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记》

「律疏部·论疏部」经文1821卷41页码:P0001
唐 普光述

  《俱舍论记》六 ▪第7页

  沙门释光述

  ..续本经文上一页熟果难。必待相续方能辨果。非俱.无间。若依宗轮论。大众部等末宗异义。业与异熟有俱时转

  如是六因至非世者。此即第三约世分别。颂既不说能作因所居。义准应知通三世.非世。正理云不可说彼定时分故 颂中不说

  已说六因至对彼成因者。此下大文第二明因得果 就中。一总标果体。二对因配果。三别显果相。四因取.与时 此下第一总标果体。已说六因体相差别约三世定 何等为果对彼成因。结前问起

  颂曰至无为无因果者。上句显体。下句释疑。果有二种。一有为果。谓异熟等流.士用.增上。二无为果。谓即离系。果有二义。一是所引。即有为果。为彼六因所引生故。二是所证。即离系果为道所证。道是证因非生因也。故六因不摄。余二无为。不行世故非是所引果。无记性故非是所证果。恐疑无为是果应从因生。无为是因应能生果。故今释言。无为虽是果证故名为果。非六因所生。不行世故。无为虽是因不障碍故名因。不得五果。非能证故不得无为果。无取.与故不得有为果。由此故言无为无因无果。旧翻云无为非因果。此大谬矣

  论曰至及与择灭者。就长行中。一释颂。二决择。此下释颂。引本论释上句。离系.择灭一体二名。除缚所显名为离系。由道得边名为择灭。故以择灭释离系也

  若尔无为至此为因故者。此下释第二句。两关征责。于无为中唯择灭名果。三无为俱名能作因。故显宗第九云。是故择灭是因无果。是果无因。余二无为是因非果。无因无果理极成立 又正理十八云。有法能为一因性者。谓无为法。无法非因有法非果。所谓虚空.及非择灭

  唯有为法至无五果故者。答。唯有为法。有六因有五果。非诸无为。所以者何。无为体常无六因生故。无得五果故

  何缘不许至为能作因者。问。无间道应名能作因

  于生不障至道何所作者。答。无为常故。道非能作

  若尔谁果果义如何者。一问谁果。二问果义

  谓是道果道力得故者。答 谓是道果。答初问 道力得故者。答第二问

  若尔道果至非于择灭者。问。若尔道果应唯是彼择灭上得。道于彼得有能引生。非于择灭以体常故

  不尔于得至有差别故者。答。于得于灭道能别故

  云何于得道有功能者。问

  谓能生故者。答。谓为因生故

  云何于灭道有功能者。问

  谓能证故至择灭为道果者。答。由道力能证得灭。由此理故。道虽非灭六种生因。而可得说择灭为道证得因果

  既诸无为至为能作因者。问

  以诸无为至与果用故者。答。于生不障可名能作。无取.与用故无有果。应知能作因中有二。一有生用。谓过.现法。二无生用。谓未来法。及诸无为。唯无障故名能作因

  经部师说至唯有为故者。此下决择。经部标宗。无为非因。总引教证

  何处经说者。说一切有部问

  如有经说至识亦如是者。经部答。既言因缘能生色等皆是无常。明知无为非因所摄 无常因缘下。同文故来

  若尔无为至作所缘缘者。说一切有部问。经说诸缘皆是无常。无为既是常。应不与识等作所缘缘

  唯说能生故至故不成难者。经部答。谓经说诸因诸缘能生识者。此诸因缘皆是无常。不说一切为识所缘境者。皆无常。故不成难。由此无为。可得与识作所缘缘 又解不说一切为识四缘者皆是无常

  岂不亦说至为能作因者。说一切有部问。以因例缘。岂不经说唯能取果.与果生因是无常故。不拨无为虽非生因。唯不障故为能作因

  有契经中至唯不障因性者。经部答。引经证。无为是缘非因

  虽无经说至无经说耶者。说一切有部言。虽现无经说无为能作因。亦无处遮。又多隐没。云何定判无经说耶

  若尔何法名为离系者。经部问。无为既得名能作因。未知何法名离系

  即本论中所说择灭者。说一切有部答

  岂不先问至开显自性者。经部复责。二名互答自性难知。故应别门开显自性

  此法自性至亦名离系者。说一切有部答。常住之法不堕三世。非是言依。故言实有离言唯圣内证。但可总说是善.是常。别有实物

  经部师说至此所无故者。述经部宗。三种无为。非皆实有如色等五别有实物。此无为所无故

  若尔何故名虚空等者。说一切有部问。既无实体何名空等

  唯无所触至中夭者余蕴者。经部答。唯无所触对假说名虚空。谓于闇中无所触对。便作是说此是虚空。以实而言。明中无对亦是虚空。但以闇中眼不见故。空相易显。择灭但以惑苦不生。为其体性。谓过去已起烦恼熏种在身名已起随眠。即此随眠。能引后后烦恼.后有名为生种 又解过去种子名已起随眠。现在种子名为生种。谓过去已起随眠所生现在种子。文略但言生种 又解现在烦恼种子名已起随眠。此能生后名为生种 言灭位者。即此惑种。无有功能生后烦恼.及与后有。故名灭位 又解经部三相现在。灭相过去。现在生种之时。即当过去灭相。如称两头低升.停等故言灭位 又解于此时中证得择灭故名灭位。种若未由能简择力。能生后后烦恼.后有。由简择力余不更生。谓无间道犹与种俱。与种俱灭。然由无间道简择力故。令余后位烦恼种子.及当现行烦恼.后有永不更生。生之永无名之为灭。灭由择力名为择灭。若离简择力。但由阙众缘。余后更不生名之为灭。灭不由择名非择灭。如人应受百年。五十便死。余五十年名残众同分。中夭者余蕴阙缘不生

