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记》

「律疏部·论疏部」经文1821卷41页码:P0001
唐 普光述

  《俱舍论记》十二

  沙门释光述

  分别世品第三之五

  如是已约至三极少量者。此下大文第三明三分齐。一明三极少。二明前二量 此下第一明三极少如是已约踰缮那等辨器世间.身.量差别。此约色明量 约年等辨寿量有殊。此约时明量 色.时二量差别不同。未说应说。此二建立差别不同。无不依名。前二量及名未详极少。今应先辨三极少量。结前问起 又解二量不同未说应说。此总生下 此二建立下。别起颂文

  颂曰至色名时极少者。颂答

  论曰至为色极少者。明色极少。如是分析至为名时极少者。总释名.时极少析名至一字为名极少。析时至一刹那为时极少

  一字名者如说瞿名者。此别释名极少。约字以显。名有多种。有一字生名。有二字生名。有多字生名 一字生名者如说瞿名

  何等名为一刹那量者。此下别释时极少。此即问也

  众缘和合至一刹那量者。现缘和合法得自体顷。即便落谢更不经停名一刹那。或有动法行度一极微名一刹那。诸法实无行动。相续道中假说动故。对法师说如文可知。广释刹那量如婆沙一百三十六

  已知三极少前二量云何者。此下第二明前二量结前问起

  今且辨前至此八踰缮那者。就答中。一明色量。二明时量。此下明色量 踰缮那等。等取俱卢舍等

  论曰至为一踰缮那者。此微即极名曰极微。若依正理三十二云。然许极微略有二种。一实。二假。其相云何。实谓极成色等自相。于和集位现量所得。假由分析比量所知。谓聚色中以慧渐析至最极位。然后于中辨色.声等极微差别。此析所至名假极微。令慧寻思极生喜故。此微即极故名极微。极谓色中析至究竟。微谓唯是慧眼所行。故极微言显微极义 准彼论文。有二种微积七极微为一微量。微显细聚。梵云阿菟此名微。眼见色中最微细也。应知但为天眼.轮王眼.后有菩萨眼所见。积微至七为一金尘。金.银.铜.铁总名为金杂心云铜尘。旧俱舍云铁尘。皆局一偏。尘于金中往来不障故名金尘 又解积微至七方于金上住故名金尘。水尘两释亦尔兔毛尘量等兔毛端名兔毛尘 又解积水至七方于兔毛端上住名兔毛尘。羊.牛毛尘两释亦尔又婆沙有一说。七微成一水尘。七水尘成一铜尘。七铜尘成一兔毫尘 此师意说水尘细。铜尘粗隙游尘等文显可知 若依此间计一踰缮那成里数者。谓一肘有一尺六寸。四肘为一弓。一弓有六尺四寸。五百弓为一俱卢舍。计五百弓有三千二百尺。八俱卢舍为一踰缮那。计八俱卢舍有二万五千六百尺。以五尺为一步计有五千一百二十步。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计有一十四里余八十步为一踰缮那 言阿练若者。阿之言无。练若名喧杂

  如是已说至智者知夜减者。此下第二明时量就中。一明其年量。二明诸劫量 此即明其年量。从夏至至冬至夜增昼减。从冬至至夏至昼增夜减 又解时长名增。时短名减。若作此解从秋分至春分夜增昼减从春分至秋分昼增夜减。春分秋分昼夜停等 牟呼[口*栗]多此云须臾一年之中总减六夜此言减夜。影昼亦六减。显一年中六月小也。分一年为三际。谓寒.热.雨各有四月。于此寒.热.雨际十二月中。一月更半月已度于余半月应知减夜如是。乃至第六度一月更半月已度于余半月复减一夜。以此颂证故减六夜。由此减夜拟作润月。论主所以不广明诸历数者。恐人耽着邪命自活

  如是已辨至今次当辨者。此下第二明诸劫量。就中.一明劫大小。二明劫中人。三明劫中灾 此下第一明劫大小结前问起

  颂曰至大劫三无数者。初一句举四劫数。第二句列四劫名。次两句释坏劫。次两句释成劫。次六句别释中劫。次两句类释余三。次一句释大劫。后一句便释无数劫。问何故四劫之中不说空.住 解云以坏摄空。约中辨住故不别说 又解约中辨住。空无别体颂中类显 又解以坏摄空以成摄住。故婆沙一百三十五云。劫有三种。一中间劫。二成坏劫。三大劫。中间劫复有三种。一减劫。二增劫。三增减劫。减者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增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增减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复从八万岁减至十岁。此中一减.一增.十八增减。有二十中间劫。经二十中劫世间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此合名成劫。经二十中劫世间坏。二十中劫坏已空。此合名坏劫。总八十中劫合名大劫

  论曰至总名坏劫者。此释坏劫。文显可知。正理论云。由此准知傍生.鬼趣。时人身内无有诸虫。与佛身同。傍生坏故。有说二趣于人益者坏与人俱。余者先坏。如是二说前说为善 正理评取前家。此论非以正理为量。同彼后说亦无有失 又正理云。北洲命尽生欲界天。由彼钝根无离欲故。生欲天已静虑现前转得胜依方能离欲

  所言成劫至应知已满者。此明成劫可知。又正理三十二云。诸大梵王必异生摄。以无圣者还生下故。上二界无入见道故

  此后复有至成已住劫者。此明中劫并显住劫。准此论文寿渐减时方名住劫。寿未减时是成劫摄 问初劫唯减。后劫唯增。如何时等中间十八 解云二十住劫前后相望。前有情福胜。后有情福劣。住中初劫福最胜故。应合受用上妙境界故下时极迟。从第二劫已去其福渐薄上稍迟下渐疾。以上时境胜由薄福故。不合受用故上时迟。以下时境劣由薄福故应合受用。故下时疾。如是乃至第十九劫福渐渐薄。上时极迟下时极疾。至第二十劫福最薄故上时极迟。故初.后劫等中十八 又解寿未减时是成劫摄。从无量岁初减已去方名住劫。第二十劫上至八万多时经停。故初.后劫等中十八

