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庄严经论》

「中观部·瑜伽部」经文1604卷31页码:P0589
唐 波罗颇蜜多罗译

  《大乘庄严经论》三

  无著菩萨造 / 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

  菩提品第十

  释曰。已说菩萨成熟众生。次说菩萨得一切种智。偈曰

  一切难已行  一切善已集

  一切时已度  一切障已断

  释曰。此偈显一切种智因圆满。一切难已行者。由具足行无量百千种难行行未曾疲倦故。一切善已集者。由具足聚集诸波罗蜜自性善根故。一切时已度者。由具足经长时大劫阿僧祇故。一切障已断者。由具足断一切大乘障谓诸地所有微细障故。偈曰

  成就一切种  此即为佛身

  譬如大箧开  众宝无不现

  释曰。此偈显一切种智果圆满有三义分别。一至得。二自性。三譬喻。成就一切种者。谓至得分别。从此已后成就一切种智故。此即为佛身者。谓自性分别。即说一切种智为佛身体故。譬如大箧开众宝无不现者。谓譬喻分别。不可思议菩提分宝皆现前故。已说一切种智为佛身。次说此身无二相。偈曰

  白法为佛身  非无亦非有

  佛为法宝因  法则善根因

  释曰。白法为佛身者。转六波罗蜜等一切善法为佛体故。非无亦非有者。此体非无。何以故。真如无别故。亦复非有。何以故。自性不成就故。是名无二相。佛为法宝因者。佛说一切法故。及以神通力故。法则善根因者。众生为田善根为谷。如是法宝于所化众生田生长善根谷故。偈曰

  具法亦离法  如藏亦如云

  生法雨法雨  故成如是譬

  释曰。此偈重显前义。具法亦离法者。诸佛具足一切善法故。远离一切不善法故。如藏亦如云者。佛宝如藏法宝如云。问此以何义。答生法雨法雨故成如是譬。佛宝能出生法宝。与大藏相似。法宝能生长一切众生善根。与大云相似。已说佛身无二相。次说是无上归依。偈曰

  诸佛常救护  众生三染污

  诸惑诸恶行  及以生老死

  释曰。此偈略显救护义。诸佛常救护者。由毕竟救护故。问救护何法。答众生三染污。谓烦恼染污。业染污。生染污。诸惑者。即烦恼染污。诸恶行者。即业染污。及以生老死者。即生染污。问云何救护。答于此三种众生一切时救护不舍。即是毕竟义。偈曰

  诸灾及恶趣  身见亦小乘

  如是诸众生  一切皆救护

  释曰。此偈广显救护义。诸灾者。谓盲聋喑痖狂乱形残等众生。由佛力故。盲者得视。聋者得听。痖者能言。狂者得正。乱者得定。形残者得具足。如是救护。恶趣者。谓地狱等众生放火照触。令得离苦不复更入。如是救护。身见者。谓着我众生令得人无我解入二乘涅槃。如是救护。小乘者。谓二乘性。不定众生方便引入大乘。如是救护。偈曰

  佛为胜归处  无比故无上

  如前种种畏  无不令脱者

  释曰。此偈显归依胜。由佛无譬喻故为无上。是故如前所说三种染污众生及余灾等众生。一切皆能救护。偈曰

  诸佛善满身  一切世间胜

  妙法化众生  以度悲海故

  释曰。此偈显归依胜因。诸佛善满身一切世间胜者。此由自利究竟。由力无畏等诸善功德自性满故。妙法化众生以度悲海故者。善解教化众生方便。及度大悲海岸究竟故。偈曰

  尽于未来际  普及一切生

  恒时利益彼  是说归依大

  释曰。此偈显归依大。大有三义。一者时大。穷一切众生生死际故。二者境大。以一切众生为境故。三者事大。恒时作利益救脱其苦令出离故。已说无上归依。次说如来转依相。偈曰

  二障种恒随  彼灭极广断

  白法圆满故  依转二道成

  释曰。此偈显示转依有离有得。二障种恒随彼灭极广断者。此明所治远离。谓烦恼障智障二种种子。无始已来恒时随逐。今得永灭极者。一切地广者。一切种此皆断故。白法圆满故。依转二道成者。此明能治成就。谓佛体与最上圆满白法相应。尔时依转得二道成就。一得极清净出世智。道二得无边所识境界智道。是名转依。偈曰

  彼处如来住  不动如山王

  尚悲乐灭人  况着诸有者

  释曰。此偈显示如来转依诸转中胜。何以故。如来转依住无漏界处。如山王镇地安住不动。如此转已见于声闻缘觉乐寂灭人尚生怜愍。何况远边下贱著有苦恼众生。偈曰

  他利及无上  不转及不生

  广大与无二  无住亦平等

  殊胜与遍授  是说如来转

  显示十功德  差别义应知

  释曰。此二偈显示如来转依有十种功德差别。何等为十。一者他义转。谓转依已为利他故。二者无上转。谓转依已一切法中而得自在过二乘转故。三者不转转。谓转依已染污诸因不能转此依彼依转故。四者不生转。谓转依已一切染污法毕竟不起故。五者广大转。谓转依已示现得大菩提及般涅槃故。六者无二转。谓转依已生死涅槃无有二故。七者不住转。谓转依已有为无为俱不住故。八者平等转。谓转依已与声闻缘觉。同解脱烦恼障故。九者殊胜转。谓转依已力无畏等一切佛法无与等故。十者遍授转。谓转依已恒以一切乘而教授故。偈曰

