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义记》六 ▪第6页
光宅寺沙门法云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言一切智。此即举境目智也。第五言一切见者此则明五眼之德也。第六言知道者下明有导师之德。开导者开三乘是方便说三乘法只是一乘法故言有导师德也。汝等天人阿修罗此下是第二奖劝来听法也。尔时无数千万亿种下竟来听法此是第二合上草木。上言所生卉木。来至佛所而听法上开譬所无。今日义出也。如来于时观是众生此下是第三合上雨。上言一时等注也。种种无量此下是第四合上受润。此合中自有二。即合上二。上言随上中下。今言种种无量。正合随上中下也。皆令欢喜快得善利即合上各有所受也。是诸众生闻是法已此下是第五即合上增长。上言一云所雨称其种性。今就此合譬中自有二。一者明报果即是是诸众生闻是法已现世安稳后生善处也。亦得闻法此下是第二明得习果也
如彼大云以下是举外譬帖合。但合禀泽譬有二。一者历别正合。此下是第二举五种外譬。帖合如彼大云即帖第一合云譬也。雨于一切此即帖合上雨譬也。卉木丛林即帖合上第二合草木也。如其种性具足蒙润帖合受润也。各得生长此即帖合第五增长譬也
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此下是第二合不自知譬。就此合中自有五重。一者先出所不知法。二者正合不知。三者形释不知举如来知诸法形释二乘不知。四者举不知外譬帖合。五者还用如来知结合也。今言如来说法一相一味下先出所不知之法自有二。此句作两章门。一相者无为果章门。一味者有为章门。明如来昔日所说三乘之法始终同得一无为一有为之果。故言一相一味也。第二释先释无为章门有三句。所谓解脱相此句正明因果尽处两种无为。下二句别明。离相明因尽灭相明果亡也。究竟至于一切种智者释有为果章门也。其有众生闻如来法此下是第二正合二乘人不自知也。所以者何唯有如来知此众生此下是第三举如来知。形释二乘不知作三阶。第一唯有如来知此众生下正明如来知众生根性。即是知病义。第二念何事下明如来知应根性所须之法。即是识药。何者故如四谛十二因缘等乃至待处待伴种种入道不同也。第三众生住于种种之地下还举众生根性不同。总结如来知病识药也。今者第一知众生种相体性者明如来知三乘种别不同。表相亦异利钝体殊习性非一也。第二明知众生根性所须法者。大论众生心用不出三慧。故举三慧以明所须之法不同。就中自有四阶。初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此三句。正明所须境界不同入道各异也。第二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此三句。由众生现在修行方法不同也。第三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此三句。明现在行家过去因不同也。第四以何法得何法此二句。明现在行家未来果亦不定。若好作文时以何法念得何法。以何法思得何法。以何法修得何法。但文句虽略以义可推也。众生住于种种之地下是第三总结如来知病识药明了无碍也。如彼卉木丛林以下合不自知譬中第四举不知外譬帖合也。如来知是一相此下第五举如来知结合也
汝等迦叶甚为希有此下是第三正述成已今日得解已具足解开三显一。但此文略只道解开权。就此第三段中亦有二者。第一正述其解权第二从所以者何下释也
而说偈言此品有两段即长行与偈为二。自此下有五十四行半偈是第二重颂。但上长行中本有二。一者从品初讫若有所说皆不虚也。先明述成四大声闻叹佛恩深难报今者不颂。所以不颂者。述叹佛恩深难报。此意大悲是正述领解傍及此义。是故略不颂也。唯颂上第二述成正领解而已。但上第二正述成领解之中本有三段。第一从于一切法以智方便竟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将欲述成领解。先出其所领之法。第二从譬如三千大千以下竟是故不即为说以来。名为明昔日不解形今日得解。第三汝等迦叶甚为希有以下正是述成今日领解。就此五十四行半亦为三段。初有四行偈颂上第一出所领之法。第二从迦叶当知譬如大云以下有四十七行偈颂上第二昔不解。第三迦叶当知以诸因缘以下有三行半颂第三正述成领解也。上第一出所领之法本有二。第一有两句开两章门。第二解释章门。今此四行偈亦为二。初两行颂开章门。第二有两行颂第二释章门。就前两偈中初偈颂权智章门。后偈颂实智章门也。今言颇有法王此一偈颂上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即是开方便门。今言破有法王者破二十五有之法王。随众生欲者随三乘根性之欲也。如来尊重此一偈颂上实智章门。上言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今言如来尊重智慧深远久默同归之要不务速说也。有智若闻此下两偈颂上第二释两章门。初偈颂释权智后偈颂释实智章门。上释权智中本有两句。初言如来观智一切诸法之所归趣。此是识法知三乘诸法归趣一乘。今者不颂。又言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通达无碍。此是妙识三乘人根性。今者一行唯颂此也。是故迦叶随力为说此偈颂上释实智。上释实智中本有两句。初又于诸法究尽明了此是识法药义。今者不颂。后言示诸众生一切智慧今者一偈唯颂此句也
