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叁
無著菩薩造 / 大唐天竺叁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菩提品第十
釋曰。已說菩薩成熟衆生。次說菩薩得一切種智。偈曰
一切難已行 一切善已集
一切時已度 一切障已斷
釋曰。此偈顯一切種智因圓滿。一切難已行者。由具足行無量百千種難行行未曾疲倦故。一切善已集者。由具足聚集諸波羅蜜自性善根故。一切時已度者。由具足經長時大劫阿僧祇故。一切障已斷者。由具足斷一切大乘障謂諸地所有微細障故。偈曰
成就一切種 此即爲佛身
譬如大箧開 衆寶無不現
釋曰。此偈顯一切種智果圓滿有叁義分別。一至得。二自性。叁譬喻。成就一切種者。謂至得分別。從此已後成就一切種智故。此即爲佛身者。謂自性分別。即說一切種智爲佛身體故。譬如大箧開衆寶無不現者。謂譬喻分別。不可思議菩提分寶皆現前故。已說一切種智爲佛身。次說此身無二相。偈曰
白法爲佛身 非無亦非有
佛爲法寶因 法則善根因
釋曰。白法爲佛身者。轉六波羅蜜等一切善法爲佛體故。非無亦非有者。此體非無。何以故。真如無別故。亦複非有。何以故。自性不成就故。是名無二相。佛爲法寶因者。佛說一切法故。及以神通力故。法則善根因者。衆生爲田善根爲谷。如是法寶于所化衆生田生長善根谷故。偈曰
具法亦離法 如藏亦如雲
生法雨法雨 故成如是譬
釋曰。此偈重顯前義。具法亦離法者。諸佛具足一切善法故。遠離一切不善法故。如藏亦如雲者。佛寶如藏法寶如雲。問此以何義。答生法雨法雨故成如是譬。佛寶能出生法寶。與大藏相似。法寶能生長一切衆生善根。與大雲相似。已說佛身無二相。次說是無上歸依。偈曰
諸佛常救護 衆生叁染汙
諸惑諸惡行 及以生老死
釋曰。此偈略顯救護義。諸佛常救護者。由畢竟救護故。問救護何法。答衆生叁染汙。謂煩惱染汙。業染汙。生染汙。諸惑者。即煩惱染汙。諸惡行者。即業染汙。及以生老死者。即生染汙。問雲何救護。答于此叁種衆生一切時救護不舍。即是畢竟義。偈曰
諸災及惡趣 身見亦小乘
如是諸衆生 一切皆救護
釋曰。此偈廣顯救護義。諸災者。謂盲聾喑痖狂亂形殘等衆生。由佛力故。盲者得視。聾者得聽。痖者能言。狂者得正。亂者得定。形殘者得具足。如是救護。惡趣者。謂地獄等衆生放火照觸。令得離苦不複更入。如是救護。身見者。謂著我衆生令得人無我解入二乘涅槃。如是救護。小乘者。謂二乘性。不定衆生方便引入大乘。如是救護。偈曰
佛爲勝歸處 無比故無上
如前種種畏 無不令脫者
釋曰。此偈顯歸依勝。由佛無譬喻故爲無上。是故如前所說叁種染汙衆生及余災等衆生。一切皆能救護。偈曰
諸佛善滿身 一切世間勝
妙法化衆生 以度悲海故
釋曰。此偈顯歸依勝因。諸佛善滿身一切世間勝者。此由自利究竟。由力無畏等諸善功德自性滿故。妙法化衆生以度悲海故者。善解教化衆生方便。及度大悲海岸究竟故。偈曰
盡于未來際 普及一切生
恒時利益彼 是說歸依大
釋曰。此偈顯歸依大。大有叁義。一者時大。窮一切衆生生死際故。二者境大。以一切衆生爲境故。叁者事大。恒時作利益救脫其苦令出離故。已說無上歸依。次說如來轉依相。偈曰
二障種恒隨 彼滅極廣斷
白法圓滿故 依轉二道成
釋曰。此偈顯示轉依有離有得。二障種恒隨彼滅極廣斷者。此明所治遠離。謂煩惱障智障二種種子。無始已來恒時隨逐。今得永滅極者。一切地廣者。一切種此皆斷故。白法圓滿故。依轉二道成者。此明能治成就。謂佛體與最上圓滿白法相應。爾時依轉得二道成就。一得極清淨出世智。道二得無邊所識境界智道。是名轉依。偈曰
彼處如來住 不動如山王
尚悲樂滅人 況著諸有者
釋曰。此偈顯示如來轉依諸轉中勝。何以故。如來轉依住無漏界處。如山王鎮地安住不動。如此轉已見于聲聞緣覺樂寂滅人尚生憐愍。何況遠邊下賤著有苦惱衆生。偈曰
他利及無上 不轉及不生
廣大與無二 無住亦平等
殊勝與遍授 是說如來轉
顯示十功德 差別義應知
釋曰。此二偈顯示如來轉依有十種功德差別。何等爲十。一者他義轉。謂轉依已爲利他故。二者無上轉。謂轉依已一切法中而得自在過二乘轉故。叁者不轉轉。謂轉依已染汙諸因不能轉此依彼依轉故。四者不生轉。謂轉依已一切染汙法畢竟不起故。五者廣大轉。謂轉依已示現得大菩提及般涅槃故。六者無二轉。謂轉依已生死涅槃無有二故。七者不住轉。謂轉依已有爲無爲俱不住故。八者平等轉。謂轉依已與聲聞緣覺。同解脫煩惱障故。九者殊勝轉。謂轉依已力無畏等一切佛法無與等故。十者遍授轉。謂轉依已恒以一切乘而教授故。偈曰
如空遍一切 佛亦一切遍
虛空遍諸色 諸佛遍衆生
釋曰。此偈顯示佛體一切遍與虛空相似。初二句直說。後二句釋說。譬如虛空遍一切色聚。佛體亦爾遍一切衆生聚。若以衆生現非佛故。言佛體不遍者。是義不然。未成就故。偈曰
譬如水器壞 月像不現前
如是衆生過 佛像亦不現
釋曰。此偈顯示佛體雖遍而衆生不見。譬如水器破壞不見月像。如是衆生過失不見佛像。此義得成。偈曰
譬如火聚性 或然或滅盡
如是諸佛化 或出或涅槃
釋曰。此偈顯示諸佛教化有出有沒。譬如火性有時熾然有時滅盡。諸佛教化亦複如是。有時示現出世。有時示現涅槃。如是已說如來轉依。次說如來事業恒無功用。偈曰
意珠及天鼓 自然成自事
佛化及佛說 無思亦如是
