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华经义记》

「经疏部」经文1715卷33页码:P0572
梁 法云撰

  《法华经义记》八 ▪第5页

  光宅寺沙门法云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善。何者。自受持教人受持随喜人受持赞叹人受持各一百。此即是四百善。读经之时亦有四百善也。诵经之时亦有四百善也。解说亦四百书写亦四百。是则四五二十即是二千功德也。然菩萨位心欲令万行皆进。有下品二千。次修中品二千也。次修上品二千也。便成六千功德。此六千功德共得感一根如似五戒共得人身。但欲示自行化他功用显昧配于六根。三根自行化他功用不如。三根自行化他功用胜。是故三根各得八百。三根各千二百也。论云金银无香金刚无味。今云何言金银诸珍闻香悉能知。解释云。但闻藏香即知有金银也。今此持经果报不可思议。如似一切知人六根并用众尘俱知

  常不轻品第十九

  此品中明如来昔日为菩萨时为四众说同归之义。记四众得佛常说不轻之言。四众仍号此菩萨为常不轻。是故仍为品目也。单举果命通经人。中有两段。此品是第二。举不轻现得果报证不虚也。今就此品中大判有二段。一者长行二者偈也。今就长行中有五段。第一举是非相形命觅通经人。第二先谈事本也。第三正明本事也。第四叹经。第五因此仍劝人受持也。今言举是非者若有谤此经之人得恶报。如上火宅偈末所述也。若能通经者得六根果报。如上法师功德品所明也。得大势乃往古昔此下是品中第二段先明事本。二万亿威音王佛尔时有一菩萨此下是第三段正明本事也。今就此中自有二。第一先明行善恶二因。第二是比丘临终以下明得善恶二果。今明行因之中善恶相间自有六阶。第一先明常不轻礼拜记人当果行善因也。第二明恶人行因从四众之中是也。第三明此菩萨行善因从如是经历多年下是也。第四又明恶人行恶因从说是语时下是也。第五又明此菩萨行善因从避走远住下是也。第六又明恶人行因从以其常作此语故下是也。是比丘临欲终时以下是第二明得善恶二果。此中自有二。第一先明善人得善果即是常不轻也。第二明恶人得恶果。就此二重中各有二。就第一明得善果中有二者。第一先明得果。第二仍会通古今也。且就明得果之中自有六阶。一者先明具闻威音王所说二十千万亿偈故即得六根报也。第二得是六根清净已下明得更增寿教化众生果报。第三命终之后下明又值日月灯明佛。第四以是因缘下明值云自在王佛。第五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下明又值千万亿佛说法华。第六从功德成就当得作佛下明得作佛也。得大势于汝意云何此下是善果中第二会通也。得大势彼时四众此是第二明恶人得恶果。就中亦有二。初作三重明得恶果。第二仍会通也。三重明得恶果者。第一先明不值三宝也。第二从千劫下正明得恶果也。第三从毕是罪已下仍得妙果。是则显菩萨不为众生作烦恼因缘。正由常不轻菩萨为化外缘故也。得大势于汝意云何此下是第二会古今也。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此下是长行中第四叹经也。是故诸菩萨此下是第五仍劝人受持也

  而说偈言此下有十九行半是品中第二段。重颂长行上长行中有五阶。今不颂第一举是非也。今初一行半先颂第二事本。从是佛灭后此下十四行颂上第三本事也。次有两行颂上第四叹经。次两行颂上第五奖劝也。上第三中本有二。先明行善恶二因。次明得善恶二果。今十四行中四行颂行因。十行颂得果。就上明行因中有六阶。今者唯得颂三种。初三行先颂行善因也。次言诸人闻已半行颂行恶因也。不轻菩萨下半行颂善因也。其罪毕已此下十行颂得果。亦分为二。初有五行颂善果。次有五行颂恶果。上善果中本有二。一者正明善果。二会通。今四行半颂果。半行颂会通。上正明果中本有六。今者唯得颂三。第一第二第三时四部众下明恶人得果。上长行中本有二。第一正明得果。第二会通。今者一行半颂得果。三行半颂会通。上得果中本有三。今者唯颂第四。亿亿万劫下两行颂长行中第四叹经也。是故行者下两行颂长行中第五奖劝受持也

  神力品第二十

  此品明如来有八种神力仍为品目也。就化他流通中本有三段。此品中初有五行一字。是第二段堪通经者受命流通不开也。尔时世尊此下有六品半经是第三正明如来以经正付嘱也。前又解言。此三段之中前一后一各有三段。中间不开也。今此中有三者。第一此半品先明付嘱缘起也。第二嘱累一品正明付嘱也。第三有五品经明示物通经轨则也。今且明缘起之中自有两段。第一长行第二偈颂也。就长行之中自有两段。第一先明神力第二因此叹经劝行也。今且明神力之中有二。第一先列所为时众。第二正明神力凡有八种神力。而文成六段。第一先明长舌与放光合为一段也。一时下是第二段又明两种神力。即是謦咳与弹指二神力也。地动下是第三段明第五神力也。欲使六道众生尽发动通经意。其中众生下是第四段。此明第六神力。正明如来神力令大众彻见十方也。即时诸天下是第五段明第七神力也。明诸天唱告使众生供养。所散诸物下是第六段明第八神力表所修诸善感当来佛果也。尔时佛告上行等此下是长行中第二段。因此仍叹经劝行也

