用和安 菩萨力势强
至于有狱刑 佛土不可胜
辄至到于彼 趣使众庶宁
所往方教化 五道遍分明
一切生索现 此为菩萨生
在欲示饶有 现舍而行禅
能禁制魔首 莫知孰执焉
火中生莲荷 是可谓希有
无比为大炬 其在欲能尔
有民众所聚 则为兴农利
导以无贪欲 立之以佛智
求为世间将 宗长若帝师
辅上而怀下 以此安群黎
周惠诸贫民 资财无有极
因厥所布施 劝励起道德
在于憍慢中 示现作力士
消伏诸贡高 使立佛正道
见人有危惧 居前而慰安
既施使无畏 乃化以道真
为五通仙人 修治梵行事
立众以净戒 及忍和损意
以敬养烝民 见者乐精进
所有僮仆奴 教学立其信
随如方便随 令人得乐法
欲现一切最 善权必深学
无际行谓此 是以游无疆
合会无边慧 说法无有量
维摩诘经不二入品第九
于是维摩诘。问众菩萨曰。诸正士所乐菩萨不二入法门者。为何谓也。座中有名法作菩萨。答曰族姓子。起分为二。不起不生则无有二。得不起法忍者。是不二入
首闭菩萨曰。吾我为二。如不有二不同像则无吾我。以无吾我无所同像者。是不二入不眴菩萨曰。有受为二。如不受则无得。无得者不作渊。以无作无驰骋者。是不二入
首立菩萨曰。劳生为二。为劳乘者其于生也弗知弗乐。以过众知而受色欲者。是不二入
善宿菩萨曰。虑知为二。当以不虑不知。于诸法念作而行不念作者。是不二入
善多菩萨曰。菩萨意弟子意为二。如我以等意于所更乐。无菩萨意无弟子意。与无意同相者。是不二入
善眼菩萨曰。一相不相为二。若都不视不熟视不暂视。不作一相亦不暂相。于视不视以等视者。是不二入
奉养菩萨曰。善不善为二。于善不善如无所兴是谓无想。以无想立者而不为二。都于其中而无度者。是不二入
师子意菩萨曰。一切不受为二。当如金刚而无觉知。不为愚行亦不解者。是不二入
勇意菩萨曰。漏不漏为二。如得正法则其意等。已得等者终不为漏不漏想。亦不以无想而得。不以想受而住者。是不二入
净解菩萨曰。此有数此无数为二。若离一切数则道与空等。意都已解无所著者。是不二入
人乘菩萨曰。是世间是世尊为二。若世间意空。于其中不舍不念。不依尊上者。是不二入
目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尽者都尽。都尽者不可尽。是谓无尽无所尽故曰尽。曰尽者无有尽。如斯入者。是不二入
普闭菩萨曰。我非我为二。如我之不得非我何可得。于我自然而不作者。是不二入
明天菩萨曰。明不明为二。不明滋多是故有明。若是不用不计以作等计。于其中而平等。不以二得要者。是不二入
爱觐菩萨曰。世间空耳作之为二。色空不色败空。色之性空。如是痛想行识空而作之为二。识空不识败空。识之性空。彼于五阴知其性者。是不二入。光造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空种自然四大亦尔。本空自然末空自然。知此种者是不二入
善意菩萨曰。眼色为二。其知眼者见色不染不怒不痴。是谓清净。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更心法为二。其知心者于法不染不怒不痴。是谓清净。如此住者是不二入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一切智而分布为二。布施而自然一切智亦尔。一切智自然布施亦尔。如是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一切智而分布为二。智慧而自然一切智亦尔。一切智自然智慧亦尔。于其中而一入者。是不二入。深妙菩萨曰。空异无相异无愿异为二。如空则无相。无相则无愿。无愿者不意不心不识不行。其以一向行众解门者。是不二入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性则法法性则众。一切是三宝无有数。无数则朴朴则正诸法。乐随此者是不二入
不毁根菩萨曰。有身与有身尽为二。有身则有尽。何则从身生见。从见有身。是故有身有毁灭杂。彼以无杂自然如灭。而不迷不惑者。是不二入
善断菩萨曰。身口心为二。所以者何。是身则无为之相也。如身之无为口相亦无为。如口之无为心相亦无为。如其心之无为一切法亦无为。其以无二无三事者。是不二入
福土菩萨曰。福与不福。为与不知为为二。于福不福如不知为如不有为是则无二。其于罪福不以知为如自然相。以空知者。不是福不非福亦不无知。觉如此者。是不二入
首怀菩萨曰。攀缘称说为二。若其不攀缘则无所不善无非善也。如无不善无非善者。是不二入
月盛菩萨曰。闇与明为二。不闇不明乃无有二。何则如灭定者无闇无明。如诸法相而等入者。是不二入
宝印手菩萨曰。其乐泥洹不乐生死为二。如不乐泥洹不恶生死乃无有二。何则在生死缚彼乃求解。若都无缚其谁求解。如无缚无解无乐无不乐者。是不二入
心珠立菩萨曰。大道小道为二。依大道者不乐小道亦不习尘。无大道相无小道相。如如想之士无以行道者。是不二入
诚乐仰菩萨曰。诚不诚为二。诚见者不见诚。奚欺伪之能见。何则非肉眼所见也。以慧见乃而见。其以如见无见无不见者。是不二入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又问文殊师利。何谓菩萨不二入法门者。文殊师利曰。如彼所言皆各建行。于一切法如无所取。无度无得无思无知无见无闻。是谓不二入
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第十