迦叶当知此下有四十七行是第二即颂上第二昔日不解。上长行中本有二。一者开譬二者合譬。今就此四十七行中亦分为二。初有十行半颂开譬。第二佛亦如是有三十六行半颂合譬。上开譬本有二。第一禀泽增长譬。第二明不自知譬。今就十行半亦分为二。前有九行半颂禀泽增长。后有一行颂不自知。但上禀泽增长譬中本有三。一者能禀二者所禀三者正明禀泽增长。今就九行半亦分为三。但不次第耳。第一先有四行超颂第二所禀也。第三有两行半还来颂上第一能禀也。第三有三行颂上第三正明禀泽增长也。但上所禀譬中本有云雨为本末。今先有三行颂云也。次其雨普等有一行颂雨也。上雨云譬譬于形声两事。今三行亦分为二。初一行颂颂形云譬。慧云含润下两行颂声云譬。就两行中初行正颂云譬。日光掩蔽此一行是第二义。明含雨云之相自有三意。初言日光掩蔽此一句欲明如来未出之时外道有邪教化人如旱天日光也。今明密云一出日光即隐内合明如来出世之时虽复未说言教。然外道邪教于兹殄灭也。次言地上清凉此是第二意。密云既普上地清凉此明众生睹如来莫不欢喜也。叆叇垂布下两句是第三意。一睹此云似山似石然终不可以手取揽。内合明如来此形有同凡夫之体以智谛求佛身者即法身也。形即不形声即不声也。其雨普等此一行颂雨上言一时等澍其泽普洽也。山川崄谷此下有两行半还颂上第一能禀。上能禀中本有二。一者能禀之本即是土地。今先有半行颂之也。二者正出能禀即是三草二木。今所余两行通颂之也。其云所出此下有三行即颂上正禀泽增长。上正禀泽中本有二。一者受润二者增长。今此三行初一行颂受润后两行颂增长也。上受润中本有二。一者受润所由二者正明受润义。今一行中其云所出半行先颂受润所由也。次有半行正颂上受润也。上增长中本有二。一者正明增长。二者明增长相。今者两行中初一切诸树上中下等有一行正颂上增长也。根茎枝叶一行即颂上增长之相也。如其体相此下有一行第二颂上不自知譬。上譬中本有二。一者不自知所由。二者正明不自知。今此一行通颂之也
佛亦如是此下有三十六行半颂上合譬。今就此三十六行半中亦为两段。初有三十五行颂合禀泽增长譬。一行半颂合不自知譬也。上合譬中分为两段。第一历别合。第二举外譬帖合。今不颂帖合唯颂上历别合。上历别合中仍开为五。先合云次合草木次合雨次合受润次合增长也。今者还依开譬中作三段。复依合譬作次第。今就三十五行初有十三行半颂合所禀。第二有两行颂合能禀。第三有十九行半颂合正禀泽增长。今就十三行半自分为二。第一七行半颂合云譬。第二有六行颂合雨譬。今先颂合云譬。上合中本有二。一者举形合云。二者举声合云也。今七行半中初一行颂举形合。次六行半颂举声合也。上举形合中有二。初正举形合次举外譬帖合也。今佛亦如是下半行颂正合。次半行颂举外譬帖合也。既出于世此下有六行半颂举声合云。上举声合中有二。第一举总声教合。第二举别声教合也。今六行半初一行颂合第一。五行半颂合第二也。上举总声教合中有二。初正举总声合。第二举外譬帖合。今既出于世此一行唯颂正合略不颂帖合也。上举别声教合中有二。初正举别声合。第二劝时众来听。今此五行半中亦有二。初有三行半正颂举别声合。次有两行颂合劝听也。但举别声中佛本有六种德合声。今此三行半中初大圣世尊下有两行颂合十号之德也。次充润一切下有一行半颂合四弘誓之德也。略不颂所余四德也。诸天人众此下两行颂合别声中第二劝来听法也。为大众说此下六行颂合上雨譬。分为四段。初两行正颂合雨譬
我观一切下二行半明心平等。常演说法下一行明无疲厌。充足世间下下半行举外譬帖也。从贵贱上下两行是第二颂合能禀譬也。一切众生闻我法者下十九行半是第三颂合上受润增长。就十九行半中分为二。初十一行颂合受润。后八行半颂合增长。就十一行中自开为五段。初一切众生下半行颂合种种无量句。即是颂合受润众生也。次随力所堪下半行正颂合受润也。次或处人天下七行广举三草二木明受润不同众生。次佛平等说法下一行半明佛心平等而众生受润自异也。次佛以此喻下一行半明是少分喻也。今还就七行广举三草二木。中前四行明三草后三行明二木也。四行明三草者或处人天转轮圣王下一行明人天二乘为小草。知无漏法下两行明声闻缘觉二乘为中草。求世尊处下一行明外凡夫偏行六度菩萨为上草也。三行明二木者有诸佛子下一行半明内凡菩萨为小树。安住神通下一行半明常住以上圣位菩萨为大树也。我雨法雨此下八行半颂合增长分为四段。初一行略颂合第二有一行举外譬帖合也第三有一行半广颂合譬也。第四有五行据五品人颂合也。初一行中自有二。初我雨法雨下三句颂合增长所由。次一句正颂增长也。如彼藂林此下一行是第二举外譬帖合。亦有二。初如彼藂林下三句举增长法体即是称其种姓句也。次一句亦颂增长也。诸佛之法此下有一行半是第三广颂合。初三句正颂合一相一味句。次一句颂合快得善利句。次有二句颂合后生善处句也。声闻缘觉此下有五行广举五品人明增长。但不具足。初声闻缘觉下一行半先出二乘人即中药草也。次若诸菩萨有一行半出小树。即是信首以上菩萨也。次复有住禅得神通下有两行出大树。即是初地以上菩萨也。如是迦叶此下一行半是第二颂合不自知譬也
迦叶当知此下三行半颂长行末第三述成今日之解。上述已解开权略不述解显一。既述开权显实自彰也。今此偈长出显实之义。初有两行半正颂上述开权。次一行长出显实也。但上述开权中本有二。初正述解开权二释。今此两行半唯颂正述句。不颂释句也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法华经义记》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2】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