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記》十二
沙門釋光述
分別世品第叁之五
如是已約至叁極少量者。此下大文第叁明叁分齊。一明叁極少。二明前二量 此下第一明叁極少如是已約踰繕那等辨器世間.身.量差別。此約色明量 約年等辨壽量有殊。此約時明量 色.時二量差別不同。未說應說。此二建立差別不同。無不依名。前二量及名未詳極少。今應先辨叁極少量。結前問起 又解二量不同未說應說。此總生下 此二建立下。別起頌文
頌曰至色名時極少者。頌答
論曰至爲色極少者。明色極少。如是分析至爲名時極少者。總釋名.時極少析名至一字爲名極少。析時至一刹那爲時極少
一字名者如說瞿名者。此別釋名極少。約字以顯。名有多種。有一字生名。有二字生名。有多字生名 一字生名者如說瞿名
何等名爲一刹那量者。此下別釋時極少。此即問也
衆緣和合至一刹那量者。現緣和合法得自體頃。即便落謝更不經停名一刹那。或有動法行度一極微名一刹那。諸法實無行動。相續道中假說動故。對法師說如文可知。廣釋刹那量如婆沙一百叁十六
已知叁極少前二量雲何者。此下第二明前二量結前問起
今且辨前至此八踰繕那者。就答中。一明色量。二明時量。此下明色量 踰繕那等。等取俱盧舍等
論曰至爲一踰繕那者。此微即極名曰極微。若依正理叁十二雲。然許極微略有二種。一實。二假。其相雲何。實謂極成色等自相。于和集位現量所得。假由分析比量所知。謂聚色中以慧漸析至最極位。然後于中辨色.聲等極微差別。此析所至名假極微。令慧尋思極生喜故。此微即極故名極微。極謂色中析至究竟。微謂唯是慧眼所行。故極微言顯微極義 准彼論文。有二種微積七極微爲一微量。微顯細聚。梵雲阿菟此名微。眼見色中最微細也。應知但爲天眼.輪王眼.後有菩薩眼所見。積微至七爲一金塵。金.銀.銅.鐵總名爲金雜心雲銅塵。舊俱舍雲鐵塵。皆局一偏。塵于金中往來不障故名金塵 又解積微至七方于金上住故名金塵。水塵兩釋亦爾兔毛塵量等兔毛端名兔毛塵 又解積水至七方于兔毛端上住名兔毛塵。羊.牛毛塵兩釋亦爾又婆沙有一說。七微成一水塵。七水塵成一銅塵。七銅塵成一兔毫塵 此師意說水塵細。銅塵粗隙遊塵等文顯可知 若依此間計一踰繕那成裏數者。謂一肘有一尺六寸。四肘爲一弓。一弓有六尺四寸。五百弓爲一俱盧舍。計五百弓有叁千二百尺。八俱盧舍爲一踰繕那。計八俱盧舍有二萬五千六百尺。以五尺爲一步計有五千一百二十步。以叁百六十步爲一裏計有一十四裏余八十步爲一踰繕那 言阿練若者。阿之言無。練若名喧雜
如是已說至智者知夜減者。此下第二明時量就中。一明其年量。二明諸劫量 此即明其年量。從夏至至冬至夜增晝減。從冬至至夏至晝增夜減 又解時長名增。時短名減。若作此解從秋分至春分夜增晝減從春分至秋分晝增夜減。春分秋分晝夜停等 牟呼[口*栗]多此雲須臾一年之中總減六夜此言減夜。影晝亦六減。顯一年中六月小也。分一年爲叁際。謂寒.熱.雨各有四月。于此寒.熱.雨際十二月中。一月更半月已度于余半月應知減夜如是。乃至第六度一月更半月已度于余半月複減一夜。以此頌證故減六夜。由此減夜擬作潤月。論主所以不廣明諸曆數者。恐人耽著邪命自活
