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

「经疏部」经文1732卷35页码:P0013
唐 智俨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八 ▪第3页

  终南山至相寺沙门智俨述

  ..续本经文上一页有二。初列名。此略列。所以此文菩萨名同普者。为行体顺理成无异相故也。次叹德中有四初总。二随诸世下摄法为首行。三悉能受持下护持正法行。四随诸下示成大事行。二入定中有三。初入定。二列名。三明定力。所以此名华严定。表行严果故。三明起定同前可知。四请问中所以独普慧为法先问。彰今但以慧导行也。复显机广大故。但慧发于体。故普慧略问二百句。巧行随缘故。普贤广答二千句也。此中已下有十意。故行教兴。一由为与胜人同行故。二佛护念故。三成就不可思议诸善根故。四具足菩萨根故。五生佛家故。六得善知识力故。七一切诸佛神力持故。八卢舍那佛本愿力故。九善根熟故。十堪受普贤菩萨行故也。此文正在善知识义通此品耳。此可思准之。问中有三。初总告。二正问。三善哉下总结请也。所以普贤答表行广故。此文有六。即六位也。初二十句十信位。次何等发普贤心下二十句十住位。三何等为持下三十句十行位。四何等宝住下二十九句十回向位。五何等身业下五十句十地位。六何等观察下五十一句问果位差别。故别本云。愿解说菩萨行。从始至终令无疑也。就尔时普贤告下第五说分广答上六位也。初十信位中有三。初九十句自分行满。二十种入下八十句胜分行。三十不可坏智下三十句利他行。初九十中。初五十自利行。二正希望下二十利他行。三十戒下二十当位因成果满。初依果者泛有四种。一国土等依果。二习气依前果生。三习因习果。四因体相依因果。此中不说前二也。亦可说同第一。此可思准。此文有二。初八自分。后二胜进可知。此等文中十十皆有四。一举数。二列名释。三结。四举利劝学唯除佛地及共法行。更无异果等法学故。因果既立能解非胜。智不成故明十奇特想。此中初八自分。次二他分也。既有大解须起大行。次明十行。修行之来必须依善友。故明十知识。初一安固菩提心。次三依道心成自利行。次四依心成利他行。次一依心成普贤行。次一依大行入法界。若不策勤无由进道。次明十精进。欲明精进合理明十悕望。前八自分。后二胜进。离偏名正耳。依正悕有力故辨十种成就众生。初一布施摄。次二爱语。次二同事。次五利行。由利生故恶无不离。善无不积。故明十戒。既前德成。故明十授记。二有八十。胜分行有三。初二十自行。次四十入利他行。次二十入利他因果中。既自行成次入胜境也。行胜故入十如来境也。初一示成菩提。次八三业利物。次一入涅槃。八中初四口。次二身。次二意。用既入胜用须识器性。故明十入众生心行。既识根次明所安处。故明十入世界。既得依处须识时修短。故辨十入劫。虽时自在。说示不明理亦难可。故辨十说三世。既识时次明时中法。故次辨三世间。文言入世间者。一知三法现时中故。二入语法通义力故。又有施设通情曰道故。三入语义体性故。四入语义随方施设故。五入知识语义想故。六入语言因故。七知语言分齐故。八入言义互转无尽故。九知时中离染。言义亦如是故。十知时中性净故。言义亦如是。既达时中法得法解益故。第八十舍离忧恼。心无厌悔。初四自利。次五利他行。次一自他俱行。第三利他内。初成作事无悔其心坚固。次明十利他智不可坏。初二利他。次八自利。既有智故能持法。次十陀罗尼。前九持因法。次一持果法。以持成就分解果法故。次第三辨说十佛化被于他。初三报佛。次三化。次四法佛。此但一相解耳。若依此经即并通摄也。第二普贤心下答十解位问有三。初五十句明解方便。二十清净下七十句解位正修对治行。三十说法下八十句利他行。初中大心为本故发普贤心。初三护众生心。次三趣果智心。次四厌离有为心。既大心成。次成大行。第二十普贤行。初九自分行法。次一胜进行法。大行既备次辨悲济物。第三十大悲。悲心既具次依悲明发心之具。第四十发菩提心因缘。既大心成已次须依善友令增。第五近善知识。前八起因行。次二起果行。解位第二有七十句为三。初二十明方便修。二随顺觉下三十明解成就。三十明所知法门差别。以近善友故能远诸惑。第一十清净。既离障故。高升彼岸。第二十波罗蜜。既行体成。于所知中随顺觉达。第三十随顺觉知。既随知已。成知精立。第四十决定知。既决定多有堪能。第五十力。既智力堪能。第六辨十平等。既得理观须起智用。第七辨十方便佛法句。就第三利他八十句复为三。初四十正对缘说法。显辨才德备。次十无著下三十辨无著智成。次十句辨化德备足。初既解已。须起言说。第一辨十说法。既说法已。次须受持故。第二十受持方法。前七持因行。次三持果法。既受持已讽诵。须第三十才由才无滞。德相殊出。第四辨十胜法。前八方便修胜。次二自在用胜。正以德起胜能。于境缘无执。第五辨十无著。以无著故成平等证。第六辨十平等心。前八自分行中平等。次二胜分行中平等。心既得平等。