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经集部」经文624卷15页码:P0348
后汉 支娄迦谶译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上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六万比丘俱。菩萨七万三千人。一一尊复各从十方佛刹。来到是间。悉得陀邻尼法。其欲无所挂碍。其心所念羞惭。多所忍而行。从是而得成。其心如金刚无能断截者。诸佛法一切习。诸佛法欲具足。其意所作而欲甚尊。其意不离菩萨心令他人亦尔施与伏意而不乱所爱而无所惜其净戒庄严饰身口意。其忍辱柔软是则为力。是则僧那阿僧祇劫。忆那术百千所作。精进而不懈怠。禅惟务三昧三摩越。其心知他人意。以是自娱乐。其慧功德无所不解。其心譬若须弥。无能譬者。其心如地水火风。亦无所爱。亦无所憎。常有慈心。其身光明无所挂碍。其哀是行。为一切人而作伤心。已法等心已是为乐。其护者不堕一道。有利无利。若誉若谤。若有名无名。若苦若乐。过世间之所有法。一切诸会不已为会。却诸外道。降伏众魔。是者难值。若优昙钵花。时时可得。一切人而无倩者而为作倩。故名曰厚。其厚者乃致至泥洹。已无极上僧那僧涅已深法。猛若如师子。已怛萨阿竭印而印之。所受决而无所碍。其作如所言。已谛法而审。其光明照于日月。十方莫不闻名者。一切诸佛无不救护。不令离法。悉皆守名深法灭。不断三宝。其心功德。通无央数刹土。其心净洁。习其处而往还。到佛所无所失。常教道一切人。已入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则是头随人心所喜。以法教照。各令得所索。知诸人相。所行随所乐喜。不失其意。而作医王之德。疗于老病死已。供养过去无央数佛。其功德而致相诸种好已。过空无相无愿之法。诸法无所有。如幻野马如梦。如水中影山中之响。悉知一切之音声。通入诸法各各能答。已成持诸所欲。以智慧晓了道事。已稍近尊十种力。肉眼慧眼道眼法眼佛眼。过度众冥。尽入诸功德行。晓知菩萨之藏。其闻是法不复转移。便得相印三昧。金刚行三昧。其法在所作三昧。宝明持三昧。不舍一切人三昧。悉知一切心三昧已。得佛智慧。如佛所作为一切作。本已具足诸好。有菩萨名曰乐作(一)。复有菩萨名曰乐等有(二)。复有菩萨名曰宝手(三)。复有菩萨名曰明华(四)。复有菩萨名曰宝炎(五)。复有菩萨名曰喜见(六)。复有菩萨名曰意喜(七)。复有菩萨名曰喜以眼见(八)。复有菩萨名曰持地(九)。复有菩萨名曰欢喜作(十)。复有菩萨名曰大处废(一)。复有菩萨名曰大利(二)。复有菩萨名曰辟魔(三)。复有菩萨名曰意乐香(四)。复有菩萨名曰人中之天(五)。复有菩萨名曰谛愿(六)。复有菩萨名曰等视(七)。复有菩萨名曰尽见等不等(八)。复有菩萨名曰执御(九)。复有菩萨名曰一切无倩而作倩之厚(二十)。复有菩萨名曰弥勒(一)。复有菩萨名曰雨音(二)。复有菩萨名曰两若山半(三)。复有菩萨名曰两山鼎(四)。复有菩萨名曰慈行(五)。复有菩萨名曰光英(六)。复有菩萨名曰光声阳(七)。复有菩萨名曰镫明王(八)。复有菩萨名曰如当眼所见(九)。复有菩萨名曰光等知(三十)。复有菩萨名曰尊官(一)。复有菩萨名曰天官(二)。复有菩萨名曰天眼(三)。复有菩萨名曰视处悉吉(四)。复有菩萨名曰快臂(五)。复有菩萨名曰谛议意(六)。复有菩萨名曰安处意(七)。复有菩萨名曰安处度(八)。复有菩萨名曰无所动而度(九)。复有菩萨名曰金刚行度(四十)。复有菩萨名曰三世行度(一)。复有菩萨名曰谛如事不异(二)。复有菩萨名曰持严欲好(三)。复有菩萨名曰不尽欲(四)。复有菩萨名曰不稽留欲(五)。复有菩萨名曰意音(六)。复有菩萨名曰净音(七)。复有菩萨名曰饱满一切音(八)。复有菩萨名曰文殊尸利(四十九)

  如是等菩萨会者。七万三千人于三千大千刹土。释梵护持世者。一一豪尊。诸天龙阅叉犍陀罗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人非人。尽来会。悉欲闻佛所说经。提无离菩萨。从坐起整衣服。叉手长跪而赞叹佛说。俗者不及道之明。为世间而作本。已过度于众冥。今自归度于世者。以布施总持十种力。已自伏意并化余人。是则为度一切莫不供事者。今自归于三界无能与等者(一)。以相无所不饶益其光(二)。赤色若于金。其音中和色甚殊好。无能与等者。今自归莫不供事者(三)。以度而度以降伏众外道。其智甚尊在于众黠之上。莫能有转动者。尽知一切之行。其功德甚尊。今自归无极之大哀(四)。诸所欲于欲无所得。众魔已索莫能当者。其净戒无所不安。于诸天一切则为天中天。其意无所复着。今自归莫能当者(五)。其闻德莫不欢喜。形像若宝。其见者无不爱乐。于施与已离淫怒痴。今自归其德。若天无所不覆(六)。以四谛过于四窦。以无眼者悉得视占。所说法无涯底。于三世行为一切作本。今自归其足而有轮(七)。其身者为诸天一切人之所供事。无男无女皆得而依。众魔而不敢当。则是天上天下之所特尊(八)。