如是已辨至今次當辨者。此下第二明諸劫量。就中.一明劫大小。二明劫中人。叁明劫中災 此下第一明劫大小結前問起
頌曰至大劫叁無數者。初一句舉四劫數。第二句列四劫名。次兩句釋壞劫。次兩句釋成劫。次六句別釋中劫。次兩句類釋余叁。次一句釋大劫。後一句便釋無數劫。問何故四劫之中不說空.住 解雲以壞攝空。約中辨住故不別說 又解約中辨住。空無別體頌中類顯 又解以壞攝空以成攝住。故婆沙一百叁十五雲。劫有叁種。一中間劫。二成壞劫。叁大劫。中間劫複有叁種。一減劫。二增劫。叁增減劫。減者從人壽無量歲減至十歲。增者從人壽十歲增至八萬歲。增減者從人壽十歲增至八萬歲。複從八萬歲減至十歲。此中一減.一增.十八增減。有二十中間劫。經二十中劫世間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此合名成劫。經二十中劫世間壞。二十中劫壞已空。此合名壞劫。總八十中劫合名大劫
論曰至總名壞劫者。此釋壞劫。文顯可知。正理論雲。由此准知傍生.鬼趣。時人身內無有諸蟲。與佛身同。傍生壞故。有說二趣于人益者壞與人俱。余者先壞。如是二說前說爲善 正理評取前家。此論非以正理爲量。同彼後說亦無有失 又正理雲。北洲命盡生欲界天。由彼鈍根無離欲故。生欲天已靜慮現前轉得勝依方能離欲
所言成劫至應知已滿者。此明成劫可知。又正理叁十二雲。諸大梵王必異生攝。以無聖者還生下故。上二界無入見道故
此後複有至成已住劫者。此明中劫並顯住劫。准此論文壽漸減時方名住劫。壽未減時是成劫攝 問初劫唯減。後劫唯增。如何時等中間十八 解雲二十住劫前後相望。前有情福勝。後有情福劣。住中初劫福最勝故。應合受用上妙境界故下時極遲。從第二劫已去其福漸薄上稍遲下漸疾。以上時境勝由薄福故。不合受用故上時遲。以下時境劣由薄福故應合受用。故下時疾。如是乃至第十九劫福漸漸薄。上時極遲下時極疾。至第二十劫福最薄故上時極遲。故初.後劫等中十八 又解壽未減時是成劫攝。從無量歲初減已去方名住劫。第二十劫上至八萬多時經停。故初.後劫等中十八
所余成壞至二十中劫者。因明住劫複顯成.壞.空叁時皆准住劫
成中初劫至有情漸舍者。明成.壞劫二種不同。共業易故一劫成.壞別業難故十九成.壞准此論文梵王但受五十八劫。謂成十九。住二十。壞十九。故大智度論雲。梵王壽命五十八劫。前言梵王六十劫者據大數而言 又解初成劫時梵王即住。言十九劫成有情者從多爲論。據器成已後壞劫時梵王亦住。火從下壞臨至梵王方生上天。數滿六十非要具受 問若依立世經十劫成器世間。十劫成有情世間。十劫壞有情世間。十劫壞器世間。如何會釋 解雲立世經說。梵王十小劫獨住。然後梵輔等生。彼經意說以大梵王獨一少故攝入器中。故說十劫成器世間。據梵輔已下從多分說故言十劫成有情世間。此論多.少通論。故說十九劫成有情世間一劫成器世間 又立世經說。初從壞地獄乃至壞梵輔。經十小劫衆生世界壞。然梵王未上生也。彼經意說以大梵王獨一少故攝入器中。又據漸壞故言十劫壞器世間。據梵輔已下從多分說故言十劫壞有情世間。此論多.少通論。故言十九劫壞有情世間一劫壞器世間。前有情世間中引婆沙評家義。梵王二十中劫獨一而住者。通初.後說。初十劫獨一而住。梵衆生已未敢共居。複經十劫然始共居。故知有二十劫
