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记》八 ▪第2页
沙门释光述
..续本经文上一页说段食至妙色故者。答。略说段食.淫所引贪名之为欲。下复引颂证欲是贪。大意可知。如法蕴足论第六云。然五妙欲非真欲体。真欲体者是缘彼贪。如世尊说。世诸妙境非真欲。真欲谓人分别贪。妙境如本住世间。智者于中已除欲。此颂意言。可爱妙色.声.香.味.触非真欲体。真欲体者谓缘彼生分别贪着。欲境如本。智者于中名离欲。故尊者舍利子。有时为人说如是颂。尔时有一邪命外道不远而住。以颂难诘舍利子说。若世妙境非真欲。真欲谓人分别贪。苾刍应名受欲人。起恶分别寻思故。时舍利子报外道言。起恶寻思实名受欲。非诸苾刍于世妙境皆起不善分别寻思。故汝不应作斯难诘。以颂反诘彼外道言。若世妙境是真欲。说欲非人分别贪。汝师应名受欲人。恒观可意妙色故 时彼外道默然不能答。彼师实观可爱色故。由此知欲是贪非境(已上论文) 问何故境名欲 解云是欲具故名欲。如乐具故名乐 问何故名妙 答如婆沙一百七十三。一解云。复次诸欲下贱而贪欲者分别增益取为净妙。故说为妙(广如彼释) 问何故但言五妙欲境不言法耶 答如婆沙云。意所识法。何故不立妙欲耶。答皆是爱所缘者立妙欲。意所识法。有非爱所缘。故不立妙欲(广如彼释)
若法于彼至三界系不者。问。三界现行法即三界系不
不尔者。答
云何者。征
于中随增至是三界系者。答。于彼三界现行法中。随顺增长三界贪者是三界系
此中何法名三界贪者。复问三界贪
谓三界中各随增者者。答。谓三界中各别随顺增长有漏法者。名三界贪
今此所言至皆不令解者。外难。西方解义不分明者。便相调言同缚马答。论主今此所言同缚马答 外道杀马祀天缚马着柱。有人问言缚马者谁。答言马主。马主是谁。答言缚者
如是二答皆不令解。不知何人姓名何等故不令解。论主答问应知亦尔 我问论主三界系法。答言于中随增三界贪者
复问何法名三界贪。复答我言谓三界中各随增者 如是二答皆不令解。不知何法是三界系。不知何法是三界贪。答不分明同缚马答
今此所言至名无色界系者。论主答。今此所言不同汝引缚马答也。谓于前说欲界二十处。未离贪者贪名欲界贪。此贪所随顺.增长处。名欲界系法
于前所说色界十七处。未离贪者贪名色界贪。此贪所随顺.增长处。名色界系法
于前所说无色界四处。未离贪者贪名无色贪。此贪所随顺.增长处。名无色界系法。贪与系法宽.狭悬殊体性分明。岂同缚马 第二约不定等解。准前应知
于欲化心上如何起欲贪者。问。得欲化心欲贪已断。若贪未断不得化心。于欲化心如何贪起
从他所闻至生贪爱故者。答。或从他闻于未来化心生爱味故。或自退失于过去化心生爱味故。或观化者自在势力于现在化心生贪爱故
若心能化至化作香味故者。义便兼明
如是三界唯有一耶者。问数
三界无边至犹若虚空者。答。三界无边。所以度生难尽。若依化地部即有始起有情。不从业.惑生。第二身已去方从惑.业生。由数生故佛度难尽
世界当言云何安住者。问。为傍布。为重叠
当言傍住至不说上下者。说一切有部答。说有八方世界傍住。经中既说四方不说上.下.明知傍布。经说四方摄四维也 复言雨滴无间无断。此喻世界无边无间无断或坏或成无暂时息
有说亦有至应知亦尔者。有说亦有上.下二方。余法密部经中说十方故。于此十方欲界中。若有众生离一欲界贪时。于一切十方欲界贪皆得灭离。以相同故。离色.无色应知亦尔 一日.月所照名一世界。千世界中有一梵王。梵王通为千世界主 然依初静虑起通慧时。所发神通但能往至自所生千世界中。及能往自生梵世。非能往余世界.及余梵世。以处别故。若依所余第二静虑等起通慧时。随其所应应知亦尔 又解所余四通慧应知亦尔。此据异生。若据圣人此则不定。此据五通。若据漏尽亦能通证余界无为
已说三界至有情非中有者。此下第二明五趣。上两句正答。下两句简法
论曰至天趣一分者。地下有狱名为地狱。此乃义翻。梵名那落迦。若依正理二十二释五趣名云。那落名人。迦名为恶。人多造恶颠坠其中。由是故名那落迦趣 或近人故名那落迦。造重罪人速堕彼故 或复迦者是乐异名。那者言无。落是与义。无乐相与名那落迦 或复落迦是救济义。那名不可。不可救济名那落迦 或复落迦是爱乐义。不可爱乐名那落迦 婆沙有说名奈落迦。奈是短声。总谈彼趣。那是长声。是别所有。前总后别。别是总之所有。约兹异义故立别名 言傍生者。彼趣多分身横住故。或彼趣中容有少分傍行者故。又类多故。多愚痴故。名曰傍生 言饿鬼者。谓余生中喜盗他物习悭贪等。又复多是所祀祖宗。又多希求以自存济。又多怯劣其形疲悴。身心轻躁故名饿鬼 人。谓令天缘之起慢。我于此类善趣中尊。或彼自心多增上慢。或多思虑故名为人 天。谓光明威德炽盛。游戏谈论勇悍相淩。或复尊高神用自在。众所祈告故为天(已上论文) 婆沙亦解五趣名不能具述 婆沙一百七十二说阿素罗。有说是天趣摄。如是说者是鬼趣摄。若依正量部.大众部。阿素洛是第六趣 问五趣身形.语言如何 解云天其形上立。皆作圣言。人形现见。劫初皆作圣言。后随处别作种种语。鬼劫初皆作圣言。后随处别形.言不定。傍生身形现见。劫初皆作圣言。后随处别作种种语。地狱有情其形如人。初生皆作圣言。后受苦已出种种苦声。略以婆沙意解五趣形.言