  而说偈言此下十七行偈是第二段颂上也。亦分为二。第一四行颂上第一先明八种神力也。第二嘱累。是经故下有十三行颂上第二叹经劝行也

  嘱累品第二十一

  此品第二正明如来以经付嘱时众因名品目也。此品中大分为三段。第一正明如来以经付嘱。第二明时众即受付嘱。第三明如来示付嘱事毕相也。又此三段中各有三。正付中有三者。第一正明以经付也。第二释付嘱之意。从所以者何是也。第三结付嘱。从汝等亦应下是也。时诸菩萨此下是第二受付嘱。亦有三者。第一先明内心欢喜。第二从益加恭敬下明外形致敬。第三俱发声言下正明受付嘱也。尔时释迦此下是第三段示付嘱事毕之相。亦有三者。第一先唱分身诸佛各随所安也。第二还闭多宝佛塔从多宝下是也。第三明大众欢喜从说是语时下是也

  药王本事品第二十二

  此品明药王昔日苦行通经仍为品目名也。此下有五品。是第三段示物通经之轨则。但上明因之中已明轨则。此中复明轨者。但前入如来室等明法等。明法为通经之轨。此中正以药王等以人为轨也。此五品示物通经之轨。今判为三段。第一有药王妙音观音三品正示物通经之轨。第二陀罗尼品即奖劝时众有退没者以说神咒护此通经人。是故不可不弘经也。第三妙庄严王本事品即显通经有利益转父邪见以归正解也。今且就第一段中自有两段。第一此药王品先明苦行通经为物作轨也。第二妙音观音两品明普现色身弘经益物。若明药王苦行者下二人亦然。若明后二人普现色身弘经益物药王亦应尔。是故彼此互举影向相显。但此药王是旧邦菩萨。妙音观音等是他土大士。但妙音是东方菩萨。观音是西土大士。虽复东西两殊同集一处。为欲表同归之理证莫二之说也

  今且就此品中大判为四段。第一是宿王华作问也。第二如来答也。第三经家序说此品中得利益。第四明多宝赞叹时众中宿王华能问也。中有三。第一正问药王难行苦行事。第二善哉世尊愿少解说一句请说。第三诸天龙神下出所为徒众也

  尔时佛告此下是品中第二段如来答也。今就此答中自有六段。第一先明事本。第二尔时彼佛下明过去佛为此菩萨说法华经。第三一切众生憙见下正明本事苦行流通此经。第四佛告宿王华下即会古今。第五宿王华若有发心下劝通经。第六宿王华譬如下广叹经正明流通也。从尔时佛告宿王华下十一行余是第一明事本。尔时彼佛此下是佛答中第二。明昔日佛为此菩萨说法华经也。是一切众生此下是佛答中第三段正明本事也。今就此中自有四段。第一是一切众生憙见菩萨下明闻经修行。第二从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以下明得现果。第三即作是念以下明知恩念报恩。第四即时入是三昧以下正明报恩供养也。就此第四自有二。第一先明现身供养。第二后身供养。且就现身供养中自分为二。第一即时入是三昧下先明财物供养。第二从三昧起而自念言下正明烧身供养。今且就明烧身供养中自有五阶。第一先明念欲烧身也。第二即服诸香下明服香。第三从满千二百岁下正明烧身。第四其中诸佛以下诸佛叹。第五其身火燃以下明所经时节。从一切众生憙见此下是第二明后身供养。就中自有二。第一先明供养缘起。第二从尔时一切众生憙见下正苦行通经。今且就缘起之中自有九阶。第一先明现生王家也。第二即为父王下为王说本因缘。第三大王我今当还供养此佛下明已语王道欲供养净明德佛。第四白已下明升空而往。第五往至佛所下明至佛所致敬。第六尔时一切下明白佛道。佛那得犹在。今不用此解。只是自庆言我犹故及世尊在世也。第七明日月净明德佛答言涅槃时至也。第八明从又敕下即明净明德佛以法付此菩萨也。第九如是日月净明下明净明德佛下入涅槃也。明缘起竟。尔时一切此下是第二正明后身苦行通经。今就此中自有四段。第一先明见佛灭度生恋慕之心。第二即以海此岸栴檀明焚身供养。第三火灭之后明供养舍利。第四尔时一切下明仍舍臂供养。就此第四段中自有七重。第一从此下告大众欲烧臂。第二作是语已下正明烧臂。第三令无数求声闻众下明时众得益。第四尔时诸菩萨下时众忧恼。第五于时一切众生憙见下明发誓。第六作是誓已下明臂复本。第七当尔之时明感动之相也。佛告宿王华于意云何下佛答有六段。此是第四段会通古今也。宿王若有发心此下是第五仍劝人苦行通经也。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下是第六广叹经正明流通。就中自有两段。第一叹经。第二是故宿王华以下正明流通也。就此两段各有二阶。叹经二者初总叹此经一部。次宿王华若有人闻下别叹。此二阶各有三重。总叹中有三者。第一譬如一切川流下十譬格量叹。第二宿王华此经能救一切下名当体叹。第三若人得闻此法华经下举功用叹也。宿王华若有人闻是药王以下是第二别叹。就中亦有三者。第一从此以下举现在世为叹。第二若如来灭后下举未来世为叹。第三宿王华此菩萨成就如是下总结叹也。第二正明流通中有二者。第一是故宿王华下以此一品付嘱流通。第二宿王汝当以神通下以此一部…

《法华经义记八》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