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玄贊》十 ▪第5页
卷第五(末) / 沙門基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弗(至)以是得度
贊曰。合念大乘因化。舍唯一門菩薩能出。若我頓授智慧.神通。爲說大因以化二子。舍說叁乘之方便者。二乘器小不能依行得度衆苦。門既狹小或當墮落。此意亦合密說怖事。無令爲火之所燒害
經。所以者何(至)佛之智慧
贊曰。合無希取大之化也。佛慧既深何由能解。二乘智淺故不悕取
經。舍利弗(至)珍寶大車
贊曰。下第叁大段。合思方拔濟。有二。初喻後合。此初也。不用智慧身力亦不用神通手力。但以言說方便勸勉濟度諸子。出宅已後方與大車。顯佛爲緣自修妙行方出生死。故申勸勉。非由佛力自不修因可得佛故。勉勖勵也。有本作免非此義也
經。如來亦複(至)佛乘
贊曰。此合說也。攝智及通。但行方便勸脫叁界。佛如良醫應病與藥。但方便教知欲如何。良醫豈得刀.手割除腹中之病不與藥耶
經。而作是言(至)則爲所燒
贊曰。下第四大段。合正說叁乘。有四。初勸厭叁界。二勸取叁乘。叁引已爲證。四贊乘勝德。此初也。叁界火宅內體也。粗弊五塵外境也。勸離內外之苦果體勿生貪著。由貪著故煩惱燒煮苦痛轉生。勸舍惡因。雖有妙果體內金剛身.外細五塵淨土衆相應起欣求。而未明說
經。汝速出叁界(至)佛乘
贊曰。勸取叁乘
經。我今爲汝(至)誘進衆生
贊曰。引已爲證。保者當也信也證也。任者保也安也可也持也。與汝當可爲保信證明。安可任持。言可保言終不虛也。汝等但取勿生疑惑。叁乘之法實是好法。我爲汝保。汝但取之勤加精進。如世買物無人保信知物非真。有保買之當知勝物。叁乘亦爾我能保之。生死非真我不能保也
經。複作是言(至)無所依求
贊曰。贊乘勝德。初明不同生死。後明乘之勝德。此初也。生死聖诃叁乘聖歎。生死系縛煩惱所增爲不自在。叁乘無漏故非系縛乃名自在。有漏之法名爲有依。異熟果依因有異熟因依果成。有漏生死勝者人天。可有所求謂叁種求。叁乘不然非所求取。無過失而求之非無失而不求。叁求者一欲求二有求叁邪梵行求。瑜伽論說墮欲求者。一切皆爲叁種欲生。更無增減。叁欲生者。一現住欲塵生謂人及知足天已下。二自變欲塵生第五欲天。叁他變欲塵生第六欲天。墮有求者一切皆爲叁種樂生。一離生喜樂灌灑其身。二定生喜樂灌灑其身。叁以離喜樂灌灑其身。初二叁定如次配之。于不苦不樂寂靜生處起退求者。極爲鮮小。故第四定不立爲生。邪梵行求者謂諸外道求四無色以爲涅槃解脫處故。今非此叁求故名無求。雖有梵行求以無漏故。即是無上正梵行求。非邪梵行求故
經。乘是叁乘(至)安穩快樂
贊曰。下明乘之勝德。正乘乘已仍以五根.五力.七覺.八道.四禅.九定.八解脫.叁叁昧等而自娛樂。便得無量安穩快樂。豈似生死多諸苦耶
經。舍利弗(至)出于火宅
贊曰。下第四大段。合依言免難。叁乘分叁。一一有二。初法後合。此初文也。各有四力。內智性者因力也。性種姓故。從佛世尊者善友力也。佛爲緣故遇佛。不遇佛初必依佛法方得發心名善友力。聞法信受作意力也。習種姓故。殷勤精進資糧力也。以勤爲首攝一切行。依因.善友.作意.資糧四勝力故。專自修行求于涅槃。名聲聞乘。聞法自行不能化他名爲自求。非不求佛作于弟子。瑜伽釋雲諸佛聖教聲爲上首。從師友所聞此教聲。而證聖果故名聲聞。聲之聞故依主釋也。下信解品雲以佛教聲令一切聞故名聲聞。亦依主釋或有財釋。前通定姓後不定姓。此求涅槃者所學之種智名爲車體。非以涅槃爲車體也。此文略故下應准知
經。若有衆生(至)出于火宅