为有三界至说有五趣者。此下释第三句问起
有谓善染至体非中有者。答。趣唯无记不通善染当婆沙评家义。若异此者言通善.染趣应相杂。于一趣中具成五趣业.烦恼故。五趣唯是有情数.摄不通外器。以此外器亦容五趣共受用故。还成杂乱故非趣体 五趣体非中有。趣是所往。中有非是所往趣故。趣方便故。故非趣摄
施设足论至所谓中有者。以此故知中有非趣
法蕴足论至修成中有者。复引证 是眼。简异耳等。二十二根中是眼根。十二处中是眼处。十八界中是眼界。及五趣眼。修成天眼。及中有眼。既离五趣别说中有。明知中有非五趣摄
契经亦简中有异趣者。引经证
是何契经者。问
谓七有经至异诸趣故者。答。谓七有经。彼经离趣别说中有。是趣方便。故知中有非五趣摄 此即正证中有非趣乘此义便兼显趣体唯是无记。彼经离趣别说业有是五趣因。即知五趣是异熟果。故趣唯是无覆无记其理极成。经简业因异诸趣故
迦湿弥罗国至无覆无记者。复引经证趣唯无记 诸漏。即显发业烦恼 地狱受业。正显彼因 曲者。谓謟 秽者。谓嗔 浊者。谓贪 彼身.语.意从謟.嗔.贪生故。名身语意曲秽浊业。此即正显顺地狱受业。由造此恶业故于捺落迦中受五蕴异熟果。异熟起已名那落迦。除五蕴法彼那落迦都不可得。由此经说故趣唯是无覆无记。以异熟果唯无记故
若如是者至所随增故者。难。论说五趣一切随眠所随增故。明知亦通于染。若唯无记异熟果者。彼论应言五趣修所断。及遍行随眠随增。不应言一切。既言一切明知通染
彼说五趣至总名村落者。通。五趣续生容起诸惑名趣入心。趣及入心总名为趣无相违失。喻况可知
有说趣体至是故别说者。有大众部说趣体亦通善.染。然七有经离五趣外简业有者非别说业定非趣摄 五浊。谓劫浊.命浊.有情浊.烦恼浊.见浊 如五浊中烦恼与见别说为浊非由别说故彼见定非烦恼所摄。以十随眠皆烦恼故 业虽是趣显因别说
若尔中有亦应是趣者。难。业有虽别说然说是趣摄。中有亦别说。亦应是趣摄
不尔趣义至即死生故者。异说通难。趣是所往。中有是能往。不可说能往是所往趣。即死处生故
若尔无色至而受生故者。难。中有死处生中有非趣摄。无色死处生亦应非趣摄
既尔中有至说名中有者。更作好解。名中有故不应名趣。二趣中间而受生故名为中有。此若趣摄不应名中
然彼尊者至故作是言者。大众部等复会前经。然彼尊者舍利子言异熟起已方名地狱。非唯异熟故通善.染。彼经复言除五蕴法彼那落伽不可得者。为遮异执实有能往诸趣补特伽罗真实我体故作是说。非遮善.染余蕴故作是言
毗婆沙师至亦通长养者。结归本宗。此中两师前说为正。故婆沙一百七十二云。问已知趣体唯是无覆无记。于中为但是异熟。为通长养。若但是异熟者。品类足说当云何通。如说五趣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若通长养者则趣体杂乱。以人趣中亦引起色界长养诸根大种故。答应说趣体唯是异熟 问品类足说当云何通。答彼文应说五趣摄五蕴.十一处.十七界少分。而不作是说者。当知是诵者错谬。有说彼论通五趣眷属。感五趣业及能防护。非唯说趣是故无过。然由烦恼界有差别。由异熟蕴趣有差别。是故趣体唯是异熟
即于三界至识住有七者。此下第三明七识住。即于三界及五趣中从下至上如其次第识住其有七
其七者何者。问
颂曰至余非有损坏者。初句明第一识住。第二句明第二识住。翻此第三识住。谓翻此第二句应身一想异。身想一是第四识住。第四句是后三识住无色下三。第五句结。第六句简法
论曰至说名想异者。明初识住。谓彼有情成就色身。故名有色有情。身.想俱异如人趣全.及一分天是初识住
一分天者。谓欲天全及初定中除劫初起取后余时 问如婆沙一百三十七云一分天谓欲界天不言初定。又婆沙云初识住唯欲界系故但依未至灭。第二识住初定系故依初静虑未至静虑中间。第二静虑近分灭。彼论既言初识住依未至定灭不言初定等灭。明知不通初定一分。又品类足第九云。初识住七智知。除类.灭.道智。若通初定应言类智知 解云一分天言理通初定。以初定天一分初识住摄。一分第二识住摄。以不定故是故不言。欲界六天全初识住以决定故故彼偏说。即彼论解第二识住。但取初定劫初起时不取后时。故不相违。又言初识住未至定灭者。据全分说。初定一分以与第二识…
《俱舍论记八》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