  余部师说至名非择灭者。述上座部等计释二无为。约随眠不生边名择灭。约苦果不生边名非择灭

  离简择力至即择灭摄者。经部破。彼非择灭离简择力此苦果灭不成。由简择力令随眠不生。随眠不生后苦不起。因亡果丧皆由慧力。故此苦果不生即择灭摄

  有说诸法至名非择灭者。有大众部说。诸法现在生已后必定无。自然灭入过去。此灭名非择灭

  如是所执至未灭无故者。经部破。如是所执非择灭体应是无常。法未灭时其体无故。后法灭时其体方有

  岂不择灭至应亦无常者。大众部难。岂不择灭择为先故。此灭先无后有。应亦无常

  非择为先至方有不生者。经部答。非择为先方有择灭。如何责我择灭体性亦是无常。所以者何。非先有择。后未来未生法方不生。不生即择灭也

  何者者。问

  不生至非造不生者。经部答。不生之理本来自有。若无圣道慧简择。诸法应生。圣慧简择生时。因亡果丧法永不起。于此不起之理择有功能。谓于先时诸法未有生障。今圣慧起为法生障显不生理。非新造不生

  若唯不生至岂不相违者。说一切有部引经难。若唯于未来法不生是涅槃者。何故经言信等五根。若见道修。若修道习。若无学道多修习。或初修。中习。后多所作。或修谓得修。习谓习修。多所作谓所治更远。故显宗云若习。若修。若多所作。义差别者为欲显示习修。得修。所治更远。如其次第(已上论文) 能令过未现世众苦永断。此永断体即是涅槃。准此经文通断过.现唯于未来有不生义。非于过现岂不相违

  虽有此文至为令其灭者。经部通经。经言能令过.现众苦断者。此经意说。能令未来缘过.现苦烦恼断故。能缘断时说所缘过.现苦亦名为断。应言断贪而言断色。应言贪遍知而言色遍知。还约所缘色说。断色是无间道。色遍知是解脱道。广说乃至。识蕴亦尔。过.现苦断义亦准此 问过.现苦断既显能缘惑断。未来苦断为约何说 解云未来苦断亦显能缘惑断。一经说故 又解令未来苦体不生名断 又解令未来惑苦不生。俱名苦断。设余经言断三世惑者。准前理释。义亦无违。以未来惑。能缘三世烦恼。若断未来能缘惑时说断三世。实断未来。或此经中有别意趣。过去烦恼者谓过去生曾所起惑。现在烦恼者谓现在生所起烦恼。如爱行中十八爱行。据曾.当.现缘六境起名为十八。如是过.现二世所起烦恼。作能薰因。为生未来诸烦恼故。于现相续身中。引起所薰果种子。此所薰果种子断故。说彼过.现能薰惑因亦名为断。如异熟果尽时亦说名业因尽。由断果故说断彼因。此即是果丧因亡断也。若未来众苦.及诸烦恼。由无因种子故毕竟不生说名为断。由断因故说断彼果。此即是因亡果丧断也。若异我说断未来体。过去已灭.现在正灭。何劳须断。此中意显。过现名断由果不续。未来名断由体不生。断果.断因如其次第

  若无为法至立为第一者。说一切有部引经为难。经中既言离染第一。明知涅槃别有实体

  我亦不说至此为第一者。经部答。我亦不说诸无为法。其体都无如兔角等。但应如我所说而有 彼意说言涅槃无体之理必定应有。有无体故名有涅槃 如说此现在声。有声先。未来非有。有声后。过去非有。不可过.未非有。说为有。故有体义得成。以说有言非定目实。亦目无故。说有无为应知亦尔。但言有无为非说有实体。有涅槃法体。虽非有而可称叹。无有多种。若善法无便可诃毁。若灾横无便可称叹。故诸烦恼等灾横。毕竟非有名为离染。此涅槃性。于一切有体法.非有体法中。最为殊胜。世尊为令所化有情。深生欣乐故。别称叹涅槃第一

  若无为法至名灭圣谛者。说一切有部难

  且言圣谛其义云何者。经部反征

  岂不此言属无倒义者。说一切有部答

  圣见有无至义有何违者。经部解。圣见有无皆无颠倒。谓圣见苦名有。见苦非有名无。此于圣谛义有何违 又解圣见苦.集.道有。见灭是无。皆无颠倒。此是总标 谓下别释。谓圣于苦见唯是苦。于苦非有见唯非有。此于圣谛义有何违。于别释中。但言苦.灭不言集.道

  如何非有至第三圣谛者。说一切有部难

  第二无间至故成第三者。经部解。第二集谛无间圣见灭谛。及佛经说故成第三

  若无为法至应缘无境者。说一切有部难。若无为法其体唯无。虚空.涅槃能缘之识。应缘无境而得生心

  此缘无境至当广思择者。经部解。识缘无境亦无有过。如下惑品。辨三世中当广思择

  若许无为至当有何失者。说一切有部问

  复有何德者经部反问

  许便拥护至是名为德者。说一切有部答。若许无为别有实体。即便拥护毗婆沙宗。是名为德

《俱舍论记六》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