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记》

「律疏部·论疏部」经文1821卷41页码:P0001
唐 普光述

  《俱舍论记》九 ▪第5页

  沙门释光述

  ..续本经文上一页若意说至无相应理者。论主答。谓若如我意说佛出。不出。行等果法常缘无明等因起。非缘余法起。若无明断行即无缘故言常住。经言法性常住者。显因果决定义。如是意说理则可然。若谓如汝意说有别真实法体名为缘起湛然常住。此别意说理则不然。彼部非理。所以者何。正出过言。生之与起眼目异名。俱有为相。非别无为常住法。为无常相可应正理。彼说无为是缘起故。又起果用必应依彼起因者立。此无为常住法。彼无明等无常法。一常。一无常。何相关预。而说此常住法依彼无明等而立。为彼无明等缘起。又无明等名为缘起。汝谓目常。如是缘起句义与常无相违理

  此中缘起是何句义者。大众部问

  钵剌底至是缘起义者。经部答。或说一切有部答。依声明论有字缘.字界。其字界。若有字缘来助。即有种种义起钵剌底是至义是字缘。医底界是行义是字界。界是体义。此医底界由先钵剌底助力。医底界义转变成缘。若助讫成缘应言钵剌底(丁履反)帝夜(叐何反)此翻名缘。所以然者。诸缘势力起果名行。未至之时未成缘义。若缘力至果。或诸缘相至。方得名缘。故造字家于行界上加至助缘行成缘义。参是和合义。嗢是上升义。此二是字缘。钵地界是有义是字界。钵地有界藉前参唱合升字缘助力转变成起。若助讫成起。应言参牟播陀。此翻名起。所以然者。明诸有法要与缘合便得上升。故名为起。故造字家于有界上加合升缘。有成起义。故总结言由此有行法至于四缘。已和合升起是缘起义

  如是句义至彼应先说故者。声论师难至缘已起。故言如是句义理不应然。此即总非。所以者何。依一作者实体有二作用前后别起。可得说言于前作用应有已言。彼声论计诸法有体有用。体即迳留多位名为作者。用即随位不同名为作用。一切作用必依作者。彼计作用。同胜论师业句义离体别有指事。别显如有一人名为作者。起二作用。先澡浴已后时方食。于前作用可说已言。若有少行法有在起前。可得说言先至于缘后时方起。既无行法有在起前 先至缘已后时方起。如何得说至缘已起 言起前者。现在名起。前谓未来。依法行世未来名前 或起前者。在起前故。即先已至于缘名为起前。皆表未来。非无作者法体可有作用。以彼作用必依体故。故说颂破言。至缘之行。若在起先。未来法体而非有故。不应道理。若行至缘与起俱时。便坏己于彼应先说至缘后方说起不应说俱。声论.经部。俱说过.未无体故。以非有故破彼经部。若以此颂破说一切有部。声论即以己宗义破

  无如是过至为在未来者。经部师释难。或说一切有部释难。此且反诘二门征定

  设尔何失者。声论师答

  起若现在至即亦至缘者。经部破。或说一切有部破 言经部破者。夫起是未满足。用在于未来。现在是已生之名而非是起。若已生复起便致无穷。由是故知起非现在。起若未来。依汝所宗。未来无体何成作者。作者尚无何有起用。故不可说起在未来

  破讫述正义云故于起位即亦至缘。此显起与至缘同时 言说一切有部破者。起若现在起非已生。以起在未来非现在如何成现。余破.及与述正义。并如前说

  起位者何者。声论问

  谓未来世至亦说至缘者。经部答。或说一切有部答 言经部答者。于未来世法正起位未名为有。无间必有可说为起。即于起位名至缘时。故于尔时无别作者 问向者难他未来无体而无有起。经部未来亦无有体。如何自说未来有起 解云以声论执定有作者方有作用。先至于缘后方正起。如是二用必有所依故。彼未来无容起义。经部意说。本无作者假说作用。故未来位说起至缘。于将有位假建立故 言说一切有部答。释文可知。无劳异解

