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玄赞》

「经疏部」经文1723卷34页码:P0651
唐 窥基撰

  《妙法莲华经玄赞》十 ▪第5页

  卷第五(末) / 沙门基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弗(至)以是得度

  赞曰。合念大乘因化。舍唯一门菩萨能出。若我顿授智慧.神通。为说大因以化二子。舍说三乘之方便者。二乘器小不能依行得度众苦。门既狭小或当堕落。此意亦合密说怖事。无令为火之所烧害

  经。所以者何(至)佛之智慧

  赞曰。合无希取大之化也。佛慧既深何由能解。二乘智浅故不悕取

  经。舍利弗(至)珍宝大车

  赞曰。下第三大段。合思方拔济。有二。初喻后合。此初也。不用智慧身力亦不用神通手力。但以言说方便劝勉济度诸子。出宅已后方与大车。显佛为缘自修妙行方出生死。故申劝勉。非由佛力自不修因可得佛故。勉勖励也。有本作免非此义也

  经。如来亦复(至)佛乘

  赞曰。此合说也。摄智及通。但行方便劝脱三界。佛如良医应病与药。但方便教知欲如何。良医岂得刀.手割除腹中之病不与药耶

  经。而作是言(至)则为所烧

  赞曰。下第四大段。合正说三乘。有四。初劝厌三界。二劝取三乘。三引已为证。四赞乘胜德。此初也。三界火宅内体也。粗弊五尘外境也。劝离内外之苦果体勿生贪着。由贪着故烦恼烧煮苦痛转生。劝舍恶因。虽有妙果体内金刚身.外细五尘净土众相应起欣求。而未明说

  经。汝速出三界(至)佛乘

  赞曰。劝取三乘

  经。我今为汝(至)诱进众生

  赞曰。引已为证。保者当也信也证也。任者保也安也可也持也。与汝当可为保信证明。安可任持。言可保言终不虚也。汝等但取勿生疑惑。三乘之法实是好法。我为汝保。汝但取之勤加精进。如世买物无人保信知物非真。有保买之当知胜物。三乘亦尔我能保之。生死非真我不能保也

  经。复作是言(至)无所依求

  赞曰。赞乘胜德。初明不同生死。后明乘之胜德。此初也。生死圣诃三乘圣叹。生死系缚烦恼所增为不自在。三乘无漏故非系缚乃名自在。有漏之法名为有依。异熟果依因有异熟因依果成。有漏生死胜者人天。可有所求谓三种求。三乘不然非所求取。无过失而求之非无失而不求。三求者一欲求二有求三邪梵行求。瑜伽论说堕欲求者。一切皆为三种欲生。更无增减。三欲生者。一现住欲尘生谓人及知足天已下。二自变欲尘生第五欲天。三他变欲尘生第六欲天。堕有求者一切皆为三种乐生。一离生喜乐灌洒其身。二定生喜乐灌洒其身。三以离喜乐灌洒其身。初二三定如次配之。于不苦不乐寂静生处起退求者。极为鲜小。故第四定不立为生。邪梵行求者谓诸外道求四无色以为涅槃解脱处故。今非此三求故名无求。虽有梵行求以无漏故。即是无上正梵行求。非邪梵行求故

  经。乘是三乘(至)安稳快乐

  赞曰。下明乘之胜德。正乘乘已仍以五根.五力.七觉.八道.四禅.九定.八解脱.三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稳快乐。岂似生死多诸苦耶

  经。舍利弗(至)出于火宅

  赞曰。下第四大段。合依言免难。三乘分三。一一有二。初法后合。此初文也。各有四力。内智性者因力也。性种姓故。从佛世尊者善友力也。佛为缘故遇佛。不遇佛初必依佛法方得发心名善友力。闻法信受作意力也。习种姓故。殷勤精进资粮力也。以勤为首摄一切行。依因.善友.作意.资粮四胜力故。专自修行求于涅槃。名声闻乘。闻法自行不能化他名为自求。非不求佛作于弟子。瑜伽释云诸佛圣教声为上首。从师友所闻此教声。而证圣果故名声闻。声之闻故依主释也。下信解品云以佛教声令一切闻故名声闻。亦依主释或有财释。前通定姓后不定姓。此求涅槃者所学之种智名为车体。非以涅槃为车体也。此文略故下应准知