贊曰。此但叁力。略無因力。求自然慧者不求與佛同時出世。非見佛已方得果故。如有經言釋迦出世五百獨覺從山中出來至佛所。故仁王經中有獨覺衆。先成道訖後遇世尊。非如聲聞佛處得道。故名精進求自然慧。能證道也。樂獨善寂者是獨覺義。出無佛世得能證道。獨自善證寂滅理故。又以此慧深知諸法因緣者。是緣覺義。故瑜伽雲或觀待緣而證聖果故名緣覺。觀十二緣起而證果故。辟支佛者此名獨覺。此有二類。一部行二麟角。初可見佛後必不見。故華嚴雲菩薩在兜率天。將下生時有十相現。第叁于右手掌放大光明。名嚴淨世界。叁千界中若有獨覺。遇斯光已速入涅槃。若不入者佛光力故移置他方諸佛國土。不得見佛。明知獨覺滿百劫者成于麟角。不爾部行。若從聲聞解脫分位作獨覺者。成麟角喻。可得百劫時猶長故。入四善根作獨覺者乃成部行。時余少故。獨證者覺待緣而覺。皆依主釋
經。若有衆生(至)是名大乘
贊曰。初法說中有二。初解大乘後解菩薩乘。此初也。一切智者觀空智也。叁乘同有。佛智者觀有事智。唯佛獨成。由自覺生此二智故。名自然智。不待他緣名無師智。或智性名自然智。智相名無師智。求此知見眷屬力無畏等以爲內德。外能利生愍念與樂。利益拔苦。前慈後悲。解行弘廣名爲大乘。大乘之名如前已解
經。菩薩求此乘故(至)出于火宅
贊曰。釋菩薩乘及喻也。菩薩者叁乘通稱。若求于此加名摩诃薩。是大有情故。余不得名。無著般若論雲。由與七種大性相應加名摩诃薩。求智者菩。愍念者薩。此叁乘中各有一種一姓.叁種二姓.一種叁姓。定不定姓種類別故。初後發心得果不定。如大迦葉若不遇佛應爲獨覺。由遇佛故今作聲聞。舍利弗等思准可知
經。舍利弗(至)而賜諸子
贊曰。下第二大段合今說實。中有二。初合說實後合釋疑。前喻有四。今但合二。初合釋成父志。是諸衆生下是。後合父但與一。文不合諸子索叁越子本心。初文複二。初舉前喻後以法合。喻中有二。初見子得出。其心泰然自惟已下合成父志。意可知也
經。如來亦複如是(至)得涅槃樂
贊曰。下合父志。亦二。初合見子得出其心泰然。後合釋成父志。此初也。以教爲門而出火宅叁界險道。以行爲門而入涅槃之果。此中但有出宅教門。不說行門。教亦能入能入理故。此但說出不說于入。亦可說言得涅槃樂即名爲入
經。如來爾時(至)而滅度之
贊曰。此合釋成父志。子既無差應等與大乘。何有獨令菩薩得佛滅度。不與二乘應等以佛大般涅槃而滅度之。不令者無令義。無令一菩薩得余二乘人不得
經。是諸衆生(至)娛樂之具
贊曰。下合父但與一。有二。初明車體後明車德。此初也。悉與諸佛者二乘不定及菩薩姓。等與佛乘之禅定。解脫等。一乘莊挍萬善備故。略舉爾所娛樂之具
經。皆是一相(至)第一之樂
贊曰。此明車德。此一乘車所有莊飾娛樂之具皆是。一離雜染相。一無漏種類。若因若果聖所稱歎。能生衆生無漏淨妙第一之樂。諸德本故。五樂之中無惱害樂。無惱四中第叁覺法。第四寂靜二樂所攝。不同二乘羊鹿之車所有功德。非皆離雜染亦非純無漏。諸聖雖有不歎生樂。非第一故。此名大乘
經。舍利弗(至)無虛妄之咎
贊曰。下合釋疑。有二。初舉喻後釋疑。此初也。前喻有叁。謂問.答.印。今但總說印可無余。寶物莊嚴萬德備故。安隱第一離災障故
經。如來亦複(至)而度脫之
贊曰。下合有二。初標後釋。此標也
經。何以故(至)但不盡能受
贊曰。此釋也。我之一乘功德無量。能與衆生受用無盡。但諸衆生或有有性或有無性。或有定性或有不定性。或初樂小後方樂大。由是不盡皆能領受。所以我昔初說叁乘今說一實。故非虛妄漸誘法故
經。舍利弗(至)分別說叁
贊曰。大文第叁結答也。由上所說道理因緣。于一乘之體分別說有叁教。于一極果說有叁因。實無叁體.叁果極也
法華經玄贊卷第五(末)
保安叁年五月十二日書了法隆寺僧覺印之
同年十一月四日以興福寺圓如房本移點畢覺印本者皆點本也有相違者以朱出之付朱可爲指南欤黑正書本也此朱不付自本正故此點本高名本也可秘之即五本交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妙法蓮華經玄贊》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