釋曰。此偈顯示佛事無功用。譬如如意寶珠雖複無心自然能作種種變現。如來亦爾。雖複無功用心自然能起種種變化。譬如天鼓雖複無心自然能出種種音聲。如來亦爾。雖複無功用心自然能說種種妙法。偈曰
依空業無間 而業有增減
依界事不斷 而事有生滅
釋曰。此偈顯示佛事無間。譬如世間依空所作無時斷絕。諸佛亦爾。依無漏界而作佛事亦無斷絕。譬如世間依空所作有增有減。諸佛亦爾。依無漏界而作佛事亦有生滅。已說無功用心不舍佛事。次說無漏法界甚深。偈曰
如前後亦爾 及離一切障
非淨非不淨 佛說名爲如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清淨相。如前後亦爾者。所謂非淨。由自性不染故。及離一切障者。所謂非不淨。由後時客塵離故。非淨非不淨佛說名爲如者。是故佛說是如非淨非不淨。是名法界清淨相。偈曰
清淨空無我 佛說第一我
諸佛我淨故 故佛名大我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大我相。清淨空無我者。此無漏界由第一無我爲自性故。佛說第一我者。第一無我謂清淨如。彼清淨如即是諸佛我自性。諸佛我淨故。故佛名大我者。由佛此我最得清淨。是故號佛以爲大我。由此義意。諸佛于無漏界建立第一我。是名法界大我相。偈曰
非體非非體 如是說佛體
是故作是論 定是無記法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無記相。作體者。人法二相不可說故。非非體者。如相實有故。如是說佛體者。由此因緣故說佛體非體非非體。是故作是論定是無記法者。無記謂死後有如來死後無如來。死後亦有如來亦無如來。死後非有如來非無如來。如是四句不可記故。是故法界是無記相。偈曰
譬如鐵熱息 譬如眼瞖除
心智息亦爾 不說有無體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解脫相。譬如鐵熱息譬如眼瞖除者。如是二物熱息瞖除可說非體非非體。何以故。非體者。由熱瞖無相故。非非體者。由息相有體故。心智息亦爾不說有無體者。諸佛心智以貪爲熱以無明爲瞖。彼二若息亦說非體非非體。何以故。非體者。由貪及無明息故。非非體者。由心慧解脫有故。是名法界解脫相。已說相甚深。次說處甚深。偈曰
諸佛無漏界 非一亦非多
前身隨順故 非身如空故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處甚深。諸佛無漏。法界非一亦非多。何以故。非一者。由前身隨順故。非多者。由非身故。問雲何非身。答如虛空故。是名法界處甚深。已說處甚深。次說業甚深。偈曰
譬如大寶藏 衆寶之所依
淨界亦如是 佛法之依止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依止業。由清淨法界爲力無畏等諸菩提分寶所依止故。偈曰
譬如密雲布 灑雨成百谷
淨界亦如是 流善熟衆生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成熟衆生業。由從清淨法界流諸善根成熟衆生故。偈曰
譬如日月盈 皎淨輪圓滿
淨界亦如是 善根聚圓滿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到究竟業聚。謂福智由清淨法界。如此二聚得圓滿故。偈曰
譬如日輪出 流光照一切
淨界亦如是 流說化群生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說正法業。偈曰
譬如日光合 同事照世間
淨界亦如是 佛合同業化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化所作業。譬如多日多光一時和合同作一事。謂幹熟等。如是多佛多智一時和合同作一業。謂變化等。偈曰
譬如日光照 無限亦一時
淨界佛光照 二事亦如是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無分別業。譬如日光普照無有分限亦複一時。如是佛光普照無限一時亦複如是。偈曰
譬如諸日光 說有雲等翳
淨界諸佛智 說有衆生障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不作業。譬如日光雲等爲翳是故不照。如是佛光衆生過失爲障。五濁多故。是故不有所作。偈曰
譬如滋灰力 染衣種種色
淨界行願力 解脫種種智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解脫智業。譬如別衣由滋灰力。有處得種種色。有處不得種種色。叁乘淨界亦爾。由行願力諸佛解脫得種種智。二乘解脫不得種種智。偈曰
無漏界甚深 相處業叁種
諸佛如是說 譬如染畫空
釋曰。此偈重顯前甚深義。無漏界甚深相處業叁種者。此無漏界世尊略說叁種甚深。一者相甚深。二者處甚深。叁者業甚深。相甚深有四種。一清淨相。二大我相。叁無記相。四解脫相。如其次第。由前四偈所顯處甚深一種。謂一多不住故。由第五偈所顯業甚深有八種。一寶依止業。二成熟衆生業。叁到究竟業。四說正法業。五化所作業。六無分別業。七智不…
《大乘莊嚴經論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