  经。若有众生(至)出于火宅

  赞曰。此但三力。略无因力。求自然慧者不求与佛同时出世。非见佛已方得果故。如有经言释迦出世五百独觉从山中出来至佛所。故仁王经中有独觉众。先成道讫后遇世尊。非如声闻佛处得道。故名精进求自然慧。能证道也。乐独善寂者是独觉义。出无佛世得能证道。独自善证寂灭理故。又以此慧深知诸法因缘者。是缘觉义。故瑜伽云或观待缘而证圣果故名缘觉。观十二缘起而证果故。辟支佛者此名独觉。此有二类。一部行二麟角。初可见佛后必不见。故华严云菩萨在兜率天。将下生时有十相现。第三于右手掌放大光明。名严净世界。三千界中若有独觉。遇斯光已速入涅槃。若不入者佛光力故移置他方诸佛国土。不得见佛。明知独觉满百劫者成于麟角。不尔部行。若从声闻解脱分位作独觉者。成麟角喻。可得百劫时犹长故。入四善根作独觉者乃成部行。时余少故。独证者觉待缘而觉。皆依主释

  经。若有众生(至)是名大乘

  赞曰。初法说中有二。初解大乘后解菩萨乘。此初也。一切智者观空智也。三乘同有。佛智者观有事智。唯佛独成。由自觉生此二智故。名自然智。不待他缘名无师智。或智性名自然智。智相名无师智。求此知见眷属力无畏等以为内德。外能利生愍念与乐。利益拔苦。前慈后悲。解行弘广名为大乘。大乘之名如前已解

  经。菩萨求此乘故(至)出于火宅

  赞曰。释菩萨乘及喻也。菩萨者三乘通称。若求于此加名摩诃萨。是大有情故。余不得名。无著般若论云。由与七种大性相应加名摩诃萨。求智者菩。愍念者萨。此三乘中各有一种一姓.三种二姓.一种三姓。定不定姓种类别故。初后发心得果不定。如大迦叶若不遇佛应为独觉。由遇佛故今作声闻。舍利弗等思准可知

  经。舍利弗(至)而赐诸子

  赞曰。下第二大段合今说实。中有二。初合说实后合释疑。前喻有四。今但合二。初合释成父志。是诸众生下是。后合父但与一。文不合诸子索三越子本心。初文复二。初举前喻后以法合。喻中有二。初见子得出。其心泰然自惟已下合成父志。意可知也

  经。如来亦复如是(至)得涅槃乐

  赞曰。下合父志。亦二。初合见子得出其心泰然。后合释成父志。此初也。以教为门而出火宅三界险道。以行为门而入涅槃之果。此中但有出宅教门。不说行门。教亦能入能入理故。此但说出不说于入。亦可说言得涅槃乐即名为入

  经。如来尔时(至)而灭度之

  赞曰。此合释成父志。子既无差应等与大乘。何有独令菩萨得佛灭度。不与二乘应等以佛大般涅槃而灭度之。不令者无令义。无令一菩萨得余二乘人不得

  经。是诸众生(至)娱乐之具

  赞曰。下合父但与一。有二。初明车体后明车德。此初也。悉与诸佛者二乘不定及菩萨姓。等与佛乘之禅定。解脱等。一乘庄挍万善备故。略举尔所娱乐之具

  经。皆是一相(至)第一之乐

  赞曰。此明车德。此一乘车所有庄饰娱乐之具皆是。一离杂染相。一无漏种类。若因若果圣所称叹。能生众生无漏净妙第一之乐。诸德本故。五乐之中无恼害乐。无恼四中第三觉法。第四寂静二乐所摄。不同二乘羊鹿之车所有功德。非皆离杂染亦非纯无漏。诸圣虽有不叹生乐。非第一故。此名大乘

  经。舍利弗(至)无虚妄之咎

  赞曰。下合释疑。有二。初举喻后释疑。此初也。前喻有三。谓问.答.印。今但总说印可无余。宝物庄严万德备故。安隐第一离灾障故

  经。如来亦复(至)而度脱之

  赞曰。下合有二。初标后释。此标也

  经。何以故(至)但不尽能受

  赞曰。此释也。我之一乘功德无量。能与众生受用无尽。但诸众生或有有性或有无性。或有定性或有不定性。或初乐小后方乐大。由是不尽皆能领受。所以我昔初说三乘今说一实。故非虚妄渐诱法故

  经。舍利弗(至)分别说三

  赞曰。大文第三结答也。由上所说道理因缘。于一乘之体分别说有三教。于一极果说有三因。实无三体.三果极也

  法华经玄赞卷第五(末)

  保安三年五月十二日书了法隆寺僧觉印之

  同年十一月四日以兴福寺圆如房本移点毕觉印本者皆点本也有相违者以朱出之付朱可为指南欤黑正书本也此朱不付自本正故此点本高名本也可秘之即五本交也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妙法莲华经玄赞》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1】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