于是贤者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过。此诸大人当于何食。维摩诘知其意而应曰。唯然贤者。若如来说八解之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要闻法者当为先食。是时维摩诘即如其像正受三昧。上方界分去此刹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佛土。有佛名香积如来至真等正觉。世界曰众香。一切弟子及诸菩萨皆见其国。香气普薰十方佛国诸天人民。比诸佛土其香最胜。而彼世界无有弟子缘一觉名。彼如来不为菩萨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菩萨饮食则皆众香。其香周流无量世界。时彼佛诸菩萨方坐食。有天子学大乘字香净。住而侍焉。一切大众皆见香积如来与诸菩萨坐食。维摩诘问众菩萨言。诸族姓子谁能致彼佛饭。皆曰不能。即复问文殊师利。卿此众中未悉了乎。答曰如佛所言。未知当学。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居众会前化作菩萨。光像分明。而告之曰。汝行从此佛土度如四十二江河沙世界。到众香刹香积佛所。往必见食。则礼佛足如我辞曰。维摩诘言。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忍界施作佛事令此懈废之人得弘大意。亦使如来名声普闻。即化菩萨居众会前。上升上方忽然不现。举众皆见其去。而化菩萨到众香界礼彼佛足言。维摩诘菩萨稽首世尊足下。敬问无量兴居轻利。游步康强少承福庆。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忍界施作佛事。令此懈废之人得弘大意。亦使如来名声普闻。彼诸菩萨皆愕然曰。此人奚来何等世界有懈废人。即以问佛。香积报曰。下方去此度如四十二江河沙刹。得忍世界。有佛名释迦文汉言能仁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五浊刹以法解说懈废之人。彼有菩萨名维摩诘。说上法语。今遣化来称扬我名。彼菩萨曰。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无畏神足若斯。佛言甚大。一切世界皆遣化往。化作佛事以立众人
于是香积如来。以满钵香饭一切香具。与化菩萨。时彼九万菩萨俱发声言。我等欲诣忍土见释迦文。彼佛报言。往族姓子。赍尔忍香入彼世界。无以仁故有放逸意。自持汝所乐行。勿念彼国菩萨不如。无得于彼生废退意而有劳想。所以者何。佛土虚空。诸佛世尊欲度人故为现其刹耳。化菩萨既受饭与诸大人俱承佛圣旨。及维摩诘化。须臾从彼已来在维摩诘舍。维摩诘即化为九万师子床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讫。化菩萨奉佛具足之饭与维摩诘。饭香一切薰维耶离。及三千大千世界皆有美香。时维耶离诸梵志居士尊者月盖等。闻是香气。皆得未曾有自然之法。身意快然。具足八万四千人入维摩诘舍。观其室中菩萨甚多。睹师子座高大严好。见皆大喜。悉礼菩萨诸大弟子却住一面。诸香地天人色行天人皆来诣舍。维摩诘谓耆年舍利弗诸大弟子言。贤者可食如来之饭。惟大悲味无有限行以缚意也。有异弟子念此饭少。而此大众人人当食。化菩萨曰。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众人食抟若须弥。犹不能尽是不可尽。所以者何。无有尽戒至于定慧解度知见。如来之饭终不可尽。于是钵饭悉饱众会饭故不尽。诸菩萨大弟子天与人。食此饭已气走安身。譬如一切安养国中诸菩萨也。其香所薰毛孔皆安。亦如众香之国香彻八难
于是维摩诘问众香菩萨言。诸族姓子。香积如来云何说法。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其香。而诸菩萨自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其香皆薰一切同等。悉得一切香德之定。堪任得定。菩萨一切行无所著。彼诸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释迦文云何现法。维摩诘曰。此土人民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是趣地狱。是趣畜生鬼神之道。是为由身由言由意恶行之报。至于不善恶行滋多。故为之说若干法要。以化其粗犷之意。譬如象马[怡-台+龙]悷不调。着之羁绊加诸杖痛然后调良。如是难化诪张之人。为以一切苦谏之言乃得入律。彼菩萨曰。未曾有。如世尊释迦文。乃忍以圣大之意。解贫贪之人。及其菩萨亦能劳谦。止斯佛土甚可奇也。维摩诘曰。如卿等言。此土菩萨于五罚世以大悲利人民。多于彼国百千劫行。所以者何。诸族姓子。此忍世界有十德之法为清净。彼土无有。何等十。以布施摄贫穷。以敬戒摄无礼。以忍辱摄强暴。以精进摄懈怠。以一心摄乱意。以智慧摄恶智。以悔过度八难。以大乘乐遍行。以种德本济无德者。以合聚度人民。是为十德。而以发意取彼。彼菩萨曰。为以几法行无疮痏从此忍界到他佛土。维摩诘曰。有八法行。菩萨为无疮痏从此忍界到他佛土。何等八。为众设耻避乱羞望。为一切人任苦忍诤。为诸善本以救众生。为不距众人而爱敬。菩萨所未闻经恣听不乱。不嫉彼供不谋自利。常省己过不讼彼短。自检第一以学众经。是为八。当此维摩诘与众会及文殊师利说法时。满百千人发无上正真道意。十千菩萨逮得法忍
维摩诘经菩萨行品第十一…
《佛说维摩诘经下》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