  又声论师至释缘起义者。经部师破。或说一切有部破。又声论师妄所安立。真实作者真实作用。各体不同理实不成。汝计有体实法即是作者。离体之起即是作用。作者.作用真实可得。我今观察。非于此中见有真实作者异起作用。各体不同真实可得。若依佛法。离体之外无别实用。即于体上说有作用。于此诸法义言此是作者。此是作用。于世俗理亦无有谬。此至.缘.起义即是经中所说。依此无明等有。彼行等有。此无明等生故。彼行等生。故应引彼经释缘起义。破讫正释 又解此缘起义即是经中所说。依此无明等有彼行等有。此无明等生故彼行等生。故应引彼释缘起义无别作者。若于相续前因后果。假说作者。假说作用。亦无有妨。故前文云法假谓何。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广说缘起。此即举说同经引经证假

  故说颂言至若后眠应闭者。经部说二颂。或说一切有部说二颂 言经部说二颂者。论主为经部师说二颂言重摄前义。初两句述经部宗。颂前故于起位亦即至缘等。次两句结破声论。后颂引事证俱言己。或答前难若俱便坏己。如未来法体虽非有无间必有。向现在故而假名起。至缘应亦然例同于起故言亦然。如未来法体虽非有。无间必有。向现在故假名至缘。若言非有不得至缘。亦应非有不得正起。以起必非已生位故非有尚得名起。亦应得说至缘。故虽无体假说无过失 生已起无穷者。颂前起在现在失。已生复起便致无穷 或先有非有者。颂前起在未来失。若言起在未来有二过失。一谓未来体应先有。以未来有起故。二谓起用体应非有。以未来无体故 又解未来先有起用非有作者违自宗过。以彼作用必依作者。由此道理起非已生故不在现未来无体故不在未来。故于将有假说起言假说至缘。假故无过。与声论师作不定过。俱时之法亦有言己。如至闇现在灯灭落谢。此即别世同时名俱。虽复俱时而得说言闇至已灯灭 又解以闇至与灯灭俱时。而言闇至已灯灭。此言灭者是灭无也。故说与闇俱时。又如开口与眠虽复同时。而言开口已眠。故至缘与起虽复同时说己无过。声论不救闇至已灯灭。即难开口已眠云。如有一人先开口已然后方眠。是即先后不俱时也。为通伏难。故言若后眠时此口应闭而不俱时。若谓眠时口亦有闭。虽亦有人眠时闭口。今据眠时开口者说 言说一切有部说二颂者。论主为说一切有部说二颂言重摄前义。初两句述说一切有部宗。颂前故于起位即亦至缘等。如未来非有真实作者而得名起。未来虽无真实作者亦名至缘。例同于起故言亦然 释后六句随其所应准前可知

  有执更以至是缘起义者。此是经部中上坐解。字界.字缘各含多义。故通异释。上坐为顺己宗。复为一释通声论难。谓钵剌底取种种义。医底界取不住义。言不住者意显前念法诸为缘。法已从落谢故名不住。此不住法若但一一不能为缘。一无用故。会有众多方有势用。故造字者于不住界加种种助。以种种为先不住成缘义。参取聚集义。嗢同前取上升义。钵地界取行义。行即有为迁流义也。行法上升得名为起。故于行界助以上升。然其一一无上升理故言聚集。显多共生。此文应言。由参嗢为先行变成起。但言嗢者略不言参。字缘之中且举一助亦无有妨。此显不住种种含已。能令行法聚集升起是缘起义。此中意者。不住为缘显是前念。要由种种显一无能。已结缘成属前非后。显非一法先至后生由此已祛声论所难 又解说一切有部异师释声论难 又解上坐释大众部难 又解说一切有部异师释大众部难。若据此论破即是说一切有部。若据正理不救即是经部。虽有四解前二解为胜