  所余成坏至二十中劫者。因明住劫复显成.坏.空三时皆准住劫

  成中初劫至有情渐舍者。明成.坏劫二种不同。共业易故一劫成.坏别业难故十九成.坏准此论文梵王但受五十八劫。谓成十九。住二十。坏十九。故大智度论云。梵王寿命五十八劫。前言梵王六十劫者据大数而言 又解初成劫时梵王即住。言十九劫成有情者从多为论。据器成已后坏劫时梵王亦住。火从下坏临至梵王方生上天。数满六十非要具受 问若依立世经十劫成器世间。十劫成有情世间。十劫坏有情世间。十劫坏器世间。如何会释 解云立世经说。梵王十小劫独住。然后梵辅等生。彼经意说以大梵王独一少故摄入器中。故说十劫成器世间。据梵辅已下从多分说故言十劫成有情世间。此论多.少通论。故说十九劫成有情世间一劫成器世间 又立世经说。初从坏地狱乃至坏梵辅。经十小劫众生世界坏。然梵王未上生也。彼经意说以大梵王独一少故摄入器中。又据渐坏故言十劫坏器世间。据梵辅已下从多分说故言十劫坏有情世间。此论多.少通论。故言十九劫坏有情世间一劫坏器世间。前有情世间中引婆沙评家义。梵王二十中劫独一而住者。通初.后说。初十劫独一而住。梵众生已未敢共居。复经十劫然始共居。故知有二十劫

  如是所说至成大劫量者。此明大劫

  劫性是何者。问

  谓唯五蕴者。答

  劫谓时分。时无别体。约法以明。故以五蕴为体。故婆沙一百三十五云。劫体是何。有说是色。引证(云云)。如是说者昼夜等位无不皆是五蕴生灭。以此成劫。劫体亦然。然劫既通三界时分。故用五蕴四蕴为性

  经说三劫至三无数者。依经起问。阿之言无。僧企耶名数

  累前大劫至三无数者。答。累前八十大劫为十百千至三劫无数

  既称无数何复言三者。难

  非无数言至是其一数者。解。引经证

  云何六十者。问

  如彼经言至三劫无数者。引经答 阿僧企耶第五十二。于此六十数中其一。至论主出世现有前五十二。诸传诵者忘失后八。若数大劫至此六十数中第五十二阿僧企耶名劫无数。此劫无数复积至三经中说为三劫无数。非诸算计不能数知。故得说为三劫无数。婆沙一百七十七云。总有七说。此论当第三说。广如彼释

  何缘菩萨至方期佛果者。问

  如何不许至发长时愿者。答 波罗此云彼岸。蜜多此云到

  若余方便至久修多苦行者。难。若余二乘修少方便亦得涅槃。何用为菩提久修多苦行

  为欲利乐至求无上菩提者。答。为益有情长时修愿。故舍二乘涅槃小道。回求无上正等菩提

  济他有情于己何益者。问

  菩萨济物至即为己益者。答

  谁信菩萨有如是事者。难。谁信菩萨专欲利他不自益己

  有怀润己至以他为己故者。答。二乘之人有怀润己无大慈悲。于此有情称为济他即为益己。此事实难信 菩萨行人无心润己有大慈悲。于此有情称为济他即为益己。此事非难信 又引三证。一引无哀愍有慈悲证。二引执我爱无我爱证。三引有情修种性异证。依诸有情种姓差别故 有颂言者。初两句明异生。下士勤求自身人.天等乐。次两句明二乘。中士求灭三苦。非求有漏乐。以此乐是当苦依故 又解此乐行苦依故 又解此乐坏时苦故名为苦依。后一颂明菩萨。上士恒时勤求自荷受众苦令他有情近得人.天善趣安乐。远令他苦永灭尽故得涅槃乐。所以者何。由姓不同以他苦乐而为己苦.乐故

  如是已辨至麟角喻百劫者。此下第二明劫中人。就中。一明佛.独觉。二明四轮王。三明小王出兴 此即第一明佛.独觉。上两句明佛。下两句明独觉

  论曰至诸佛出现者。于八十劫中二十成劫.二十坏劫.二十空劫无佛出世。唯于二十住劫中有佛出世。然于二十住劫中十九增位无佛出世。十九减位有佛出世。就劫减位始从八万乃至百年。于此中间有佛出世。故贤劫经第十说。[牛*句]留孙佛人寿四万岁时出世。[牛*句]那含牟尼佛人寿三万岁时出世。迦叶佛人寿二万岁时出世。释迦牟尼佛人寿百岁时出世。若依西域记第六[牛*句]留孙佛人寿六万岁时出世。[牛*句]那含牟尼佛人寿四万岁时出世。迦叶波佛人寿二万岁时出世。释迦牟尼佛人寿百岁时出世。此应部别不同 问此二十住劫中释迦牟尼佛于何劫中出世 解云于第九住劫出世故。立世阿毗昙第九说住劫中云。是二十少劫中世界起成已住者。几多已过几多未过。八少劫已过。十一少劫未来。第九一劫现在未尽。准立世文故知释迦牟尼佛当第九劫出世。弥勒佛即当第十劫出世 又泰法师云…

《俱舍论记十二》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