以众谛政法持于一切。其心等慈无所不遍。为一切作导。其法而等住。今已自归其德无及者(九)。其音柔软清净。其闻者莫不悦心。其声如梵无所不至。一切诸音皆悉具足。今自归于尊谛(十)。已度空无相无愿。其智甚深不可得根。已入众脱是为功德。今自归已得脱者(十一)。悉知因缘而所生。有之功德。其见无内无外用等故。其知所说别于如作。今已自归过度诸所可见(十二)。亦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视诸法悉脱。若幻野马。今自归于法功德(十三)。所生无所生俱无生。其有已灭无有尽时。所住如法如怛萨所入(十四)。审如所说。若法如怛萨无所动转。其德若大山。身者若金刚。今自归安则若山(十五)。身心意而适等。其名流于三世莫不闻者。一切所问皆能报答。惟不以烦而肯说者。愿欲所问(十六)。赞叹佛已。傥肯说者而欲问之。佛言。在所问。提无离言。何谓菩萨以法自在说而庄饰身(一)。何谓菩萨快深法无所不入(二)。何谓菩萨知一切人心(三)。何谓菩萨随所喜而化(四)。何谓菩萨心行而入(五)。何谓菩萨知因缘有所作(六)。何谓菩萨而施与。为庄严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七)。何谓菩萨得在梵天(八)。何谓菩萨其智甚尊(九)。何谓菩萨而常得胜(十)。何谓菩萨从是得度(十一)。何谓菩萨于声闻辟支佛一切人。而示现法不入其中(十二)。何谓菩萨离于生死而不泥洹(十三)。何谓菩萨知一切人界不离法身(十四)。何谓菩萨不离本。于离本而示现(十五)。何谓菩萨而得尊贵。其福若帑藏(十六)。何谓菩萨随欲而得入道(十七)。何谓菩萨尽知诸法(十八)。何谓菩萨所作常安谛(十九)。何谓菩萨于世间而行无所著(二十)。何谓菩萨而自在法端正莫能当者(一)。何谓菩萨常不离佛(二)。何谓菩萨安谛而学(三)。何谓菩萨意与法无所取无所舍(四)。何谓菩萨而护一切(五)。何谓菩萨至法轮转(六)。何谓菩萨乃至阿惟颜(七)。佛言。善哉善哉。提无离。菩萨所问乃尔令一切得所。其在会者。若当来悉为作导。是摩诃衍而得久住。佛言。谛听谛听今我所说。则言。愿乐欲闻。佛言。菩萨用四事而自在。何谓四。其光明为一切无所挂碍(一)。所有名宝其有索者不为爱惜(二)。若明经者说法而不中断于边劝助(三)。若有倩令说法而不以难。承怛萨阿竭不可议踊跃而说之。于菩萨事无所悕望以法而施与(四)。是名曰四事。复有四事深入诸法。其慧所作不离功德。何谓四。于十二因缘而真知之(一)。如自惜身亦惜于人与身无异(二)。于生死亦不念有所从来有所从去(三)。一切诸法以空现空(四)。是为四事。复有四事。悉知一切人心其功德增减。何谓四事。以入法身而无瑕秽(一)。诸种好悉以现(二)。以四事而观(三)。其心无破坏便得三昧(四)。是为四事。复有四事。随一切所行而教化之。何谓四事。其慧而等(一)。悉化一切人(二)。观知诸法(三)。其心已净洁悉净一切人心(四)。是为四事。复有四事。知一切人心化之所行。何谓四事。其智无所不入(一)。其慧无所挂碍(二)。其心无有二(三)。睡卧诸盖已不复着(四)。是为四事。复有四事。所作罪福不忘。何谓四事。一切无所断(一)。亦无所著(二)。而知因缘所作随其示现以法持法(三)。亦不念有我。亦不念有人。随是教者不失道法(四)。是为四事。复有四事。以布施而庄严。何谓四事。以相庄严(一)。随人所喜。示现其好(二)。其色甚尊好(三)。所作而不可尽(四)。是为四事。复有四事。用净戒而为庄严。便为遮迦越罗不忘菩萨心(一)。得作释提桓因以菩萨心而自庄严(二)。而作梵天其心以菩萨而为庄严(三)。离一切恶道但生天上世间作人。以菩萨心而为庄严(四)。是为四事。复有四事。忍辱庄严。何谓四事。其音如梵声闻者各得所(一)。其声软好譬如迦陵(二)。一切莫不爱乐(三)。常于功德而坚固(四)。是为四事。复有四事。以精进庄严。何谓四事。其身若金刚诸邪不能得其便(一)。为一切而作厚(二)。所作事具足办而不中悔。学问无厌极(三)。其心所求而悉具足(四)。是为四事。复有四事。以禅自庄严。何谓四事。所作不抵突(一)。而不调戏(二)。不为弊恶(三)。自知而无异意(四)。是为四事。复有四事。以智慧而庄严。何谓四事。不自念有我。亦不念有人。亦不念有寿。亦不念有命。亦不着亦不断(一)。所作甚尊(二)。一切所有无所不入(三)。一切诸法无所复畏(四)。是为四事。复有四事。其慧自致梵天。何谓四事。以空慈念一切(一)。教一切人而以加哀(二)。总揽诸法而已护故(三)。等于一切亦不舍佛(四)。是为四事。复有四事。不离于智。何谓四事。以四禅而住不动转于菩萨(一)。以四事三昧三摩越。用沤和拘舍罗故不生无色中(二)。自在心所说不离法(三)。遍至十方尽见诸佛(四)。是为四事。复有四事而自在。何谓四事。于内而自灭于外亦自…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上》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