依证起后得智。第七辨十出生智。从后智起用。第八辨十变化。第三十持下三百句答上十行问有三。初六十句胜入佛境障尽清净。二十不思议下九十句辨对治道成行德清净。三十园林下一百五十句当位修成满足也。初中有三。初十辨行体。次二十入佛境界。下三十句行成除障。初持有四。一因持果。如种性持。二果持因。如地持加持等。三住持力益。四心境相持如论。此中通也。既种性持成。于法悕望不厌。第二辨十正悕望。正以悕法智成。心彻无碍。第三辨十深入佛法。初四约器世间明佛法。次二众生世间。次三智正觉。次一总法界为佛法。既入佛法。缘无不实。皆是起行所依。第四辨十依止。既有所凭。于缘无惧故。第五辨十无畏心。正以于缘无惧。自知得决定故。第六辨十无疑心。初三自行。次四利他。次三自他俱成。第二子段九十句。治行成中有三。初三十方便对治行。次十正受三昧下三十行体等无碍。次神通下三十行成作用。正以无疑于深法中智能解达。故辨十不思议。又亦可无疑入深法。故不思议也。既得深智解巧隋生。故第二辨十巧方便能说微密语。既得密语复巧知所入。故第三辨十巧方便分别智。初二约器世间明智。次六众生世间。次二智正觉。即常寂静故。第四辨十正受三昧。从定起通慧。无所不达故。第五辨十一切处。正以处无不在。体遍无碍故。第六辨十法门。起用自在故。第七辨十神通。正以神通自在缘无不达故。第八辨十明。以明智起无明缚尽故。第九十解脱。园林下第三行德具足。一百五十句有三。初四十明报相具足。二十不动心下四十辨实解为行本。三十无垢下七十句大用成满。初行用所依。智游境界。故辨十园林。前七方便行。次三果德。既外游已。复须内安故。第二辨十宫殿。以胜妙能出生道利。为物忻乐故。第三辨十乐。乐心成已。德发法身故。第四辨十庄严。前八方便行严。次二淳熟行严。第二四十句中德严身已。行德坚固故。第一明不动心。以行体坚。于胜理中心能穷达故。第二辨十不舍深心。既深至难坏善能得理故。第三明智慧观察。既达无遗。于法善能拣别故。第四辨十分别法。第三七十中有二。初三十明离障净。次四十行德成就。初辨十无垢智故。智行揩定。故第二辨十智印。问文云知如来法是文字智印者约何义说。答菩萨及佛各知法无边。若用二圣相对时菩萨即不及佛。佛即过菩萨。所以者。为法性体上二门具足法尔故。此约一乘解也。既行不坏照用无碍。故第三辨十智光明。智光无碍旨无不契。故第四辨十不可称量住。以行体难胜勇猛无间故。第五明十发无懈怠心。以策成大心决定正向故。第六辨十须弥山王心正直心。以正心于内决定不动于世间中。利他果成。故第七辨十深入大海智慧成三菩提。前八自行。后二利他也。第四十宝住下二百九十句答上十回向有三。初一百一十明十回向行体成就离障。二十自在下一百二十辨行相自在无碍。三十游神通下七十辨行用究竟。初有二。初四十句行成高栖彼岸。二十信下七十对治道成。离障清净。初行称理成。无住名宝住。既行与理合德位坚固。故第二辨十发金刚心。大乘显彰果位圆备。故第三辨十发大事。初三自利。次三利他。次四菩提果满。正以佛事满足众行圆备故。第四辨十究竟大事。但前明发行。后辨究竟。有此异也。前八自分行成。次二他分行熟耳。第二七十句中。初三十明回向行体。次四十能生出世间行。初十不坏信初三三宝所不坏信。次二同行人所。次一众生所。次四于法成不坏。以信成就生在佛家故。第二辨十授记。既道种成就向果必然。故第三辨十善根。初四回向菩提。次四等诸菩萨回向众生。次二回向菩提。回向位成智用自在。故第四辨十智慧。初四自分行自在。次六他分行自在耳。以智用照明旷周法界故。第五辨十无量广心。前七自分因行。次三胜分行。智用普周体包无外。德穷海奥。故第六辨十藏。前七自分行。后三胜分行。既积德备满。刚[麸-夫+广]斯尽。故第七辨十调顺。初四胜分境中调。次六自分行中顺。第二十自在下一百二十句辨行相自在。于中初十总辨自在。二有一百一十句别辨自在。初中初五自分行。后五胜进行。此自在六位通有。但约生信胜劣为异耳。下一百一十中初别立十章门。二依章释。门初中有五。初二就依正以辨自在。次二约人法。次二约境智。第四约智用。第五对力用以显。二别辨释中。初释次结。初一众生。二刹。三法。四身。五愿。六境界。七智。八通。九神力。此唯约色耳。十力自在第三七十句中。初二十行周殊胜下无畏不共等五十明行德究竟。初十游戏神通明善巧转变无碍。以智用游化即体殊妙故。第二辨十胜行。其德殊胜智力有余。故第三辨十力。前七因行。后三果满。智力功强外无所惧。故第四辨十无畏。智断具足二乘不同。故第五辨十不共法。不共异小能与净土为因。故第六辨十业。由德行坚固。第七辨十身。第五十身业下五百句答上十地因位所问相有四。初一百二十句辨正修行体。寄在初地。二十方便下九十句辨造修离障。二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八》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