如是所說至成大劫量者。此明大劫
劫性是何者。問
謂唯五蘊者。答
劫謂時分。時無別體。約法以明。故以五蘊爲體。故婆沙一百叁十五雲。劫體是何。有說是色。引證(雲雲)。如是說者晝夜等位無不皆是五蘊生滅。以此成劫。劫體亦然。然劫既通叁界時分。故用五蘊四蘊爲性
經說叁劫至叁無數者。依經起問。阿之言無。僧企耶名數
累前大劫至叁無數者。答。累前八十大劫爲十百千至叁劫無數
既稱無數何複言叁者。難
非無數言至是其一數者。解。引經證
雲何六十者。問
如彼經言至叁劫無數者。引經答 阿僧企耶第五十二。于此六十數中其一。至論主出世現有前五十二。諸傳誦者忘失後八。若數大劫至此六十數中第五十二阿僧企耶名劫無數。此劫無數複積至叁經中說爲叁劫無數。非諸算計不能數知。故得說爲叁劫無數。婆沙一百七十七雲。總有七說。此論當第叁說。廣如彼釋
何緣菩薩至方期佛果者。問
如何不許至發長時願者。答 波羅此雲彼岸。蜜多此雲到
若余方便至久修多苦行者。難。若余二乘修少方便亦得涅槃。何用爲菩提久修多苦行
爲欲利樂至求無上菩提者。答。爲益有情長時修願。故舍二乘涅槃小道。回求無上正等菩提
濟他有情于己何益者。問
菩薩濟物至即爲己益者。答
誰信菩薩有如是事者。難。誰信菩薩專欲利他不自益己
有懷潤己至以他爲己故者。答。二乘之人有懷潤己無大慈悲。于此有情稱爲濟他即爲益己。此事實難信 菩薩行人無心潤己有大慈悲。于此有情稱爲濟他即爲益己。此事非難信 又引叁證。一引無哀愍有慈悲證。二引執我愛無我愛證。叁引有情修種性異證。依諸有情種姓差別故 有頌言者。初兩句明異生。下士勤求自身人.天等樂。次兩句明二乘。中士求滅叁苦。非求有漏樂。以此樂是當苦依故 又解此樂行苦依故 又解此樂壞時苦故名爲苦依。後一頌明菩薩。上士恒時勤求自荷受衆苦令他有情近得人.天善趣安樂。遠令他苦永滅盡故得涅槃樂。所以者何。由姓不同以他苦樂而爲己苦.樂故
如是已辨至麟角喻百劫者。此下第二明劫中人。就中。一明佛.獨覺。二明四輪王。叁明小王出興 此即第一明佛.獨覺。上兩句明佛。下兩句明獨覺
論曰至諸佛出現者。于八十劫中二十成劫.二十壞劫.二十空劫無佛出世。唯于二十住劫中有佛出世。然于二十住劫中十九增位無佛出世。十九減位有佛出世。就劫減位始從八萬乃至百年。于此中間有佛出世。故賢劫經第十說。[牛*句]留孫佛人壽四萬歲時出世。[牛*句]那含牟尼佛人壽叁萬歲時出世。迦葉佛人壽二萬歲時出世。釋迦牟尼佛人壽百歲時出世。若依西域記第六[牛*句]留孫佛人壽六萬歲時出世。[牛*句]那含牟尼佛人壽四萬歲時出世。迦葉波佛人壽二萬歲時出世。釋迦牟尼佛人壽百歲時出世。此應部別不同 問此二十住劫中釋迦牟尼佛于何劫中出世 解雲于第九住劫出世故。立世阿毗昙第九說住劫中雲。是二十少劫中世界起成已住者。幾多已過幾多未過。八少劫已過。十一少劫未來。第九一劫現在未盡。准立世文故知釋迦牟尼佛當第九劫出世。彌勒佛即當第十劫出世 又泰法師雲…
《俱舍論記十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