  如空遍一切  佛亦一切遍

  虚空遍诸色  诸佛遍众生

  释曰。此偈显示佛体一切遍与虚空相似。初二句直说。后二句释说。譬如虚空遍一切色聚。佛体亦尔遍一切众生聚。若以众生现非佛故。言佛体不遍者。是义不然。未成就故。偈曰

  譬如水器坏  月像不现前

  如是众生过  佛像亦不现

  释曰。此偈显示佛体虽遍而众生不见。譬如水器破坏不见月像。如是众生过失不见佛像。此义得成。偈曰

  譬如火聚性  或然或灭尽

  如是诸佛化  或出或涅槃

  释曰。此偈显示诸佛教化有出有没。譬如火性有时炽然有时灭尽。诸佛教化亦复如是。有时示现出世。有时示现涅槃。如是已说如来转依。次说如来事业恒无功用。偈曰

  意珠及天鼓  自然成自事

  佛化及佛说  无思亦如是

  释曰。此偈显示佛事无功用。譬如如意宝珠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如来亦尔。虽复无功用心自然能起种种变化。譬如天鼓虽复无心自然能出种种音声。如来亦尔。虽复无功用心自然能说种种妙法。偈曰

  依空业无间  而业有增减

  依界事不断  而事有生灭

  释曰。此偈显示佛事无间。譬如世间依空所作无时断绝。诸佛亦尔。依无漏界而作佛事亦无断绝。譬如世间依空所作有增有减。诸佛亦尔。依无漏界而作佛事亦有生灭。已说无功用心不舍佛事。次说无漏法界甚深。偈曰

  如前后亦尔  及离一切障

  非净非不净  佛说名为如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清净相。如前后亦尔者。所谓非净。由自性不染故。及离一切障者。所谓非不净。由后时客尘离故。非净非不净佛说名为如者。是故佛说是如非净非不净。是名法界清净相。偈曰

  清净空无我  佛说第一我

  诸佛我净故  故佛名大我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大我相。清净空无我者。此无漏界由第一无我为自性故。佛说第一我者。第一无我谓清净如。彼清净如即是诸佛我自性。诸佛我净故。故佛名大我者。由佛此我最得清净。是故号佛以为大我。由此义意。诸佛于无漏界建立第一我。是名法界大我相。偈曰

  非体非非体  如是说佛体

  是故作是论  定是无记法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无记相。作体者。人法二相不可说故。非非体者。如相实有故。如是说佛体者。由此因缘故说佛体非体非非体。是故作是论定是无记法者。无记谓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亦有如来亦无如来。死后非有如来非无如来。如是四句不可记故。是故法界是无记相。偈曰

  譬如铁热息  譬如眼瞖除

  心智息亦尔  不说有无体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解脱相。譬如铁热息譬如眼瞖除者。如是二物热息瞖除可说非体非非体。何以故。非体者。由热瞖无相故。非非体者。由息相有体故。心智息亦尔不说有无体者。诸佛心智以贪为热以无明为瞖。彼二若息亦说非体非非体。何以故。非体者。由贪及无明息故。非非体者。由心慧解脱有故。是名法界解脱相。已说相甚深。次说处甚深。偈曰

  诸佛无漏界  非一亦非多

  前身随顺故  非身如空故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处甚深。诸佛无漏。法界非一亦非多。何以故。非一者。由前身随顺故。非多者。由非身故。问云何非身。答如虚空故。是名法界处甚深。已说处甚深。次说业甚深。偈曰

  譬如大宝藏  众宝之所依

  净界亦如是  佛法之依止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依止业。由清净法界为力无畏等诸菩提分宝所依止故。偈曰

  譬如密云布  洒雨成百谷

  净界亦如是  流善熟众生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成熟众生业。由从清净法界流诸善根成熟众生故。偈曰

  譬如日月盈  皎净轮圆满

  净界亦如是  善根聚圆满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到究竟业聚。谓福智由清净法界。如此二聚得圆满故。偈曰

  譬如日轮出  流光照一切

  净界亦如是  流说化群生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说正法业。偈曰

  譬如日光合  同事照世间

  净界亦如是  佛合同业化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化所作业。譬如多日多光一时和合同作一事。谓干熟等。如是多佛多智一时和合同作一业。谓变化等。偈曰

  譬如日光照  无限亦一时

  净界佛光照  二事亦如是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无分别业。譬如日光普照无有分限亦复一时。如是佛光普照无限一时亦复如是。偈曰

  譬如诸日光  说有云等翳

  净界诸佛智  说有众生障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不作业。譬如日光云等为翳是故不照。如是佛光众生过失为障。五浊多故。是故不有所作。偈曰

  譬如滋灰力  染衣种种色

  净界行愿力  解脱种种智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解脱智业。譬如别衣由滋灰力。有处得种种色。有处不得种种色。三乘净界亦尔。由行愿力诸佛解脱得种种智。二乘解脱不得种种智。偈曰

  无漏界甚深  相处业三种

  诸佛如是说  譬如染画空

  释曰。此偈重显前甚深义。无漏界甚深相处业三种者。此无漏界世尊略说三种甚深。一者相甚深。二者处甚深。三者业甚深。相甚深有四种。一清净相。二大我相。三无记相。四解脱相。如其次第。由前四偈所显处甚深一种。谓一多不住故。由第五偈所显业甚深有八种。一宝依止业。二成熟众生业。三到究竟业。四说正法业。五化所作业。六无分别业。七智不…

《大乘庄严经论三》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