  如是所释至聚集岂成者。论主破。如是所释于此十二缘起可然。以无明等各有五蕴众多法故。眼.色各为缘起于眼识。等眼.色各为一缘。此中种种聚集岂成 又解眼.色别成缘。即非种种和合。眼识一体复非聚集

  何故世尊至此生故彼生者。此下释经二句问。何故世尊说前文中二句差别 又解何故世尊于契经中说前二句

  为于缘起至可有诸行者。此下答。此是论主解所以先标。为于十二缘起知决定故。如余经论所说。依无明有诸行得有。是依此有彼有。复审定言。非离无明可有诸行。是此生故彼生。此中意说。生之与有名异义同。不可说言两文有异。但应说言前文是正述。后文是审定。义别不同

  又为显示至诸行方生者。准正理二十五。三际传生.及亲传缘。是上坐弟子大德逻摩解。诸支传生义准同三际。亦是逻摩解。第一解云又为显示诸支传生。谓依此无明支有。彼行支得有。由彼行支生故。余识支得生。即十二支展转传生。第二解三际传生准此应释。第三解又为显示亲.传二缘。谓有无明若无间亲生行。是依此有彼有。若有无明展转力故诸行方生。非是亲生。如起无明次起无记心及后起行。是此生故彼生

  有余师释至诸行得生者。经部异师尊者世曹。正理称为上坐徒傥。谓非无因诸行可有。故说依此有彼有。此破无因外道 亦非由常数论自性.胜论我等无生因故。诸行得生。故说此生故彼生。此破常因外道

  若尔便成至纯大苦蕴集者。论主破。显彼经除执。后句能具破。前句应无用。此即破也。论主破讫显经意言。然或有胜论执。有我为依行等得有。是依此有彼有。由无明等因分生故。行等得生。是此生故彼生。是故世尊为除彼执。决判行等果有。即由无明等生因。非由于我。若此因生故彼果生。即是依此因有彼果有非谓行等果有别依余我为因。此有.彼有等即是无明缘行等。无别有我生 纯大苦蕴集如下文释

  轨范诸师至皆应广说者。是论主承习经部轨范诸师。故正理二十五云又经主述自轨范师 言不断者。显同一系缚。谓依无明不断诸行不断。故言依此有彼有。即由无明生故诸行得生。故言此生故彼生。展转广说十二缘起

  有释为显至亦生者。上坐同学解 住。谓相续住。乃至因相续有。果相续亦有。故言依此有彼有。及即由因分生故诸果分亦生。故言此生故彼生

  此欲辨生至而后说生者。论主破。此说缘起意欲辨生。何缘说住。设许说住。四相次第应先说生后方说住。如何非次

  复有释言至非谓无因者。经部中室利罗多解。此云执胜。正理呼为上坐 灭。谓灭无 余文可知

  经义若然至非此经义者。论主破。经义若然。如汝所说果有因有灭。灭之言无。经中应作是说。依此有彼成无。何故乃言依此有彼有。此即责说异经。经中又应先说因生果生。后说果生因成无。如是次第方名善说。若异此者。欲辨缘起依何次第先说因无。此即责不次第。故彼所释非此经义

  复次云何至生缘老死者。此下述经部十二缘起。将明问起

  我今略显至及我慢执者。答。谓诸愚夫于从缘生法。不知唯有五蕴诸行。妄起我见。由我见故复起我慢 不知即是无明支也

  为自受乐至无明缘行者。此出行支体。众生为自受乐.及非苦乐故。作身.语.意各三种福.非福.不动业。谓为自身受欲界当乐故造诸福业。为受当来色界下三定乐.及四定已上非苦乐。故造不动业。为受欲界现在世中五欲乐故。造作杀等诸非福业。如是名为由无明为缘能起于行

  由引业力至通于六识者。出识支体。既言引业。明知行支是引业非满业。由彼过去引业力故。六识相续流转如火焰行。相续不断住彼.彼趣。此之六识相续不断。凭附中有驰赴所生处。结生有身名行缘识。此识通于中.生二有。生有虽唯意识于中有位通起六识。若作此释。善顺契经分别识支通于六识。若依说一切有部。识支唯生有一刹那不通中有。故唯意识

  识为先故至如是说故者。出名色体。由识为先故于此趣中次有名色生具足五蕴。展转相续遍一期生乃至命终总名名色。此名色位长。于此位中立六处等。即引经证。于大因缘经.辨缘起经等。皆说名色具足五蕴遍一期生

  如是名色至说为六处者。出六处体。于名色位渐有眼等名为六处

  次与境合至顺乐等触者。出触支体。既六根生次与境合便有识生。根.境.识合有顺乐受等三触

  依此便生乐等三受者。出受支体。依此触故便生苦.乐.舍三受

  从此三受至生无色爱者。出爱支体。从此三受引生三爱。谓由欲界苦逼恼故。有于乐受发生欲界爱。或有于色界初.二.三定乐。第四非苦乐受。发生色界爱。或有唯于无色界非苦乐受。发生无色界爱

  从欣受爱起欲等取者。此下出取支体。就中。一总标。二别解。此即总标。从前乐.舍欣受爱后。次起欲等四取。经部四取以贪为体。与大乘同。若说一切有部以百八烦恼为体

  此中欲者至依之说我故者。此下第二别解。一明四境。二出取体。此即明四境 一欲者。谓色等五妙欲境 二见者。谓六十二见。如梵网经广说。至随眠品当列标释 三戒禁者。戒谓戒约。即是内道远离恶戒。禁谓禁断。即是外道狗牛等禁。如诸离系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发。远离衣等所系缚。故名为离系 婆罗门外道。受持手执杖行被乌鹿皮 播输钵多外道此云牛主。主谓天主。摩醯首罗天。乘牛而行故名牛主。此外道学彼天法。从彼为名故名牛主。此外道受持顶上持一髻子身体涂灰 般利伐罗勺迦外道此云遍出。即显出家义。是出家外道。受持执三杖行。拟安衣服.瓶.钵等物。并剪鬓发无义苦行。等者等取诸余外道并名为禁 四我语者。谓三界内身依之说我故故名我语。不同说一切有部但约上二界依之说我

  有余师说至名为我语者。经部异师

  云何此二独名我语者。问

  由此二种至我及我所者。答。由此二种说有我故名之为我。我非有故但有语言故名我语。经言异生随假言说起我执。于中实无我及我所。明知我体非有。但有语言

  于前四种至所谓欲贪者。此即第二正出取体。前说四种是所取境。今正出彼能缘取体。所谓欲贪。即贪名欲。贪通于三界。非是欲界贪也。经言欲贪名取。明知不通余法

  由取为缘至说名为有者。出有支体及引经证。能招后有果业说名为有

  有为缘故至说名为生者。出生支体。有为缘故。识相续流转趣未来生。如前识支所说道理。凭附中有驰赴所生。结生有身。具足五蕴说名为生。大分虽同识支非无差别。识名是狭唯说六识。生名是宽故通五蕴 又解此生支如前识.名色支。既言识相续流同前识支复言具足五蕴同前名色此言生者。总显未来生始从中有初念。乃至命终一期生也。于此生位建立老死 又解老死前言生

  以生为缘至广说如经者。出老死体。于初生后即立老死 又解于生支位中建立老死。其老死相发白面皱等。种种差别广说如经 又解至发白等已去方名老。后名死

  如是纯言至诸苦蕴生者。上来经部出十二支体。复释经文如是纯大苦蕴集。以经言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如是纯大苦蕴集。所以便释

  毗婆沙宗如前已说者。上来经部解十二缘起 若毗婆沙宗。解十二缘起如前已说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俱舍论记》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21】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